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對新移民普通話現狀的調查有利于進一步開展普通話推廣工作。長沙新移民來到遷入地之后,其普通話使用出現三個變化:一是普通話的聽說能力、標準程度和熟練程度均有所提升,二是對普通話熟練程度的重視高于標準程度,三是對普通話水平的期望程度高于現狀。總體而言,長沙新移民的普通話水平在不斷提升,由此預測:外來人口的流動將在較大程度上有效推動普通話的普及和提高。
關鍵詞:新移民 普通話 現狀 調查
一、引言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進一步加快,人口之間的遷移和流動也日趨頻繁?!吨袊y計年鑒2015》中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我國遷移流動人口有1.21億人,2014年我國遷移流動人口則達到了2.53億人[1],分別占全國總人口的9.55%和18.5%。這些遷移流動人口一般被稱為“城市新移民”,即“在城市化進程中從農村戶籍變為城市戶籍的群體以及戶籍未變動但在城市工作、生活時間較長的群體。后者主要包括農民工、群體進城經商者等群體”[2]。
城市新移民從熟悉的家鄉來到陌生的地方,“除完成工作方式、思想觀念、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再社會化外,為了適應城市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還必須在語言上作出調整,在語言上完成再社會化”[3],語言的再社會化又使得“中國開始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城市社會轉變,中國的社會面貌、生活面貌和語言狀態(普通話和家鄉話的分布及使用情況)都因此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4],而語言狀態變化中存在的“語言障礙成為很多農民工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之一”[5]。國家語委的調查報告(2006)指出,方言和很不標準的普通話,在很多情況下限制了農民工就業的機會,在一些普遍使用普通話的行業里,他們很難找到適當的崗位[6]。夏歷(2009)經過調查也發現,“普通話資源對農民工而言非常重要,是聯結農民工和城里人以及其他地區人的一條紐帶,在農民工的生活和發展中發揮著極大作用”[7]。因此,弄清楚新移民普通話的現狀及發展已成為社會語言學中具有研究價值的一個課題。
長沙是湖南省省會,是湖南省外來人口流動的首選地和最大集聚地。據統計,2012年長沙市城鎮人口495.84萬人,城鎮化率69.38%,比2006年提高12.88個百分點[8];2015年長沙城鎮化率達74.38%[9]。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勢必會帶來包括普通話的普及與提高在內的眾多語言問題。謝曉明在《關注農民工的語言生活狀況》(2006)一文中關注了包括長沙在內的五個城市的農民工語言狀況,認為“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絕大多數農民工的普通話水平很差。調查顯示,有將近35%的農民工根本不會講普通話,基本不與外鄉人和本地居民來往。有40%左右的農民工會說鄉音很重的‘普通話”,“語言文化問題已經成為影響農民工‘融城的主要因素之一,嚴重制約了他們的交際范圍、工作渠道、工作環境以及他們的業余文化生活,給他們的精神和心理帶來了許多不良影響”[10]。但謝曉明未能就長沙農民工的普通話現狀展開全面具體的分析,兼之只調查了農民工這一個群體的語言狀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針對性和全面性。
鑒于此,本文力爭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長沙市新移民的普通話現狀進行較為全面具體的調查分析,力求真實有效地反映出新移民來到長沙后普通話聽說能力、熟練程度與標準程度的變化,以及對今后普通話水平的期望程度,從而使研究更具地域性和針對性,也更具現實價值和指導意義。
二、調查設計與抽樣
本文調查對象為長沙市新移民,主要包括三類人:一是擁有農村戶籍,但長時期或短時期在長沙生活、工作的原農村居民,主要是指農民工群體;二是本為農村戶籍,但隨著城市化進程,擁有了長沙城市戶籍的居民;三是擁有長沙市戶籍但非本地土生土長的居民。相較前人的研究,調查對象范圍有所擴大。
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完成,主要通過“隨機取樣”和“滾雪球取樣”兩種調查方式考察長沙市新移民的普通話使用現狀。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回收問卷382份,回收率為95.5%;其中有效問卷331份,有效率約為86.6%。調查中,一再強調為無記名調查并當場發放和回收問卷,以確保調查的真實有效。調查樣本的基本情況見表1。
表1:調查樣本構成情況之描述性分析(N=331)
樣本類型 人數 百分比% 樣本類型 人數 百分比%
性別 男 190 57.4 職業
身份 企業公司職員 143 43.2
女 141 42.6 社會服務業人員 61 18.4
出生年代
(20世紀) 80年代以前 181 54.7 批發零售業人員 45 13.6
80年代以后 150 45.3 媒體從業人員 21 6.3
來源地 非湖南省 52 15.7 建筑業人員 35 10.6
省內其他市 238 71.9 教育系統人員 11 3.3
非長沙市區 41 12.4 其他人員 15 4.5
文化
程度 小學及以下 27 8.2
初中 75 22.7 來長沙
時間 ≦5年 125 37.8
高中/中專 66 19.9 5年~10年 112 33.8
??萍耙陨?163 49.2 ≧~10年 94 28.4
從表1看,長沙新移民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稍多于80年代以后的,多來自湖南省內長沙市以外的其他區域,文化程度以高中、中專及以上學歷為主,來長沙工作在5年以上的人數比例總計62.2%,涉及社會服務業、批發零售業、建筑業、媒體行業、教育行業等多個行業??傮w而言,此次抽取的樣本在性別、年齡、職業分布、文化程度等方面分布較為合理,具有較強的全面性和較大的參考價值。endprint
三、新移民的普通話調查與分析
本次對長沙新移民的普通話現狀調查分為兩個時間段,一是來長沙之前的普通話水平,二是來長沙之后的普通話水平。調查內容包括四項:一是運用普通話進行交流的聽說能力,二是普通話發音的標準程度,三是普通話運用的熟練程度,四是對普通話的期望程度。需要說明的是,這些調查數據都來自調查對象的自我評價。
(一)長沙新移民普通話交流的聽說能力
圖1是對長沙新移民來長沙前后用普通話進行交流時聽說能力高低的調查,調查選項包括“聽不懂”“能聽懂,不會說”“會說一點”“基本能交流”和“交流沒問題”等。
圖1:聽說能力對比圖(%)
從圖1看,調查對象在來長沙前后的兩個時間段里,“聽不懂”普通話的比例均為0,這一數據表明受訪者都能聽懂普通話,普通話的聽力障礙不存在。數據顯示,來長沙后,新移民的聽說能力呈上升趨勢,“交流沒問題”的比例由56.5%升至62.5%,而對普通話“能聽懂,不會說”“會說一點”“基本能交流”的比例均有所下降。這些數據的上升和下降說明長沙新移民來長沙之后,普通話聽說能力得到提高,語言障礙基本被克服。究其原因,主要是新移民從家鄉來到異地,交際環境和交際對象的改變使得普通話聽說頻率增加,從而促進了語言能力的提高。
(二)長沙新移民普通話的標準程度
圖2是長沙新移民對自身來長沙前后普通話標準程度的評價,調查選項包括“很不標準”“不標準”“一般”“比較標準”和“很標準”等。
圖2:標準程度對比圖(%)
從圖2看,長沙新移民普遍認為來到長沙后,自身普通話的標準程度有所提高。從數據上看,認為“很不標準”和“不標準”的總比例下降,由來之前的14.7%降至10.4%;認為“比較標準”和“很標準”的總比例上升,由來之前的40.8%上升到44.5%。由此可知,長沙新移民的普通話標準程度與使用頻率的增加成正比。
另外,圖2中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數據變化,即認為自身普通話“很標準”的比例在來長沙后出現不升反降的現象,由10.9%降至8.2%。經過進一步的個人訪談,發現其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畢業生在離開校園后,有意無意放松了對普通話的高標準嚴要求,從而退化到“比較標準”的程度。
通過調查,我們認為標準程度的整體提高與“很標準”比例的些許下滑,都說明了語言環境、語言意識對語言使用的重要促進作用。
(三)長沙新移民普通話的熟練程度
圖3是長沙新移民對自身普通話熟練程度的評價,選項包括“很不熟練”“不熟練”“一般”“比較熟練”“很熟練”等。
圖3:熟練程度對比圖(%)
從圖3看,長沙新移民普遍認為來長沙后,普通話熟練程度呈現上升態勢。其中“很不熟練”和“不熟練”的總比例由來之前的13%下降到3.9%,而“比較熟練”和“很熟練”的總比例則由來之前的47.1%上升到57.4%。由此可知,長沙新移民的普通話熟練程度提升幅度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新移民從五湖四海匯聚到一起,最常使用的語言變體就是通行度最高的普通話。至于“很熟練”程度在來長沙后有些微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個別受訪者普通話使用頻率下降。調查結果顯示,語言的使用頻率對語言的熟練程度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長沙新移民對普通話的期望程度
圖4是長沙新移民對自身普通話期望程度的評價,選項包括“沒什么要求”“一般”“熟練,比較標準”和“熟練,很標準”等。
圖4:期望程度調查圖(%)
從圖4看,長沙新移民對自身普通話要求較高,大多數人希望能達到“熟練、標準”的程度。數據表明,調查對象對普通話水平的期望程度選項最高的是“熟練,比較標準”,為46.5%;居第二位的選項是“熟練,很標準”,為28.4%。也就是說,希望普通話水平達到“熟練、標準”程度的人數總比例達到了74.9%。這說明,隨著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的變化,長沙新移民對普通話水平的要求提高了,對普通話的認同程度增強了。
四、調查結論
1.來長沙后,新移民的普通話在聽說能力、標準程度、熟練程度方面均有提高。這說明交際場合、交際對象的改變和自身“融城”的需求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對語言變體的選擇,并能促進普通話水平的提升。具體而言,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交際需要。新移民來長沙后,面對的是交際對象多元化、交際場合復雜化的局面,為了交流溝通的便捷有效,自然就會更傾向于選擇并使用具有全民性、實用性的普通話。二是身份需要。一方面是多數新移民為了更好地融入遷入城市,不希望因語言障礙而導致邊緣化,從而選擇通行度高的普通話。另外,不少新移民認為普通話說得好能增加自信心,體現出較高的受教育水平和修養,因此體現出較強的語言意識,并不斷提升普通話水平。
2.長沙新移民對普通話熟練程度的掌握和提升均高于標準程度。調查數據表明,新移民來長沙后,認為自身普通話水平達到“標準”“很標準”的比例之和由之前的40.8%上升到了44.5%,上升趨勢不太明顯;而認為自身普通話“比較熟練”和“很熟練”的比例之和則由來長沙前的47.1%上升到了57.4%,上升趨勢比較明顯。二者相較而言,新移民對熟練程度要求更高些,這說明多數人更加重視普通話表達的自然流暢而非普通話發音的字正腔圓。我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語言本身就是一種工具,在多數使用者眼中,更注重語言工具的實用性而非規范性。
3.長沙新移民對普通話水平“熟練、標準”的期望程度超過了現有程度。這說明新移民對自身的普通話現狀不太滿意,希望普通話水平能更熟練更標準。調查數據顯示,長沙新移民對普通話水平期望達到“熟練、標準”程度的總比例達到了74.9%,遠遠超過目前普通話標準程度的44.5%和熟練程度的57.4%。這種高期望值一方面凸顯了普通話在人際交流中的優勢地位和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體現出新移民具有較高的語言意識和語言態度以及對普通話的較高認同度。endprint
4.來長沙后,個別新移民的普通話水平出現了下降現象。調查中發現,新移民來長沙后,“很標準”的比例由之前的10.9%降至8.2%,“很熟練”的比例由之前的18.1%降至17.5%。原因之一是語言環境的改變,一部分新移民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來到長沙工作,而工作中對普通話的熟練標準要求不如學校嚴格;原因之二是部分新移民的語言意識些許弱化,有的新移民認為既然工作崗位和生活角色對普通話沒有硬性要求,也就沒有必要強求“很標準”“很熟練”,因此放松了對自身水平的要求。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的改變、交際對象的多元化、身份認同的急切需要,大多數長沙新移民會主動或被動地選擇使用普通話并提升普通話水平。在這種語言認同的前提下,新移民的普通話聽說能力、熟練程度和標準程度會隨著使用頻率的增加、使用范圍的擴大以及語言意識的加強而有所提升。由此可知,外來人口的頻繁流動會導致語言生活的較大變化,雖然存在語言障礙、身份認同困難等不利因素,但同時也給普通話的推廣、普及和提高帶來了新的機遇。當前,中國已進入新型城市化發展的加速期,“怎樣充分利用人口流動帶動普通話普及的規律來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是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11]。
(本文為湖南省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專項課題項目“城鎮化進程中城市新移民語言規范問題調查與對策研究”[編號:2014ZD-004]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5[CD].北京:中國統
計出版社.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5/indexch.htm.
[2]邱興.城市新移民子女教育:從概念到行動[J].教育導刊,
2006,(12):14-16.
[3]樊中元.廣西農民工語言的實證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1,
(9):138-141.
[4]楊晉毅.中國城市語言研究的若干思考[J].中國社會語言學,
2004,(1):46-53.
[5]夏歷,謝俊英.農民工的語言狀況[J].長江學術,2007,
(3):11-18.
[6]新華網.農民工的普通話水平亟待提高,不應因此受到歧
視[DB/OL].http://news.sohu.com/20070829/n251838956.shtml.2007-08-29.
[7]夏歷.城市農民工的語言資源和語言問題[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8-14.
[8]長沙市統計局.長沙城鎮化現狀及發展前景[DB/OL].湖南
統計信息網.http://www.hntj.gov.cn/sxfx/csfx/201305/t20130516_100762.htm.2013-05-16.
[9]長沙市統計局.長沙城鎮化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DB/OL].
湖南統計信息網.http://www.hntj.gov.cn/tjfx/sxfx_3488/zss_3489/201604/t20160401_608246.html2016-04-25.
[10]謝曉明.關注農民工的語言生活狀況[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
科學版),2006,(4):59-62.
[11]張瑋,徐大明.人口流動與普通話普及[J].語言文字應用,
2008,(3):43-52.
(鄧紅華 湖南郴州 湘南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423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