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蘊
摘 要:在深化改革的歷史拐點下,經濟發展的方向及政策對經濟的發展與增長具有更為直接的影響。在經濟增長新常態下,國內政府對于經濟增長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如何尋求人與自然、經濟與自然的協調發展,更是政府在規劃經濟發展時無法規避的一項重要課題。在有限的資源總量下發展循環經濟是必然趨勢,依托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及方法帶動經濟可持續發展也是一種較好的選擇。本文將對循環經濟發展事宜進行研究,并就如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經濟發展 循環經濟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7(c)-120-02
近幾年,不合理的經濟發展策略所導致的“惡果”頻頻出現,霧霾等極端天氣不僅影響到了人們正常生產生活,更加使得現有經濟發展模式以及策略的弊端日益顯現。很多企業雖然認識到了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然而,發展循環經濟出現了“叫好不叫座”“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局面,很多地方政府在循環經濟發展上的不力也影響了經濟發展模式的調整步伐,如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也成為了值得研究和思考的現實問題。
1 循環經濟概述
1.1 循環經濟的含義
循環經濟即物質循環流動型經濟,是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循環經濟與傳統經濟最大的區別在于對資源的利用率上,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下,經濟發展需要消耗較多的自然資源以及其他類型資源;但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下,其所消耗的各類資源數量較少,其能夠對各類資源進行循環以及重復性利用。循環經濟所具備的系列優勢,使得其成為了當前環境友好型社會構建下的首選經濟發展模式。
1.2 發展循環經濟的意義
發展循環經濟之所以能夠被政府、企業以及經濟學者所認可,與發展循環經濟本身所具備的多重意義有莫大關聯,國內在發展循環經濟上取得的系列成果也表明,循環經濟能夠與我國經濟發展進行較好融合。從發展循環經濟的實際意義來看,循環經濟的發展能夠提升經濟發展模式的多樣性,從而減少對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依賴,在循環經濟得到較好發展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才能不斷凸顯,發展循環經濟也成為了一種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踐行。除此之外,發展循環經濟能夠較大程度上控制經濟發展所引發的環境污染,在經濟發展方式方法有了明顯轉變后,經濟發展對于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也會明顯降低,這一發展模式得到大力推廣后,環境保護的壓力能得到進一步降低。
2 循環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循環經濟發展意識薄弱
在循環經濟發展中,很多循環經濟發展主體以及循環經濟發展參與者對循環經發展的認識與重視程度不足,思想意識層面較為薄弱也成為了循環經濟發展的癥結所在。循環經濟是一種迎合時代發展的經濟發展模式,其本身雖然帶有很大的先進性與科學性,但循環經濟發展是對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一種沖擊和挑戰,循環經濟發展的復雜性程度也要明顯高于傳統經濟發展的復雜程度。政府作為宏觀經濟的調控者,其在循環經濟發展中的主導性地位十分明顯,但也需要看出,中央政府對于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要明顯高于地方政府。國內很多地區,其地方政府對循環經濟發展并未給予較高重視。在“政績觀”影響下,循環經濟的實際地位也相對尷尬。除政府外,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有機組成,其大多對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視程度也相對較低,特別是在重工業領域,很多資源密集型企業并未將發展循環經濟作為企業經營發展的大方向,粗放式經營與管理依然十分普遍。
2.2 循環經濟發展缺少政策引導與支持
在循環經濟發展中存在著相關引導及支持政策缺失的具體問題,由于循環經濟相關的引導與支持性政策缺失,循環經濟發展也出現了嚴重的低效率特點。很多企業對循環經濟發展之所以無法產生全面而科學的認識,與政府的引導力度不足有很大關聯,部分地區政府在循環經濟發展上依然停留在“喊口號”的階段,并未對發展循環經濟所需的各種工作處理妥當,并未通過政策的出臺來指導和規范循環經濟發展,也造成了當前循環經濟發展效率低和水平低的尷尬局面。此外,循環經濟發展中很多具體問題的解決,不能單純依靠企業自身以及市場發展自行解決,政府作為宏觀經濟的調控者,其并未將宏觀調控職能充分發揮出來,循環經濟發展也無法就實際發展方向及目標予以明確。在越發強調循環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下,政策性引導與支持力度不足這一現象也與循環經濟發展間格格不入。
2.3 循環經濟發展相關技術發展水平較低
循環經濟發展中存在著相關技術發展水平低下的現實問題,循環經濟不僅是一種較為新穎的經濟發展模式,其同時也是一種對相關技術依賴程度較高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循環經濟發展中,資源的重復利用與循環利用技術發展水平高低與否,將會直接影響循環經濟發展成效。盡管在循環經濟發展中,階段性的經濟增長波動屬于正常現象,但在循環經濟發展相關技術發展水平長期無法得到提升的情況下,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在強大的發展壓力影響下,都無法繼續進行更深層次的循環經濟發展嘗試。在生產與加工領域,循環經濟相關技術無論是在研發上還是在引進上都需要較大的成本支出,現有生產加工技術可以滿足企業生產與發展需求,企業對循環經濟發展所需技術的研發與引進熱情便會衰減,這也勢必會導致國內循環經濟發展步履維艱。
2.4 循環經濟發展評價與監督體系缺位
國內循環經濟發展并未得到較好規劃,循環經濟發展中評價與監督體系缺位也是不爭事實,雖然“十三五”規劃中具體提及了發展循環經濟,中央層面就循環經濟發展也較為關注。但在循環經濟發展的落實上,地方政府大多并未進行較好統籌與規劃。循環經濟發展的落實需要對經濟發展方方面面進行調整,不同領域的經濟發展調整程度更是不盡相同。循環經濟發展在操作上的復雜性較高,但評價與監督體系缺位導致很多地方政府經濟發展主管部門與人員對于循環經濟發展便難以有態度上的實質轉變。評價與監督體系的缺位還造成政府對循環經濟發展現狀、特點、層次、水平等信息無法進行及時而準確的獲取,這并不利于政府在宏觀上對循環經濟的發展進行調整與控制。監督體系缺位使得循環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無法被及時發現,循環經濟發展的因素和問題長期存在于循環經濟發體系中,更加會對循環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3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有效措施
3.1 全面提升循環經濟發展受重視程度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首先要注重提升循環經濟發展的實際受重視程度,并在循環經濟發展中,注重循環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營造。政府作為循環經濟發展的主導者與直接推動者,其需要結合地方經濟發展水平與發展實際,就循環經濟發展進行統籌與規制,通過循環經濟發展相關制度的確立,讓循環經濟發展相關事宜能夠制度化地確立下來,從而使得循環經濟發展的相關政府部門和人員對循環經濟發展能夠有更好的認識。企業作為循環經濟發展的參與者,其對循環經濟發展的認識程度與重視程度也會對循環經濟發展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全面提升循環經濟發展就需要提升相關企業,特別是工業制造業企業對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政府可以通過對循環經濟發展相關知識進行宣傳,從而使得區域內更多企業能夠對循環經濟發展有更好的認識與重視,較好提升循環經濟發展受重視程度后,循環經濟發展進程也能更為順利。
3.2 健全循環經濟發展政策體系
循環經濟更好發展也需要從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入手,因此,健全循環經濟發展政策支撐體系也要引起政府重視。中央政府應當結合國內循環經濟發展現狀,出臺循環經濟發展的綱領性政策,從而釋放出鼓勵并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信號。現有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在政策支持力度上較弱,很多政策具有的政策優惠和紅利也很難被一般性企業所獲取到。政府健全循環經濟發展政策體系首先要注重政策體系的支持性和服務性的提升,更加要注重循環經濟發展相關政策的引導性。健全循環經濟發展政策支撐體系需要成為一種常態化工作,特別是要根據國內各地方循環經濟發展現狀的不同,及時進行政策調整,并確保循環經濟發展相關政策體系發揮出積極作用,才能做好循環經濟發展的促進工作。
3.3 著力進行循環經濟發展所需技術的研發與引進
循環經濟發展對于相關技術的依賴程度較高,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也需要著力進行循環經濟發展所需技術的研發與引進。循環經濟發展中,對資源進行重復利用與循環利用較為關鍵,因此,循環經濟發展也需要將資源重復利用與循環利用技術作為關鍵。從經濟可持續發展角度來看,諸多綠色生產與綠色加工技術也是循環經濟發展所依賴的技術類型。企業作為循環經濟發展的參與者,其大多在技術研發能力上有所欠缺,特別是中小企業,其自身自由資金規模也無法承擔技術研發與引進的相關開銷。這一背景下,政府需要介入到循環經濟發展所需技術的研發與引進之中,從而降低循環經濟發展所需技術研發與引進的現實難度。地方政府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進程中,更加要鼓勵優秀企業帶頭進行循環經濟發展嘗試,并對循環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進行內部普及與擴散,從而使得相關技術對循環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好發揮。
3.4 確立循環經濟發展評價與監督體系
更好發展循環經濟,評價與監督體系必不可少,特別是在當前循環經濟發展緊迫感較大情形下,評價與監督體系存在的價值極高。建議地方政府在循環經濟發展中進行階段性發展目標的確立,通過污染物排放的控制等多個角度,對循環經濟實際發展狀況進行評價。每季度對循環經濟發展狀況進行評價并形成評估報告后,政府可以依托循環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狀況,較好進行循環經濟發展的下一步工作部署。在循環經濟發展的監督上,政府不僅要對循環經濟發展相關政策與措施的執行和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同時要對于各種有悖于循環經濟發展的企業進行監督,通過監督與整改的辦法,對于各種阻礙循環經濟發展的因素和問題予以較好解決。通過循環經濟發展評價與監督體系的作用保證循環經濟發展的速度與質量。
4 結語
從傳統經濟向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上的轉變必然會面臨諸多苦難,這也要求政府堅定發展循環經濟的決心,并著力對循環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較好解決。政府與企業對循環經濟發展成效均有直接影響,政府較好規劃,企業較好參與更加要成為循環經濟發展中的一種常規的必然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國內不同地區循環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實際發展需求不同,地方政府也要結合地區經濟發展實際,進行循環經濟發展的促進與保障。
參考文獻
[1] 卞秋艷.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研究[J].中國商論,2017(4).
[2] 張忠華,劉飛.我國循環經濟主要發展模式及展望[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