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順

摘要:目的 分析將胺碘酮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治療中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行溶栓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成治療組和常規組,各組48例。常規組實施常規溶栓的治療,治療組則是先注射適量的胺碘酮,再進行溶栓治療,對比兩組治療療效。結果 治療組患者再灌注率、再灌注的死亡率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治療組患者心室顫、再灌注心律失常、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結論 將胺碘酮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治療中,可以降低再灌注率、再灌注的死亡率,降低心律失常發生率與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應用。
關鍵詞: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肌梗死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4-0103-02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臨床常見疾病之一,該病發病急、病情進展快、并發癥較多;心律失常則為其常見的一種并發癥,有數據調查顯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發室性心律失常的幾率在64.7%左右,如果沒有及時進行治療,容易威脅到患者生命。現階段臨床上主要采取溶栓治療,但由于溶栓治療容易引起心律失常,所以需要在溶栓前配合相應的藥物治療。本文以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行溶栓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作為研究的對象,分析了將胺碘酮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治療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行溶栓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成治療組和常規組,各組48例。常規組中男28例,女20例;年齡42~71歲,平均年齡(58±2.18)歲。治療組中男27例,女21例;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59±2.36)歲。兩組間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規組 患者實施常規的溶栓治療,在手術前采取阿司匹林(黑龍江烏蘇里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4881,規格0.3 g)300 mg,氯吡格雷(注冊證號H20100750,規格300 mg)300 mg,阿托伐他汀(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20051,規格40 mg)30 mg,尿激酶(山西普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1653,規格50萬U)150萬U,然后和0.9%氯化鈉注射液混合,在30 min內行靜脈滴注,并按照患者實際情況對尿激酶量進行調節。
1.2.2治療組 溶栓過程與常規組相同,治療組在進行溶栓前先靜脈注射胺碘酮(注冊證號H20120496,規格3 ml∶0.15 g)150 mg,然后維持0.4 mg/kg·h,并按照患者實際情況對胺碘酮劑量進行調整。
1.3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再灌注率、再灌注的死亡率、再灌注心律失常發生情況。記錄患者治療前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采取SPSS20.0數據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如果各項數據之間具備統計學相關意義,用P<0.05表示。
2 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再灌注率與再灌注的死亡率
常規組有40例患者再灌注,再灌注率83.33%;再灌注時有6例患者死亡,死亡率為12.50%。治療組有28例患者再灌注,再灌注率58.33%;再灌注時沒有患者出現死亡。治療組患者再灌注率、再灌注的死亡率明顯低于常規組,兩組間對比具有統計意義(P<0.05)。
2.2對比兩組患者再灌注時心律失常情況
在再灌注時,常規組患者中有13例(27.08%)患者發生心室顫動,有29例(60.42%)患者發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治療組中有3例(6.25%)患者發生心室顫動,有15例(31.25%)患者發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治療組患者心室顫、再灌注心律失常與常規組患者相比,明顯要比常規組患者低,組間對比具有統計意義(P<0.05)。
2.3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治療后,治療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6.25%,常規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25.00%,治療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組間對比具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臨床上心肌梗死患者行溶栓術后,再灌注的心律失常發生率比較高,室性的心律失常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并且心律失常可以當做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指標[1-2]。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律失常發生率和再灌注前的缺血時間長短息息相關,缺血時間愈短,患者心肌損傷程度愈輕,相反則會加大損傷[3-4]。再灌注的心律失常還和電解質的紊亂、再灌注的血流速度有關,缺血性再灌注會導致室顫閾值降低心肌的電解質紊亂,從而引發心律失常[5-6]。
胺碘酮屬于抗心律失常的藥物,應用胺碘酮可以穩定電活動,沒有負性肌力的作用,能夠降低患者死亡率。另外,胺碘酮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保護心肌的細胞。溶栓前應用胺碘酮可將術后細胞中丙二醛含量降低,升高超氧化物酶活性,抑制鈣離子和鈉離子轉換,避免出現鈣離子超載的情況發生[7]。本次研究中表明,治療組患者再灌注率、再灌注的死亡率明顯低于常規組,組間對比具有統計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心室顫、再灌注心律失常顯著低于常規組,組間對比具有統計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6.25%,常規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25.00%,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與常規組患者相比,明顯要比常規組患者低,組間對比具有統計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將胺碘酮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治療中,可以降低再灌注率、再灌注的死亡率,降低心律失常發生率與不良反應發生率,可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馮靜.胺碘酮治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15(13):136-138.
[2]任剛.胺碘酮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缺血心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7):84.
[3]鄒德玲,劉興利,方悅,等.胺碘酮與艾司洛爾治療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短期療效與安全性比較[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14,16(2):86-90.
[4]茹祥偉,程希富.胺碘酮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療效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09(12):1424-1426.
[5]劉士福.西洋參總皂苷聯合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55例[J].陜西中醫,2014,11(1):40-42.
[6]劉建修,李建平,廖遠雄,等.胺碘酮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研究[J].臨床醫學工程,2010,17(1):29-30.
[7]梁傳亮.胺碘酮治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5,22(19):133-134.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