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藝術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2)
[摘 要] 在藝術產業范疇中,影視設計行業的發展勢頭蒸蒸日上。目前也有許多報考影視專業的學生,他們旨在從這個設計門類中找到自我價值,當然隨之而來的影視藝術教育問題也在課程教學中逐漸顯現。在研究現代影視藝術教育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的同時,結合實踐的教育方式來探究影視藝術教育改革中的新舉措,以全面促進對影視藝術人才的發展培養。
[關 鍵 詞] 影視藝術;教學改革;授課舉措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3-0074-0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精神生活的追求。影視劇的出現改變了工作之余人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熱衷于“追劇”。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很多人開始了解影視藝術并從事影視藝術的學習。各高校在開設了相關專業的同時,也發現教育中出現了很多問題,主要原因是該領域教育時常性較短。傳統的影視藝術概論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對其理論性的學習方法,為此,教育部針對這種現象做出了適當調整,新的影視藝術概論課程發生了實質上的轉變,并為相關人才的培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授課范圍的延展性
由于影視藝術概論課程前期已經有很多學生對該專業有了一定涉獵,但所掌握的程度深淺不一,這給概論課程的教學帶來了很大困難,往往造成專業技能本身就薄弱的學生不能跟上概論學習的思路,相對于專業技能較扎實的學生又會覺得課程講的知識較淺顯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針對這一問題,授課教師應提前掌握學生的技能程度。可以先做課前鋪墊,給專業素養不高的學生一個緩沖的機會,將自己的思維與概論知識逐漸接軌;然后再做正常的概論講述;最后針對那些已經掌握更多概論原理的學生給予實踐層面上的拓展,例如,對大家都感興趣的聽覺、視覺甚至觸覺等表演元素的滲透傳授。這樣的課程從基礎到拓展,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另外,拓展教學環節的知識內容是學生所不知道的,教材中也沒有體現,所以需要相關教師根據自己的專業素養去補充前沿性的學科內容。
二、授課方式的多樣性
在一次次的教學實踐中證明,傳統的理論性說教對任何時期的學生教育而言,其作用效果都不大,因為興趣是學好一門課程最有效的途徑。只有在學習中找到興趣點才會形成自主的學習態度。利用不同的授課方式,是對學生學習精力的引導。一節課上轉換幾種授課方式,會讓學生更能集中精力去探索這個有趣的理論學習過程。
例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找尋的各種渠道來調研相關知識內容,并在課堂上將自己找到的知識點進行分析,隨后教師對其調研的內容做出科學、專業的總結。這樣類似于任務布置的方法就可以提高學生實踐性的操作能力,也會對所調研的內容印象深刻。再如,通過教師對學生的分組,讓同組學生共同去完成拍攝任務,不同的主題內容由不同的組隊完成。在拍攝過程中,要求使用到布景、運鏡、光色搭配等各種拍攝方式。最后由師生一起觀摩和點評拍攝作品。如此一來,不僅讓學生親自動手接觸到影視制作,也從團隊合作的角度提高了集體自主性和創造能力。
三、考核方式的突破性
自應試教育以來,各層級學生的考核方式都以筆試操作的方法來體現其最后的成績。這種理論性、客觀性的考試方法固然可以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但對其思維發展能力的考核卻多少顯得蒼白無力。這是由影視藝術教育自身的專業特點所決定的,社會對藝術類學科人才的要求從來就不是“知道多少影視歷史知識”“知道多少影視術語”,當然這是作為藝術人才的必備技能,但往往企業公司更需要人才去貢獻自己的技術實踐能力。所以課堂考核的重點也應該逐漸轉變為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及創作能力的成績反饋,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的獨立作品才能反映其對影視藝術概論的技能掌握到何種程度。最后教師可以通過筆試成績和實踐操作成績的折合分數來審視教學成果,根據該成果再次轉變教學方式,以獲得最優的課堂教學效果。
影視藝術概論不同于其他學術門類的學科特點,究其本身性質而言更具有其實踐性。所以在課程學習中,教師要轉變“不停教、不停考”的教學思維,逐步實現重視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學習”的教學方式。著重指導學生在影視藝術史中提取新的創作能力,立足市場對影視藝術人才的社會要求,著重拓展學生的實踐技能,將我國影視藝術教育推向更高的發展層次。
參考文獻:
[1]李盛龍.《影視藝術概論》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12(2).
[2]吳鑫.后現代課程觀對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啟示[J].文藝研究,2014(8).
[3]黃晶晶.高校藝術類專業《藝術概論》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藝海,2014(6).
[4]邱銘浞,高源.高校影視教育課程的靜態思考性及應用策略[J].學理論,2010(11).
作者簡介:雷英(1970—),女,湖南常德人,文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影視美學、影視文化和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