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冰
(大連商業學校,遼寧 大連 116033)
[摘 要] 企業掛職,是促進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重要形式和有效舉措。職業學校教師通過企業掛職,能感受企業氛圍,了解企業運營模式和經營理念;了解企業人才需求,轉變育人觀;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樹立嚴謹的治學態度;豐富閱歷,提升實踐教學能力,優化教學,對教學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關 鍵 詞] 中職教師;企業掛職;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3-0128-02
為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以及《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要求,進一步加強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促進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師實踐教學水平,我于2016年5月份到本市一家企業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企業掛職實踐。
一、中職教師企業掛職的背景
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的《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中明確指出:組織教師企業實踐,是加強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定期到企業實踐,是促進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重要形式和有效舉措。作為中職學校的公共基礎課教師,《規定》中也指出,公共基礎課教師也應定期到企業進行考察、調研和學習。
二、感受企業氛圍,了解企業運營模式和經營理念
我此次掛職的企業是本市一家培訓機構,主要從事行為心理學等方面的培訓業務以及承接企事業單位團隊拓展等行為訓練項目。作為一名教師,走出學校課堂,走進企業,起初是充滿了好奇心和新鮮感。通過在企業三個月的掛職實踐,感受到了與學校完全不同的企業環境。了解了企業的運營模式、經營理念、企業發展趨勢等基本情況,熟悉了企業相關崗位職責、用人標準、管理制度、企業文化等,感受了企業氛圍,對教學起到了積極的指導意義。
(一)企業要在改革創新中求生存、謀發展
在企業掛職期間,感受到企業生存發展強烈的危機意識,企業的生存是以市場為導向的,適者生存。作為私營企業,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并有長足發展,危機意識、創新意識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企業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針對社會需求,開發產品,并不斷創新,才能在發展中求生存,生存中謀發展。對于企業而言,生存永遠是第一要務。我此次掛職的企業幾年前一直從事線下心理咨詢、行為訓練方面的培訓,經過多年的努力,在業界已小有名氣,積累了一定的人脈資源,建立了穩定的客戶群,在我看來大可以“休養生息”了。但企業的負責人卻高瞻遠矚,銳意創新,目前正在研發“互聯網+心理學”的線上培訓模式。市場調研、籌措資金、招募人才、軟件開發、產品推廣,在整個新產品研發過程中充滿不易與艱辛。在跟企業負責人交流中,明顯感受得到企業人的生存憂患意識,也就理解企業決策者不肯安逸的做法了。在現如今飛速發展的時代,無數企業的實踐經驗教訓表明,企業的生存發展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了解市場需求,在創新中求生存、謀發展,否則曾經的風生水起很可能將繁華不再,成為過眼云煙。
《易經》中說,“變則通,通則久”。面對這個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危機意識,銳意進取,不斷創新,才能煥發恒久的生命力。作為教師,我們擔負著育人教書的職責,面對的是祖國的未來,更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增加知識儲備,學習新的教法,提升執教能力,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才不致誤人子弟。
(二)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創新和應變等能力的培養
企業的生存發展模式,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創新和應變能力。學校的環境相對比較穩定安逸,一成不變、日復一日固有的學習模式和學習狀態容易使學生缺少應變能力,企業環境的多變性與不確定性恰恰需要這種能力。正如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企業的生存發展必須與時俱進,要具備前瞻性思維,隨時迎接變化與挑戰。所以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也應該注重學生創新、應變等思維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教師的教育理念要更新,不能片面地認為“聽話”就是好學生,要引導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同時,可組織學生參加喜聞樂見的活動,發動學生策劃、組織、協調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其中,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應變能力等,避免日復一日重復的校園生活磨蝕掉學生的熱情。
企業員工以為企業創造效益為工作目標,生存壓力更大。私營企業的員工,以給企業創造效益為工作目標,與學生學校學習環境有很大差別,企業員工肩負了更大的生存壓力;相較而言,校園的學習環境,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單純、簡單,并有老師的陪伴。我們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受挫能力、抗壓能力等。中職學校的學生受挫、抗壓能力往往不強,要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讓學生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只有這樣才能更快、更好地適應工作環境。
三、了解企業人才需求,轉變育人觀
通過企業掛職,深深感受到,企業的實際工作環境遠比學校的學習環境復雜得多,絕不是光憑單純的技能就能解決一切,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能過硬的學生永遠是最受企業歡迎的人才,所以學校對學生綜合素質、職業素養等核心能力的培養也尤為看重。
(一)中職學校教育需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培養并重
要增加學生的實踐課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實踐中,在真實的職業活動中,積累真實的職業崗位體驗,使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得到培養和提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校企深度融合
通過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校企合作方式,讓學生走進企業,感受企業環境、企業氛圍,校企深度融合,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培養并舉,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令企業滿意的員工。校企融合等人才培養模式,既降低了企業用人成本,同時也節省了學生成才成本。
(三)應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