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制造業升級和物流業轉型發展需要大量創新型高端物流人才。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呈現企業生產實習形式化、校外頂崗實習“自由化”、校內實訓教學薄弱化、實踐教學內容過時化等問題?!半p創”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急需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從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實踐教學平臺體系、實踐教學能力體系、實踐教學方法體系等四個方面著手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物流管理;實踐教學;實習實訓;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e upgrading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need a large number of innovative logistics talents. Logistics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process appears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production practice in enterprises“formalization”, off campus internship“liberalization”, school practice teaching is weak, and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 is out of date and so on.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needs to innovate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set up perfect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rom four aspects of teaching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system, teaching ability system, practice system of teaching method etc.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practic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0 引 言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柱產業。以德國工業4.0為代表的產業變革,和以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業領域的應用,推動了制造業發展方式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轉變。制造業的高端發展需要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的匹配和保障。改革開放37年來,我國制造業和物流業都保持了令世人矚目的持續快速增長,二者相互促進,共生發展?!矫妫圃鞓I升級會釋放更多的物流需求,從而帶動物流服務業的過程創新、發展;另一方面,產業轉型對物流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質量要求,促進物流業升級。但是,近年來,兩業在發展中都呈現出“短板”。如制造業高端產業發展滯后、創新能力不足、價值鏈中地位偏低,物流業成本高企、企業信息化程度低、兩業聯動層次仍比較低和可持續性差等問題。顯然,我國物流業的發展難以匹配“中國制造2025”戰略發展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創新型物流人才的缺乏,培養大批創新型高端物流人才成為中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的關鍵。實踐教學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本文以廣州工商學院物流系迎接2018年本科學士學位評估建設為契機,探討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研究。
1 “雙創”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急需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1.1 “雙創”的內涵
繼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之后,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新常態下我國產業轉型發展的需要,旨在通過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激發創新創業潛能,并在此基礎上探索經濟增長新路徑,支持經濟社會新發展。此后,“雙創”迅速成為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依據。
1.2 實踐教學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創新創業工作。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明確指出:“創新創業教育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創新創業教育要成為所有高校學生基礎素質教育”?!吨袊圃?025》[1]提出:“創新驅動,人才為本”;《廣州制造2025戰略規劃》提出“制造強市”的戰略目標,指出:“以擁有創新型人才為重點,加強院地、校地合作,建立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有效對接機制,打造高素質專業技術及技能型人才隊伍”。而實踐教學恰好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培養為導向、旨在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應用人才的教育模式。顯然,以校地企行協合作、校內實訓等方式開展實踐教學是“雙創”背景下有效對接社會對創新型人才需要的有效路徑。
1.3 產業升級需要大量創新型物流人才
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共生發展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共識。新形勢下,我國物流業正處在提升發展期,卻也是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短板。一方面,在供給側,我國物流業存在物流成本高企、發展形式粗放、信息化程度低、創新能力不足和可持續性發展差等問題。以全國為例,2015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為10.8萬億元,在GDP中所占比例達16%,美、德、日等國這一比率約為8%~9%。相比之下,我國物流業轉型發展困難重重。另一方面,物流企業盈利水平普遍較低,這勢必影響校企、校產合作的積極、順利開展,及高校物流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從而影響了創新型物流人才的培養。先進制造業發展需要大量創新型高端技能人才。因此,制造業升級和物流業轉型發展急需高校加快推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以培養大量創新型物流人才。
2 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現狀與問題
廣州工商學院于2014年升格為本科院校,定位于“建設特色鮮明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為學院重點特色專業,于2016年成功申請獲批廣東省物流管理特色重點學科項目。以校企合作為依托,物流管理專業加強產學研結合,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有效對接,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目前,學院物流專業正處于迎接本科學士學位評估的關鍵時期,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實踐實訓、教學考核等方面尚處于探索學習階段,尤其在體現人才培養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需不斷完善,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2.1 企業生產實習形式化
學院地處“廣佛肇經濟圈”,周邊聚集了空港物流、家電、珠寶、皮革、汽車等聞名遐邇的產業集群,豐富的產業資源和恰當的產業升級時機為學院與周邊企業開展校企合作促進技術創新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作為應用型高校,學院一直十分重視實踐教學,但由于物流管理專業較強的實踐性,企業處于生產安全及經營效益考慮,在傳統的企業現場參觀學習和認知實訓過程中,企業物流設施設備不會隨時提供測試、運行、訓練等教學條件,同時學生們也被告知不許觸碰、不許嘗試、不許拍照等,學生企業參觀實習多是“走馬觀花”,企業未能提供實際的崗位、職位、事件給學生進行實踐,學生生產實習參與程度低、效果差,實訓過于形式化[2]。
2.2 校外頂崗實習“自由化”
由于珠三角學生及其家庭的維權意識較強,許多物流企業考慮到人工成本、員工隊伍穩定性、企業機密等方面的問題,更傾向于招聘學歷層次較低的員工,因而在接收學生實習的過程中,呈現“學校熱、企業冷”的跡象。與此同時,學院在對學生頂崗實習的管理模式上,采取的是校內指導老師審核學生實習報告的形式進行考核,實習報告內容包括實習計劃、實習周記、實習總結報告等三部分內容。這一模式使得頂崗實習由于高度“自由”化,而達不到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一方面,學生在自主聯系實習單位的過程中,由于過于“自由”而出現許多“假實習”的現象,也即學生并未真正的參與企業頂崗實習,而是在期末提交實習報告時請企業幫忙蓋章,掩蓋未實際參加頂崗實習的真象。另一方面,教師只需對實習報告進行審核便可完成學生實習成績的考核,無法考查學生真實的實踐水平和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應用型高校較高的師生比及教師承擔了較為繁重的教學任務,從而導致指導老師無暇追究學生頂崗實習的過多細節,包括參加實習的真實性問題。
2.3 校內實訓教學薄弱化
校內實訓教學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許多高校校內實訓教學環節相對比較薄弱。一是體現在校內物流實訓基地建設無法滿足課程教學的實訓需要。如無法滿足課內實踐模塊、專項技能訓練模塊、實驗室實操模塊等的實訓需要,物流實訓設施設備和教學軟件欠缺、物流實訓教學管理落后。二是體現在校內實訓師資力量薄弱。校內實訓基地往往無法配備專業的實訓指導老師,所配備的實訓室管理員往往只是負責實訓室的設備維護管理、開門、鎖門、衛生打掃等基本管理工作,難以勝任專業的實訓課程指導工作;大部分專任教師也主要是忙于應對繁重的教學任務和自身職務、職稱的晉升事宜,缺乏與企業合作的動力,參與科研項目不多、服務社會質量不高,對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還是顯得力不從心[3]。
2.4 實踐教學內容過時化
《中國制造2025》提出:“推動發展服務型制造、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爸圃鞆妵?、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目標的實施,對現代物流發展提出了高端、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因此,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需要與企業、產業發展需求緊密對接,從而決定了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前沿性、務實性。然而,許多應用型高校教師在碩士研究生畢業后便直接參加教師工作,教師隊伍傾向于年輕化,由于缺乏企業工作經驗,在設計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時主要依據、參照教材,教學內容陳舊。例如在“倉儲與配送管理”、“供應鏈管理”、“第三方物流”、“物流信息技術”等操作性和實務性較強的課程實訓環節中,無法對接產業轉型升級對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發展要求,實踐教學內容過時,從而影響了學生對前沿物流技能的吸收和掌握。
3 “雙創”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
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認為:“教育必須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是造就全面發展人的唯一方法”[4]。辯證唯物論的教育哲學觀為高校開展實踐教學培養創新人才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半p創”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開展實踐教學應緊密結合產業發展對創新型物流人才的需求,實現物流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協同發展,著力構建包括課程體系、能力體系、平臺體系、方法體系在內的實踐教學體系,一舉解決生產實習形式化、校外實習“自由化”、實訓教學薄弱化、教學內容過時化等問題。
3.1 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表現和核心內容。對于以培養具有較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應用型高校而言,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扮演著及其重要的角色。自學院升格為本科之后,物流專業及時調整和修訂了人才培養方案,加強推進實踐教學創新與改革,根據物流行業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借鑒國內外及珠三角區域兄弟院校的成功經驗,以“寬基礎、活模塊、強技能”為指導思想,構建以“平臺+模塊”為結構形式的課程體系。平臺包括通識教育、學科基礎、專業技術、綜合應用等四大部分。通識教育平臺包括必修和選修兩大模塊,涵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英語、語文、體育、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創新創業基礎、創新創業訓練等課程。學科基礎全部為必修課程,涵蓋微積分、管理學、微觀經濟學、統計學等課程。專業技術平臺同樣包括必修和選修兩大模塊,其中必修模塊主要涵蓋物流學、供應鏈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等必須掌握的專業課程,選修模塊涵蓋的課程數量較多,學生只需從中選擇若干課程并經考核達到畢業最低學分要求即可。綜合應用課程模塊主要涵蓋物流企業崗位實踐、物流綜合實驗實訓、畢業論文、畢業實習等四門必修課程。由于實踐教學課程在這四大平臺均有涉及,并主要分布在專業技術和綜合應用模塊,故一并介紹。
3.2 實踐教學平臺體系
實踐教學平臺是應用型高校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基礎和載體。實踐教學平臺的合理規劃和建設,將有利于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以滿足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需要為原則,以迎接本科學士學位評估建設為契機,物流專業建設有物流信息技術實訓室、物流設施與設備實訓室、物聯網應用實訓室、冷鏈物流與食品安全共六大實訓室。物流設施與設備實訓室配備有物流操作過程中的主要設施設備,如重型貨架、高層自動化立體倉庫、堆高車、手動搬運車、叉車、木質和塑料托盤、電子標簽揀選貨架、輸送機、打包機、倍速鏈生產線、高速數據采集終端等,以此培養學生對倉儲與配送作業的操作能力。冷鏈物流與食品安全實訓室主要配備冷藏車、測序儀、垂直電泳系統等設備,可以對在運輸途中的冷藏車的位置、貨物品種、貨物溫度與濕度等參數進行全程的實時測量、記錄。物聯網應用實訓室重點培養學生對RFID技術在物流運輸、倉儲、配送等環節的應用能力。物流信息技術實訓室重點培養學生對物流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
3.3 實踐教學能力體系
3.3.1 專業基礎能力
專業基礎能力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基本起點和出發點。物流專業實踐教學專業基礎能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物流基礎知識的認知,主要包括物流操作基本流程和功能要素?;A知識的認知可以通過日常課堂教學來實現,為后續專業實訓夯實基礎。二是物流設施、設備系統的學習,可以通過專業認知學習、物流實踐教學平臺等校內實踐及企業參觀、生產實習等校外實踐活動,主要包括學習掌握高層自動化立體倉庫、重型貨架、叉車、托盤、堆高車等常見物流設施及冷藏車等冷鏈運輸設備。
3.3.2 專業核心能力
專業核心能力是開展實踐教學的關鍵著力點。物流管理專業主要從倉儲作業、配送作業、運輸作業、供應鏈優化管理等四大實訓模塊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倉儲作業模塊主要是強化和訓練學生對入庫、堆碼、上架、出庫、分揀、物品信息管理等倉儲流程的實踐操作能力。通過反復的課堂小組模擬練習,強化學生對倉儲崗位技能和操作標準的把握。還可把這一模板安排在實訓室進行教學,以便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同步進行。配送作業模塊主要是訓練學生對貨物盤點、訂單處理、配送、路線優化、中心選址等的能力,可通過市場調研、方案設計、軟件仿真等方式開展。運輸作業模塊主要訓練學生對運輸模式選擇、運輸路線優化、運輸成本控制等的能力。可通過小組競賽、軟件模擬的方式開展。供應鏈優化管理主要訓練學生掌握供應鏈系統結構、供應鏈戰略匹配、供應鏈沙盤、啤酒游戲等實訓任務的能力。可通過公司仿真、情境模擬、沙盤訓練、軟件模擬等途徑實現。
3.3.3 專業發展能力
在把握專業基礎能力和專業核心能力的基礎上,實踐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發展能力,如學生的物流系統規劃能力、物流戰略管理能力、物流服務增值創新能力、物流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等。對此可通過物流綜合規劃軟件、物流創新創業大賽、物流服務方案設計比賽等方式實現。專業發展能力體現了學生的綜合發展水平,這也是實踐教學培養高端物流人才的核心考察點和有效突破點。
3.4 實踐教學方法體系
3.4.1 “教學做賽創”一體化
“教學做賽”一體化是近年來比較新穎的教學模式。“教學做賽創”是在“教學做賽”的基礎上進行的拓展,是指集“教學、學習、競賽、創新創業”于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國家、廣東省等級別的物流比賽要求開展理論教學,在此基礎上按照物流比賽的規格和標準并結合企業實際運營情況設計實訓任務。如每年一次的全國物流技能大賽“現代物流儲存與配送作業優化設計和實施”便是依照物流企業的真實工作流程設計和組織的,進行提煉和總結教師可將其融入專業課程實踐教學體系中,體現“教學做賽”一體化。類似的比賽還有“創青春·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賽項,皆可成為設計實訓項目的根據。與此同時,結合校園物流“最后一公里”快遞資源整合的切實需要,鼓勵學生以課題申報立項的方式創建校園物流生活服務平臺,業務范圍包括快件送貨上門、快件查詢、線上實名取件認證、線下服務社區、代收代寄包裹服務等。通過融入創新創業教學,實現“教學做賽創”融合發展。
3.4.2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開展實踐教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方法。借助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拓展了應用型高校與市場資源、物流企業發展需求的對接通道,搭建了產學研用多方參與的高效協同機制,為“雙創”時代高校培養創新型物流人才提供了更多元的選擇。物流管理專業在多個領域與區域產業開展合作,并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一是校企共創優勢專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與美國英格朗和英格索蘭兩家老牌著名冷鏈物流企業,及廣東省冷鏈物流協會攜手創辦國內首個冷鏈物流管理專業方向[5]。二是校企共建特色班級。為滿足廣東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對高端跨境電商人才的需要,物流管理專業與深圳遞四方速遞有限公司成立“遞四方訂單班”,并派遣學院老師前往“遞四方”海外洛杉磯儲配中心開展研究和學習,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三是校企共建師資隊伍。物流管理專業通過“內培外聘”與企業共同培養“雙師型”教師。例如,聘請廣東物流行業協會的人員擔任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成員,共商專業發展;每學年聘請深圳遞四方速遞公司業務主管講授《跨境電商物流管理》課程,深受學生好評。在頂崗實習教學管理上,建立企業、學校雙導師制,結合實習效果給企業指導老師按學期發放指導津貼。另外,還通過共同建設實訓基地、開展科學研究、編寫特色教材等方式完善實踐教學方法體系。
4 結 論
先進制造業發展和物流業轉型需要大量創新型高端物流人才。實踐教學是培養創新型高端人才的重要方式。研究表明,物流管理專業在開展實踐教學過程中尚存在許多問題,難以滿足產業轉型對創新型物流人才的需求。“雙創”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可以從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平臺體系、能力體系、方法體系四個方面著手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這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應用型高校培養創新型高端人才、促進物流業轉型、對接制造業升級的重要舉措,也是應用型高校實現高水平、特色化發展的必然途徑。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 中國制造2025[EB/OL]. (2015-05-19)[2017-03-20]. 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505/t20150519_12
33751.htm.
[2] 張淑華,張秀清.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探索[J]. 賀州學院學報,2016(6):126-129.
[3] 李微波,黃春平. 協同育人范式下的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以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遼寧高職學報,2016,18(3):61-65.
[4] 宋專茂. 高職教育的校企合作:理論基礎和現實訴求[J].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1):6-10.
[5] 吳婷. 應用型本科院校與屬地產業合作對接實踐研究——以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 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6,37(1):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