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瑩
“我的祖國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當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渦。我分擔著海的憂愁,分享海的歡樂……”清澈的童聲如一縷春風,感染著美國鳳凰城音樂廳的每一位聽眾。
這首中文歌曲的演唱者是一群來自中國的小朋友,而被小朋友們圍繞在中間的便是身著紅色唐裝的高華。她作為領唱與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合唱團的學生一起,剛剛在鳳凰城音樂廳結束了一場演出。這并不是合唱團的首次海外演出,回到駐地后,高華手捧當天《紐約時報》對演出現場的圖片報道看了一遍又一遍。回想這幾個月和學生們一起籌備演出的點點滴滴,高華的眼角不禁泛起了淚花。
從“不情愿”到“很熱愛”
2016年12月15日,高華迎著寒風佇立在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的門口。當她將班上的最后一個學生送到家長面前,揮手向他們告別之際,天色已晚。
回到音樂教室后,高華脫下御寒的外套,穿著一件頗具中國特色的刺繡上衣,端坐在教室一角的合唱臺上。她一邊整理自己的衣角,一邊說道:“作為教師,尤其是音樂、美術教師應該十分注重形象,著裝本身就是對藝術美的最佳詮釋。”這也是她對“以美育美”理念的樸實理解。
擅長高音的高華在描述自己課堂授課的情景時,常常禁不住站起身來忘情歌唱。她依據旋律比畫著各種手勢動作,歌聲回蕩在坐落于古色古香的克勤郡王府之間的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柔美而嘹亮。
然而,高華起初是不愿意成為一名小學教師的。1979年,高華從首都師范大學的音樂系畢業,本想在中央歌劇院、總政藝術團等專業性藝術團體工作的她卻陰差陽錯成為了一名小學音樂教師。作為那個年代的受過音樂專業教育的高材生,她感到“大材小用”。
直到有一次,高華徹底改變了自己的想法。那是多年前在昆明的一次考察學習,高華和同行的老師來到一個偏遠的村莊觀光,偶遇兩個愛唱歌的小姑娘。姑娘的歌聲似山間的百靈鳥,純真的歌聲和歡快的旋律使得高華與同行的老師不禁駐足。
小姑娘演唱了一首又一首,高華心里卻產生了疑惑,生活在這個偏遠的地區,姑娘們從哪里學到這么多歌曲的呢?姑娘們指了指不遠處電纜上的廣播,說她們唱的歌曲是從廣播里每周播放一次的《星星火炬》節目里學到的。高華感動得一時語塞,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在場的其他老師并不知曉,她正是這個節目的教唱教師。
從那以后,高華視育人、育美為己任,正是借助這份溫暖,她對教師這份職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多年來,高華始終堅持在音樂教學的一線,退休后又被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返聘。至今,她已經在三尺講臺辛勤耕耘了37年。
“小”學科,“大”教育
在這三十多年的執教過程中,高華有多次工作調動的機會,但她還是選擇留在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畢竟最開始的“不甘心”早已逐漸變成了“不舍得”,學生們燦爛的笑容和純美的歌聲成為她人生中最美的樂章。“小學科,大教育”高華這樣評價自己的工作。她堅信,旨在培育學生綜合素養的“小”學科的音樂能涵蓋人文、禮儀、愛國等方面的“大”教育。
來到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后,高華帶領著學生承擔了很多接待外賓的工作。曾經有一位來自日本的外賓聽完同學們演唱的日文歌曲《櫻花》《飛來的花瓣》之后,放聲大哭,不停地向在場的老師和同學鞠躬。
而最讓高華引以為傲的是,她幾乎每次都要向外賓解釋這次參觀的課堂并不是刻意安排好的,是輪到哪個班上課就參觀哪一個班。“感覺自己的音樂課堂像是一扇窗口,將中國學生的精神面貌展現給外賓。”高華說。
音樂無界,滋養于無形又顯于鑿鑿。“音樂教育最重要的是培育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熱愛。”因此,這么多年來,高華堅持范唱教學,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融入范唱之中。
音樂點亮心靈的余光,讓人們跨越語言的障礙、實現心與心的碰撞與交流。以心動人的音樂教育才能上升到最高境界,達到感化心靈、陶冶情操和培育健康人格的目的。
嚴愛之間,因勢利導
“你一節課講這么多內容,這也太累了吧!”一位音樂老師旁聽了高華的音樂課后驚訝地對她說。原來,高華把每節課都安排得很緊湊。“每節課學到的內容其實很單薄,薄得就像一張紙,但是很多張紙就可以湊成一本書。學生們的知識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積累的。”
其實,高華組織的這個合唱團有點“與眾不同”,其并不是從各個班級挑選歌唱功底好的學生,而是開著音樂教室的大門,誰想參加都可以坐下練習。一些學生加入合唱團后,各方面都取得很大的進步。很多家長向高華送禮表示感謝,她都委婉謝絕。
出于各方壓力,很多教師都不敢批評學生。但高華卻認為,現在青年教師有個比較普遍的問題是不敢管自己的學生,學生是需要管教的。合唱團里的馬遵義是個出了名的“皮小子”,經常在合唱團訓練的時候交頭接耳。在多次提醒后,高華終于“爆發”了,馬遵義聽到批評,羞愧地走出教室。
訓練結束后,馬遵義主動找到高華承認錯誤。而高華卻轉而鼓勵他。其實,在學生眼中,高華在課堂上是“嚴厲的”,在生活中卻是“親切的”。令高華記憶猶新的是,馬遵義演出時腳部燙傷,堅持穿著爸爸的大皮鞋演出。回想起馬遵義穿著不合腳鞋子的模樣,高華的臉上寫滿了欣慰,心里仿佛被一束光溫暖著。“每個孩子都是純真且善良的,他們都是有自己想法的小大人,我要做的只是引導他們。”高華表示。
愛生而樂美
在家中,高華擺放著一個特別的柜子。為了鼓勵自己,每當在工作中收獲一個獎項或者達到一個目標,她都會為這個展示柜增添一個擺件。而如今,這個柜子已經擺滿了大大小小的擺件,它們大多數都與合唱團有關。
在一次比賽正準備出發之際,一位因為生病而錯過后期排練的學生突然出現在高華面前,而高華并沒有安排她參加這次的比賽。但她轉念一想,這可能是這位六年級學生的最后一次參賽機會。由于時間緊迫,高華沒有來得及請示學校相關負責人,讓她參加了比賽。但是,這個決定違反了比賽規定,賽方負責人告訴高華,合唱團的人數超了一人。
“有時候,老師要學會取舍。”高華覺得,獎項不是最重要的,讓學生失去了最后一次演出的機會將會給其留下一生的遺憾。最令高華欣慰的是,當她把這件事情告訴當時的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校長,校長并沒有責怪她,反而還鼓勵她,名次不重要,在我們心中,你永遠是第一名。
“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以愛育愛的教學理念是我最為欣賞也始終堅持的。”,高華說。情動而辭發,愛生而樂美。音樂似海般“有容乃大”,而音樂教師就是掀起波濤的海浪,傳遞著海的情緒,時而憂愁,時而歡樂。
執教的37年,高華送走了一群又一群的孩子。緩身回望之間,歲月的痕跡已留存在她的眼角與雙鬢。時光的旋律未曾停歇,高華卻像是個不愿暫停腳步的點燈人,手持星星火炬,傳遞音樂帶來的這份溫暖與堅持。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責任編輯:李莎
lis@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