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修霞
[摘 要] 近年來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速度很快,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實現了農業生產信息的共享,為新型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創造了有利條件。然而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依然受到資金不充足、信息化設施不完備、農民信息化意識薄弱等因素的制約。加強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提升信息時效性;抓好信息網絡建設工作;提升農民信息素養;重視人才培養與數據庫建設,不斷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從而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更加產業化和現代化。
[關鍵詞]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制約因素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在我國農業快速發展過程中,產業化、信息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特征也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在促進農業發展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傳統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推動了農產品的供應,帶領廣大農民增收致富,并拓展了農業增長方式。但是在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制約因素,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帶來了阻礙。對此,需要提起高度重視,盡快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農業經濟發展更加產業化和現代化。
一、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我國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社會各個領域也獲得了長足發展,讓農業經濟發展面臨著良好形勢。,經濟各方面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業經濟增長方式也由傳統粗放經營逐步轉變為集約經營,農業經濟的效益與單位產出也獲得了很大提升,這里面最關鍵的就是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現階段信息技術在農業發展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而農業管理、農產品交換以及流通領域等都加快了信息技術的發展,有效減少了農產品信息化的成本,為農產品生產與流通提供了一定指導。如此一來,農業生產效率、管理水平以及經營決策效益不斷提升,為我國農業的平穩、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使農業經濟管理滿足市場變化需求
處于信息時代下,信息變化速度很快,也越來越復雜,促進傳統農業不斷向現代農業轉變。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市場經濟日益完善,農業經濟管理主要按照市場需求組織生產經營活動,并結合市場規律對資源進行配置,讓資源配置的效率得到提升。不過這樣一來,農業經濟發展也遇到了缺信息、缺技術和缺服務的問題。而利用信息技術,能夠讓農民盡快掌握農場品市場需求情況,有效共享信息資源,加快農產品生產與流通。農民種植農產品時可以獲得穩定收入,確保農業經營管理效率得到提升。
(三)促進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
在我國農業經濟信息化建設中,需要充分應用科學技術,人才在其中又起著決定性作用,需要重視人才隊伍建設。以往,低廉資本與勞動力是農產品的重要競爭力,不過在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人力、資金等成本日益增高,傳統農產品生產具備的競爭力正逐步弱化。從整體上看,我國農村勞動力素質還不高,有較大提升空間,要重視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創造良好人力基礎。同時,還要加快建設農村網絡,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增強農產品的競爭力,從而培養更多、更好的農業科技人才。
二、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制約因素
(一)缺乏足夠的資金
在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中,財政投入不夠,不能讓農業發展體系全部得到覆蓋,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帶來了不利影響。而農業資本積累速度又不快,更讓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面臨著資金不足的困境就,導致很多有創新性的信息化項目難以正常開展。
(二)信息化設施不全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中,重點是需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由于財政投入較少,農村集體經濟還非常薄弱,很多信息設施設備配置不全。加之信息與網絡成本較高,農民自身無法承受,網點覆蓋范圍有限,農民不能享受到便利、豐富的資源[1]。同時在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中,不重視開發軟件與信息化資源,造成信息資源內容較少、形式單一,缺乏時效性,嚴重打擊了農民獲取信息的積極性,不利于信息的有效傳遞。
(三)農民信息化意識薄弱
由于農民文化水平普遍較低,農村經濟也不發達,因此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缺乏正確認識,信息利用意識也不強。農民文化水平不高,科學素質偏低,學習和理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知識的能力不強,這樣就無法充分利用信息。農民接受信息及時的程度,在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中有著關鍵性影響,但是農民信息化意識不強,造成農產品銷路得不到拓展,為信息化發展帶來了限制。
(四)缺乏暢通的信息傳播途徑
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村經濟形式也發展得更加多元化,農民在農業信息化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因為缺乏暢通的信息傳播途徑,農民信息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所以信息傳輸效果也不能得到提升。通常來說,農民主要通過電視新聞報道、科技雜志等途徑獲得信息,不過獲得的信息已經滯后,不能第一時間了解國家相關政策與市場動態等。由于信息獲取不及時、不全面,無法促進農村市場的開發,為集體經濟的壯大造成阻礙,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也很難快速推進。
三、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一)增加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
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對資金要求很大,作為一項公益性事業,主要由政府出資,社會融資與農民自投占很小的比例[2]。政府需要在信息化建設上增加資金投入,將其納入到投資規劃與布局之中,設置專項資金,并鼓勵企業、集體和個人進行投資。同時要設置農業信息化引導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為基礎設施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應鼓勵并引導電信運營商投資,采取共建與合作等措施,和運營商加大合作力度,將其吸引進來投資,促進農業信息化建設。此外,要鼓勵其他市場主體進行投資,鼓勵互聯網企業、龍頭企業等進行投資,并加大扶持力度,從而建設一批信息服務站點,這樣既可以開展商務運營,還能為農民提供有償信息服務。
(二)加快信息創新,提升實效性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需要將時效性體現出來,方可吸引更多的農民,激發其運用信息化技術的熱情。政府不僅要加快信息化硬件建設,還要對農村經濟信息進行創新,實現農產品流通的現代化,并建立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采集系統、電子化交易平臺、智能化產品質量監控系統等,利用終端設備,可以對信息進行發布、匯集、展示和查詢[3]。建立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在網上對農產品進行批發與零售,確保信息服務領域不斷拓寬,將靈活、便捷的信息服務提供給農民。并進一步完善農業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更多的農村信息服務站點,并發揮出其服務功能。
(三)注重信息網絡建設
要抓好信息網絡建設工作,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提供可靠保障。要以縣鄉為單位開展網絡建設,在全球衛星技術與地理定位技術的支撐下,可以獲得信息,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對信息進行傳播,讓信息的分析、采集和處理可以順利進行。因為傳統媒體的社會影響力很強,網絡媒體的覆蓋范圍也很廣,所以需要重視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合作與互動,讓農村信息傳播渠道更加暢通,將相關信息傳遞給農民,有效促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
(四)重視提升農民信息素養
要想在農業經濟管理中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需要提升農民的信息素養,讓農民可以真正意識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一是各地要安排技術骨干為農民授課,也可以組織農民進行參觀學習,對農業信息化建設成功例子進行宣傳。二是政府要積極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將農民參與、學習熱情激發出來,以競賽的形式,增強人員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從而取長補短,實現共同進步。三是政府要出臺相關政策,安排專業技術人員抓好培訓工作,為農民提供學習信息化技術的機會,切實增強農民的信息素養,宣傳信息技術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發揮的作用。這樣農民才能理解信息化的內容,加快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
(五)抓好人才培養與數據庫建設工作
要培養更多信息化人才,確保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對于專業人才不足的情況,需要重視培養信息專業人才,提升對人才的待遇,避免流失專業性人才[4]。信息資源在農業信息技術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將信息資源充分挖掘出來,對數據庫質量進行更新與擴展,使農業數據庫涵蓋農業相關領域信息資源,讓廣大農民對信息的需求得到滿足。要實時對數據進行更新,提升其時效性與快捷性,政府應抓好農業信息資源數據庫建設工作,在農業科研中增加資金投入,將各科研單位、農業信息服務機構的優勢充分體現出來,為農業數據庫建設創造條件。
四、結語
總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對農業經濟發展影響很大,通過加快信息化建設,能夠確保農業經濟管理效率不斷提升。對于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中的問題,政府部門要切實提高重視程度,合理采取有效的對策,讓農業經濟發展更加現代化和產業化,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
[參 考 文 獻]
[1]楊柳.關于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農業經濟,2016(7):54-55.
[2]吳培.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因素與解決對策[J].中國農業信息,2015(7):137-138.
[3]劉潤平.清水河縣農業經濟發展制約因素與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5(1):306-307.
[4]張帆.我國農業經濟現代化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3(11):195-196.
[責任編輯:史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