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猴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064-01
生產發展,生活水平提高,生存危機的拷問與轉 化,生命意識培養,生態環保理念的樹立與貫徹等,這些是當前快節奏社會所面臨的現實課題與迫切任務。那么,如何從學科教學的角度上破解這些難題,本文擬以“四生”意識為載體的德育培養探索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課的育人功能 ,增強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促進學生“四生德育”意識培養的積極性、實效性與自覺性。
一、從物質資料生產與生產方式的相關知識點 教學入手,不斷培養學生的生產發展的德育意識
我們知道,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基礎。生產方式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大基本因素,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根本因素是生產力,生產關系功能的有效發揮會直接影響社會生產力正常發展;而落后的的生產關系會嚴重地影響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據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創設有效的情境與氛圍,該學生親身直接體驗物質資料生產發展的重要性及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兩者內在關系的恰切情景,感受馬克思名言的內涵所在。(即一個民族若停止勞動生產即刻就會滅亡;以及人類首先必須解決好吃穿喝、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面問題,才有可能存在發展下去。)讓學生感知生產發展知識點的重要性,內化為生活的覺悟性行為,恒念一絲一縷的艱辛;將心比心,體會勞動人民的辛勤血汗,從而不斷培育學生從小熱愛勞動,自立更生、艱苦奮斗創造美好人生的生產發展意識與理念,提升政治課教學的德育效能。
二、從生活與消費的內在關系教學角度,培養中學生積極提升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樂觀生活的德育意識
生活水平的提高從根本上講是由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的。生產發展,社會物質財富充盈豐富,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重要的物質前提。而從經濟生活必修 1的教 學可以看到,生活水平的提高與改善與居民的 消費水平密切相關。衡量居民消費價格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恩格爾系數,即居民食品開支占居民所有總支出的比例關系,該系數越高,說明居民生活水平越低,該系數越低,居民生活平越高。根據該經濟學原理,我們可以創設讓學生直接體驗的恩格爾系數數據關系結構圖,識圖分析比較,加深對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理解力度,重視有效降低恩格爾系數,優化食品支出結構,基本滿足與充實生存型資料消費,不斷豐富與提高發展型資料消費,積極改善享受型生活資料消費,從而自覺內化與實現對學生三步走發展戰略的認識與接受程度,基本告別溫飽型生活(指沿海發達地區,不含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等),不斷實現小康型生活,提前感受富裕型生活,構建中學生初步的生活水平提高改善的發展意識體系。讓中學生在積極提升自身生活水平的同時,奉獻發展愛心,履行社會責任,強化對整個社會生活水平提高與改善的認識力度,用自己的雙手與頭腦,兼具國家相關優惠政策的扶持,不斷創造美好和諧的幸福人生。
三、從生存危機的現狀改善與積極轉化教學角度,培養中學生必備的德育生存意識
生存危機意識的培養,從本質上講是一個能否保持球籍(即地球籍)的嚴重問題。我們原來的生存環境是充滿信心的,可是現存的危機狀況不容樂觀,根本上是我們在生活中有意識的無意識地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客觀規律關系。所謂天災亦是人禍,正是當前地球現狀的真實寫照。為此,我們必須切實尊重自然與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保持自然資源要素(含內在的與外顯的)的恒定性,永續性。弱化人為肆意破壞與浪費資源要素的程度,更加有效地保護我們的生命線,實現經濟學原理上的資源最優化最合理配置,發揮資源要素的最大效用,即“錢要花在刀刃上”,同時充分發揮人類的主觀能動性,及時采取高新技術,不斷搜索與發現開采新的不可枯竭的能源,保持資源能源的可再生性,實現智力智慧轉化為資源的效度與信度,在保護自然物質資源的同時,有效的保護知識產權與版權資源,加大知識產權利用與開發力度,提高智能化生存的發展程度。在培養中學生生存意識的同時,實現物質與精神生存環境的雙優化、雙贏,從而為保護我們更加美好的生存環境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和精神保障。
四、從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與核心——以人為本的教學角度與人權觀點的解讀中,不斷培養中學生的生命德育意識(當然還有其他視角)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當前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它的本質與核心是以人為本,堅持人的基本的合理的物質需求與物質權益,即生存權,若我們連基本的生存權益都無法得到有效保障,談何更進一步發展權益的保護與維持。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以人為本就是要切實地保障公民的生存權與發展權——人權,而人權的保障又是生命意識培養的重要內容,以人為本理念的貫徹落實與生命意識的有效培養是一致的。人權的保障與主權至高無上的維護可以有效降低眾多輕視生命甚至不惜以犧牲生命個體為代價的不良社會生態現象。重視對生存權的維護與發展權(包括公民的受教育權益保障)的完善,促進每個心態成熟公民積極性的發揮,強化中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與有效調節程度,積極提升心理素養,加快平和的,健康的,淡定的個體和社會心理心態的構建,提升和諧社會所必備的生命幸福指數,加大平面的、靜態的、個體的生命向立體的、動態的、豐盈的整體生命的轉化力度,提高生命意識培養成熟的實踐效能
生命意識培養的另一個更高層次的維度是必須保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不僅要具備物質資料的滿足,還必須重視發展精神財富,實現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雙豐收。人的全面發展,
在這里主要是指文化與政治,精神上的發展。根據文化生活的重要原理,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和政治。因此,人的全面發展,或者說生命意識的培育與成熟,必須依賴于文化的有效發展,政治的積極參與以及精神上的寬松愉悅和心態上的健全平和。這是提升生命意識培養構建強度、力度、信度與效度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