王方
【摘要】近年來,核心素養成為有關教育話題的熱詞,教育部更是在新的課程改革中提出——發展核心素養體系的要求,從而培養學生終身教育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實現從傳統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模式,向提高學生“關鍵素養”的轉變,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文章主要針對高中歷史備課方案措施進行探討,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 高中歷史 素養 備課方案
【中圖分類號】G6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1-0164-02
為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在研究核心素養,并將核心素養模型融入教育實踐中。近年來,我國更是將核心素養體系作為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為教育實踐提供了教育目標和指導思想,成為教育工作深化改革的“關鍵”因素。相對于傳統“知識論”的教學模式,核心素養是在知識迅速增長的背景,注重學生自我學習、個人發展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并進一步將素質教育、三維目標、全面發展、綜合素質中進行綜合,優先選擇其中的關鍵素質,如創新能力、交流溝通、合作和批判性思維等,從而針對性提高學生素質,使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適應社會發展,促進國家和社會的進步。
核心素養的提出,為教育實踐提供了焦點教育目標。而對照核心素養體系的要求,高中歷史教育中也存在著一些的不足,本文主要針對高中歷史備課方案進行分析和研究,供大家參考。
一、傳統備課中存在的不足
1.集體備課中交流不足
經過充分的實踐證明,集體備課是一種切實有效的教學形式。通過高中歷史教師集體備課的方式,不僅能夠促進教師的備課水平的提升,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學質量,通過集思廣益的方式,使教師的思想火花得到碰撞,達到互相學習、幫助的目的,從而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效果。
而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缺乏或者忽視了集體備課中的交流,造成教師個人思想和理解沒有得到較好的體現,使高中歷史備課存在一定的漏洞。
2.強調共性,個性不足
在集體備課中,一般強調教師間的共性,統一規劃教學目標和課程。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教師只根據備課進行照本宣科式教學,沒有對備課進行深入研究,使得教學方法千篇一律,沒有較好地體現教師自己的個性和獨特的風格,學生沒有感受到教師的個人魅力,從而對高中歷史課程缺乏學習興趣,進而失去探索、創新的動力。
3.教師間合作不足
在傳統備課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考試成績,只注重歷史知識的講授和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而對于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素養沒有較好的關注。教師之間缺乏對教學心得的交流和合作,教學效果受教師個人能力和主觀思想等因素影響,存在較大的差異。
二、高中歷史備課方案
1.合理選擇備課內容
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要使學生對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在依據課程標準選擇備課內容時,教師應對備課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發現教材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知識點,并可以對知識點進行一些延伸和拓展,使學生上課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學生主動了解歷史和學習歷史的積極性,為學生進一步探求歷史發展進程奠定基礎。
2.樹立正確的課程資源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知識的增長速度越來越快,知識傳播和學習的途徑也越來越多樣化。相較于教材,網絡、新聞等渠道更新和傳播知識的速度更快,內容更為豐富,視角也更多樣化。如僅僅依靠教材,備課內容往往比較空洞無趣,學生缺乏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因此,歷史備課不應局限于教材內容,而應該樹立正確的課程資源觀,教師通過網絡、新聞等渠道獲取到較多的相關信息,并根據教師的專業知識加以甄別后融入到備課中,從而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備課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這些知識的講解,可以引導學生站在更多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利用批判性思想對一些歷史現象和不同觀點進行討論,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快速、合理地吸收歷史知識,提高教學效果。
3.實施集體備課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占據主體地位,獨立完成備課和教學,而學生一般作為知識的受體,對課程設計參與度不高。高中歷史教師備課主要依據教材,甚至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不需要備課,也可以較好地完成教學活動。而根據核心素養體系的要求,高中歷史教學要從知識講授轉變為關鍵素質培養,這僅僅依靠于教材和教師的個人經驗是不夠的,即使能獨立完成備課,效率也不會很高。
集體備課是教師集體智慧的體現,能最大限度的保證備課內容的質量,提高教師備課效率,通過集體備課時的討論和交流,可以有效促進教師的互相學習和借鑒,從而促進教師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同時,通過集體備課融匯教師的觀點和建議,將使備課內容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有利于教師根據學生的基礎掌握情況,引導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思考,提高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盲信教材的結論。
4.加強教師交流和合作
根據核心素養的要求,教師應具備較高水平的教學手段,才能培養出具有關鍵素養的學生。而教師的個人水平和視野是有限的,因此有必要加強教師間的溝通和交流。例如,在教師個人備課時,可以就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加強合作等問題進行討論,教師通過發表自己的觀點,借鑒和學習別人的經驗,從而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水平,滿足核心素養體系的教學要求。
三、結語
核心素養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師應轉變觀念,實現從唯知識論到培養具有核心素養的人才的轉變,不斷將核心素養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從而滿足新課標改革的要求,真正實現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敏明. 新課程視域下高中歷史學科能力培養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16.
[2]湯春紅. 高中歷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有效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1.
[3]潘慧.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歷史集體備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4]趙燁. 高中歷史集體備課:基本原理、問題與對策[D].上海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