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藝龍 戴彩云
[摘 要] 專業價值觀是社會工作者的精神支柱,是社會工作實務的靈魂,是社會工作區別于其他專業的顯著特征。高校如何開展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教育直接關系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的層次和水平。以教育實踐為基礎,反思專業價值觀教育,提出專業價值觀教育應從普通價值觀、專業價值觀、專業倫理三個維度分別結合專業教學和學生工作兩個層面開展,以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達到全面教育的結果。
[關 鍵 詞] 社會工作教育;專業價值觀;教學;學生工作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4-0150-02
專業價值觀是社會工作者的精神支柱,是社會工作實務的靈魂,也是社會工作區別于其他專業的顯著特征。社會工作教育包括社工實務教育和專業價值觀教育。社工實務教育主要通過理論的傳授和實踐的鍛煉,有相對明確、客觀的評定標準,專業價值觀的教育則不然。如何結合我國傳統文化和特有的社會環境,開展專業價值觀的教育,是社會工作教育應著力攻堅的難題。
在從事社會工作教育的實踐中,筆者同時擔任了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專業老師和班主任,雙重身份引起了對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教育的思考,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實踐。通過觀察學生在專業學習中價值觀的轉變,總結實踐經驗,認為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教育應從普通價值觀、專業價值觀、專業倫理三個維度開展,每個維度的教育結合專業教學和學生工作兩個層面進行,讓社會工作教育不局限在課堂,延伸到學生的身邊,以實現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全面教育。專業教學中的價值觀教育不應局限在某門專業課中的特定章節,而應結合所有的專業課程,通過一系列的專業課程培養“自助者可助人”的理念,發展學生的自助能力,樹立學生“人可自助”和“助人自助”的價值理念。
一、普通價值觀的教育
社會工作普通價值觀是指社會工作關于人及人與社會關系的觀點,是社會工作價值觀的基礎,決定了社會工作的問題視角和實踐目標。
(一)專業教學中的普通價值觀教育
社會工作普通價值觀認為:社會性是人的基本屬性,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應受到平等對待和尊重,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都有未開發和利用的潛力,人面臨的問題和困境多是社會造成,應改革社會以滿足個人的需求。這些普通價值觀為學生所接受的基礎在于支持其的理論依據足夠充分。因此,普通價值觀的傳授和樹立需要社會學等學科理論的支撐。在社會工作的專業基礎課程中,社會學概論、社會心理學、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等課程所涉及的理論主要在闡述人的特性、人類行為的產生和影響因素以及社會問題的原因和影響因素。因此,依托這些專業基礎課程去有意地幫助學生樹立社會工作的普通價值觀,是開展社會工作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途徑。
(二)學生工作中的普通價值觀教育
在社會認可度較低的情況下,專業認同的建立相較于其他更為緊迫。對高職學生尤甚,如何去解釋自己的高考,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接納高職學生的身份,進而建立專業認同尤為緊迫。運用專業理論和方法,幫助新生適應大學生活有較好的效果已被大量研究所證實。與此同時,運用社會工作開展學生工作也是幫助學生樹立社會工作普通價值觀的過程。作為班主任,輔導學生適應大學生活,首先應讓學生客觀且積極地看待自己的過去,激發其追隨興趣發掘自身潛力,協助其完成身份認同的任務。通過主題班會和個別輔導等方式,幫助學生樹立“人都有潛力及改變的能力,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的信念。在回應學生質疑讀大學的意義和“讀書無用論”思想時,從社會學視角出發,以社會分層理論向學生解釋高等教育對其職業發展和社會流動的影響,并使其以社會學的視角看待自己和大學教育,既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思想的局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分析和應對問題的能力。
二、專業價值觀的教育
專業價值觀是社會工作價值觀的核心部分,是社會工作開展專業服務的指導原則,是社會工作對服務對象所持有的基本態度和專業看法。一般認為專業價值觀主要包含接納和尊重案主自決和知情同意等。
(一)專業教學中的專業價值觀教育
專業價值觀是在普通價值觀的基礎上社會工作者所持有的更加具體化的指向服務對象的價值觀。在一定意義上,是對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硬性要求,是他們學習和掌握一種專業方法所必須具有的專業原則和理念。因此,社會工作“三大方法”的課程是專業教學過程中專業價值觀教育的主要依托課程。在這些課程中,專業價值觀的內容以專業方法基本原則的形式呈現,即要求學生在學習和運用某一專業方法時必須遵守和內化。除此以外,專業實踐教學也是專業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陣地。專業倫理即是行為準則,需要學生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總結和反思,不斷內化和修正自己在專業價值觀方面的表現,以更加接近專業價值觀的要求。
(二)學生工作中的專業價值觀教育
在開展學生工作的過程中實現專業價值觀教育的主要原理是示范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對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階段接觸實際服務對象的機會很少,如果班主任和學生可以分別扮演“社工”和“服務對象”的角色,開展“專業社工服務”,那么“社工”的專業價值觀便可以更加直觀地呈現給學生。老師和學生間平等相待、相互尊重,老師能接納來自五湖四海、各種背景的學生,對學生而言是接納和平等的示范。不去評判學生的錯誤和問題,不單向評價學生,面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學習建議和生活建議,對學生而言是初步的個性化和非評判示范。幫助學生分析參加活動、職業規劃,讓學生清晰不同選擇的不同影響后再進行抉擇,是知情同意和案主自決的示范。
三、專業倫理的教育
社會工作專業倫理是社會工作價值觀的具體呈現和外化,是價值觀的操作化,是社會工作專業實踐的原則和指南。專業倫理的教育是教育學生學會如何進行倫理決定、如何解決倫理困境。
(一)專業教學中的專業倫理教育
倫理決定是指在實踐過程中決定哪一種行為是好的或正確的,判斷實踐本身對服務對象的影響,以符合專業行為的道德要求。倫理困境是指在實踐中遇到的一種在道德上難以取舍的模糊和難以找到滿意方案的境地。專業倫理教學要首先講授倫理決定和倫理困境的基本涵義和特征,其次分析可行的倫理決定模式,最后樹立符合本土化特色的倫理困境解決原則。這些教學需要大量的實際案例作支撐,通過討論引起學生的思考,幫助其歸納。然而,開設社會工作專業的院校,其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鮮有單獨的專業倫理課程。少數有相關課程設置的學校,也較多面向的是研究生。在目前不大幅改變學校社會工作人才培養和課程設置的情況下,適當增加專業倫理教學的課時數量和深度是較可取的辦法。同時,盡可能地運用發生在學生身上的實例作為教學案例,是在專業教學過程中進行專業倫理教育的良好途徑。
(二)學生工作中的專業倫理教育
在開展學生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難免會面臨倫理決定和倫理困境。特別是在“獎、助、貸”等學生評定工作方面,會集中出現多種倫理抉擇相沖突的困境。如在助學金的評定工作中隱私的保密和公平公正的彰顯是主要的倫理困境。一方面是學生的隱私,特別是特殊家庭所遭受的不幸,在多大程度上需要在集體面前暴露;另一方面是評定工作的公平公正如何體現。班主任在這一倫理困境中的倫理決定對學生把握保密原則有著重要的示范作用。再如學生個人利益和班級或學校利益的平衡,是班主任開展學生工作中面臨的又一常見倫理困境,而這一倫理困境中可能還包含著學生利益和班主任自身利益之間的倫理困境。在什么情況下尊重學生的利益,對學生將來走上社會工作崗位如何保障服務對象的利益有著重要的影響。
四、總結和討論
社會工作價值觀的教育作為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必須從多個維度和層面去開展和推動。從普通價值觀、專業價值觀、專業倫理三個維度開展,每個維度的教育又分別從專業教學和學生工作兩個層面進行,可以體現一種全面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可以說是一種可行的且有效的教育模式。
但是,該教育模式的開展需要兩個方面的基礎,一是專業教師團隊,二是班主任具備社會工作專業素養。從專業教學來看,社會工作價值觀教育涉及多門課程內容,因此教師需建立合力培養專業學生價值觀的團隊目標,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做到有保障地開展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教育。從學生工作來看,主管學生工作的班主任或輔導員,必須具備社會工作專業素養,把培養社會工作價值觀作為學生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
總結前文所述,在開展社會工作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編寫《社會工作價值觀》的教材,并倡導各校將社會工作價值觀教育作為人才培養方案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開設社會工作價值觀課程對社會工作價值觀教育,特別是社會工作專業倫理教育,將有著重要的意義和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程培.社會工作的整合與本土化:對當代中國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幾點看法[J].時代報告(下半月),2012(3):56.
[2]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2.
[3]隋玉杰.個案工作[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劉金良,姚云云.社會工作價值視域中的倫理困境解讀[J].綏化學院學報,2011(3):57.
[5]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教材編寫組.社會工作綜合能力(中級)[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2:54.
[6]姚云云,李精華.我國社會工作價值教育內容體系的科學構建[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9):88-90.
[7]周曉焱,李精華.關于我國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教育困境的思考[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5):44-48.
[8]周曉焱.職業化背景下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認同教育分析[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09(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