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華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072-01
“主題模塊教學”通過主題的確定觀照單元教學,將每個知識點置于整體知識的結構和體系之中,采用綜合、實踐的方式,指向學生數學素養的整體提升。而翻轉課堂下的主題模塊教學,更是遵循教育原理、基于兒童成長規律的一種嘗試,是從整體的角度視數學教學為學習內容、資源開發、教學活動、教學評價及教學環境等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全方位變革,就是要讓兒童的數學學習呈現出自由、自主、體驗、探究、創造的特征。
一、背景分析
“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是在蘇教版教材中,是分散在三年級上冊和四年級下冊兩個單元來進行教學。但是這兩個單元,無論是知識的內在結構,還是學生的認知發展以及學習方式,都有著比較緊密的聯系,把它們完全分散進行教學會產生割裂現象,不利于學生整體建立圖形的運動方式理解,也不利于學生形成認知方法的結構。因此我們思考可以嘗試把這兩個單元的內容,以及相關的《親近數學》知識進行整合,成為主題模塊教學內容。
二、策略變革
以往在認識圖形的運動時,由于課時和場地的限制,一般都在固定的教室中進行,可是通過學情調查,我們認為,學生的學習基礎比較厚實,有較多的生活經驗和實踐能力,孩子們具備了認識圖形的運動《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為單位主題模塊學習的能力。
為此,我們嘗試將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變革,由單一的教師課上傳授新知識轉為學生先根據微視頻自主學習,再有針對性進行內容練習拓展。通過翻轉課堂下的主題模塊教學,我們可以更好地整合學校數學館、《親近數學》、其他學科內容等相關資源,空間上可以突破教室的單一場地,時間上可以延伸到課前、課后以及其他學科教室中,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三、模塊搭建
1、教材內容的整合。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把三上《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和四下《對稱、平移和旋轉》兩單元部分知識進行整合教學。
2、教學資源的整合。除了教材和教學參考用書以外,我們大膽探索,把我校數學校本教材《親近數學》以及學校的“親近數學網”、數學館也作為我們的教學資源,統整融合之后運用到主題模塊教學設計中,力爭充分發揮它們在促進數學教學中的最大價值。主題模塊教學的課時計劃:
3、學科之間的整合。根據“玩數學”的價值主張,打破學科壁壘,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快學科的融通。
4、教學時空的拓展。圍繞圖形的運動開展系統活動,要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從學校走進家庭和社會,通過調查、實踐,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四、教學思考
“圖形的運動”主題模塊系列教學,課堂伊始,我們都是用自己制作的“微課”開始的,先讓學生觀看微課視頻,然后就微課視頻中提出的相關問題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由于課堂教學是以微課視頻開始的,學生覺得既新鮮又好玩,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孩子們的思維水平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聽課的老師也覺得把微課視頻引入課堂很有新意,既突出了本課的教學主題,也慢慢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還有利于優秀資源的分享共用。
傳統意義上的翻轉課堂,是學生在課前進行微視頻的自主學習,課上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解疑答惑。而我們嘗試的在課上讓學生先進行微視頻學習,再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我們發現孩子們雖然興趣濃厚,知識點介紹也比較詳細,可學生并沒有能真正參與,體驗知識的探索活動,特別是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往往缺少了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做一做的過程。
例如:我們在第一課時《平移和旋轉》微視頻學習中,介紹了平移和旋轉的概念后,讓學生練習將棋子在方格中平移,孩子們就只能憑空想象,缺乏實際操作,孩子們之間也缺乏溝通交流。有時微視頻學習知識點介紹多,一個接一個,孩子們來不及消化又進入了下一個環節,例如第二課時《軸對稱》微視頻學習中,通過兩段視頻學生感悟用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的方法,剪出美麗的軸對稱圖形,學生剛感悟方法,可接著得不到實踐,在找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時,雖然視頻介紹能形象具體結合圖形演示,可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由于學生沒有及時實踐鞏固,在微視頻學習后的實際課堂上學生不會靈活運用,有時只能講微視頻中知識進行再次學習,浪費時間,效果也不佳。
為此,為了能更加效果的將微課學習效率更優化,我們還需要將微課內容與學生學習實際相結合,每塊內容必須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以往經驗,適合課前學生學習絕不放入課中,需要分段學習的,讓學生將視頻學習與實踐進行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