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文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137-01
作為一名中學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作為班主任應當把德育放在首位。認真教書,提高中學生的文化、技能素質,僅僅是教育的目的之一。真心育人,努力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學生擁有健康的身體和良好心理素質,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和最終目的。我們要通過各種渠道加強中學生的德育工作,使其形成高尚的品德、堅定的信念和良好的素質,引導中學生全面發展。
一、注重教師行為的影響,率先垂范
校園無中事,處處是教育,教師無中節,處處是楷模。教師的職業對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學生不是靠“說教”,而是要以身作則,做出榜樣,要學生做的事,教師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師躬親共守。中學生從家庭步入學校,他們的情感正處于發展期,因此教師的率先垂范作用不可缺少。陶行知先生講過:“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并且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隨著教育的改革,教師與社會的接觸越來越多,聯系越來越廣,教師的思想、行為、品德、舉止越來越多地直接影響學生的心靈,塑造學生的性格和品質,其影響不只局限學生在校期間,而能影響其終生,并進而影響到整個社會的進步和未來。教師應該以自己的思想去影響學生,感化學生,教育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應該把真知、真學問傳給學生,反對講授“假知識”、“假學問”;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做真人,要讓學生知道現實生活中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
就拿剛升學的新生來說,他們剛剛入學,學生的情感從依附于家長轉為依附于老師,他們在道德知識的理解和道德概念的形成上是從直觀、具體認識逐步過渡到比較抽象、比較本質的認識上來。最初他們的評價道德行為的標準還存留在小學時期的“老師說”狀態中,對自身和他人的行為還缺少自我判斷的能力。甚至當家長的要求與老師的要求發生矛盾時候,他們會按老師的話去做。同學們看到老師為摔傷的同學搬去座椅并扶他坐下,大家從老師的愛中感受到“愛”是關心,是對所愛的人主動幫助,因此,同學們也紛紛向這位同學伸出熱情、關懷的手。這種愛直覺產生的情感體驗在學生中產生的潛在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們必須注意這一年齡情感的特點,創設收效最佳的教育方法,以感染新生的心靈。
由此看來,老師的教育要求的嚴肅性和科學性多么重要,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的形象是神圣的,是不可替代的!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一個教師無意中說了一句不文明的話讓學生聽見了,他們可能會認為有時候不講文明也可以。再如,某個學生是領導的孩子,雖表現一般,教師卻讓他當了三好學生,這可能會在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健康的陰影,從而導致其道德信念的動搖和傾斜。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有較高的師德修養,鼓勵每個學生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這樣,在正確的集體輿論力量影響下,學生會互相學習,互相競爭,集體中每個成員的道德行為獲得積極評價而鞏固發揚,良好的班風因而可以成為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
二、充分發揮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增強實效
教師在德育中要體現尊重學生,首先要把主動權還給學習的主體——學生,讓他們針對教師或課本中提出的德育問題去思考,尋求最佳答案,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如在學習“他們需要關愛”這課時,指導學生觀察周圍常見的社會現象,培養學生從中會尊重別人、關心別人、助人為樂的好習慣。例如,在幫助別人與接受別人幫助的問題上,可以用具體事例激發學生換位思考,讓學生逐步形成一種自覺意識——即我需要幫助,別人也需要幫助,這是自然而然的事,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如果教師上來就講一大堆助人為樂的道理,學生恐怕也只是在云霧之中,收獲甚少。
另外,教師在面對學生時,要時時刻刻意識到你所面對的是有自尊、有人格的人,他們需要你的維護、關心、珍惜,尤其是對待犯錯誤的學生,老師更應以寬容的心態來處理問題,千萬不要一見學生出了一點點差錯就夸大其詞,痛斥一番,使學生如墜深淵,不得抬頭。對于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應該提出表揚,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應該給予鼓勵并啟發引導說出準確答案,這樣學生就自然感到了自己的熱情被老師接受,被老師承認,他們會更加積極主動的聽課回答問題。
由此可見,要充分發揮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增強實效,教師就應結合身邊的社會實踐,以自身的愛憎情感感染學生,使學生在學習中如身臨其境,使教學過程情理交融,同時還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道德選擇權利,只有立足于教育主體的德育才能收到實效。
三、設境激情,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
德育不僅局限于思想品德課,班隊會,它還包括許多方面,環境的影響和社會的影響也很重要。因此要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努力使校園至尊至善,使學校無處不教育,如布置優雅安靜、獨具特色的教室環境會使學生產生集體榮譽感,進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校園,進而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懷。每周一莊嚴的升旗儀式是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契機,利用升旗儀式可以向學生系統介紹國旗、國歌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內容,以及莊嚴隆重的升旗氛圍可激發學生愛國之情和對祖國的責任感,激起學生做捍衛共和國中主人的渴望。
利用重要的節日、紀念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如:三月份開學進行學雷鋒教育, ‘五·四青年節進行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將來奉獻祖國的教育。十月一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等。
總之,德育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中學生的品德教育必須講究針對性和實效性,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引導學生健康、安全、愉快、積極、有愛心的生活,才能提高學生的道德責任,真正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