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玲
摘 要:厭學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校生活,對書本學習失去興趣甚至厭倦、抵觸的心理狀態及其在行為方式和生理現象上的不良表現。對于小學生的厭學,我們應全面考慮、分析諸多因素,目的在于更清楚地了解使小學生產生厭學心理的諸多因素,并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適當的疏導,進而克服厭學情緒。
關鍵詞:小學生;厭學;心理分析;疏導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133-01
一、班級厭學情況調查
我在做班主任工作中,對本班做了一項厭學情況調查,班上有厭學情緒的小學生占總數的 5% — 10% 。這些小學生主要是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比較吃力,跟不上進度,缺乏趕上去的勇氣和毅力。因此,上課思想不集中,小動作不斷,各科老師沒辦法。作業只有老師和家長盯著才勉強動筆。也有一些優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一旦別人超過自己或自己的目標未達到,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二、小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
1、學生課業負擔過重。老師已習慣于考試考什么,就教什么。上課滿堂灌,強迫學生死記硬背,靠做大量練習來提高質量,課外加班加點來補缺補差,教師往往為搶時間,趕進度,犧牲了孩子的天性和本來可以健全的人格,個性受到嚴重的壓抑。由于學生自控能力,學習自覺性有限,這樣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有的學生精神恍惚,產生學習焦慮癥,重負下的孩子習慣于被動應付,主動性,積極性和競爭能力差,對學科厭倦。
2、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不當。有時,老師由于急躁的情緒或一時不冷靜說出一些過火的話,如:“你真是咱們班的害群之馬,我怎么會遇到你這樣的學生?” “你真是無藥可救了,還是回家自學去吧!” “你永遠也學不好,你要能及格,太陽就從西邊出來了!” “對你講話就是對牛彈琴!”……這些定性的話,消極的斷言,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失去了努力改正缺點的勇氣和信心,使學生與老師產生對立情緒,自我否定,最終引發厭學癥。
3、父母只顧掙錢,對厭學孩子缺乏關愛。
4、厭學同學本人學風懶散,缺乏學習動機。
三、小學生克服厭學心理輔
基于上述分析,我采取了有針對性的措施,以期矯正克服班上厭學情緒。
1、家校聯系,形成合力
首先聯系孩子的父母,實事求是地作了孩子厭學情況介紹,特別誠懇地提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土壤,處于成長時期的兒童不是有錢就能解決問題的,錢代替不了父母的關愛和管理。要改變孩子當前的心理現狀,非常需要家庭的支持配合。希望他們能抽時間多關注孩子,不只關注孩子的生活,更要多關心孩子的思想,重視孩子的學習,逐步地改變孩子過強的依賴感以及一些不良學習習慣。特別是雙休日母親會督促孩子把作業完成。孩子已經在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同學關注,形成氛圍
我有意識地安排樂于助人,待人友善寬容的同學作為孩子的合作伙伴。指導他們從學習的全過程及時有效地幫助厭學同學,比如聽課時發現他注意力不集中了,就悄悄地提醒;大家都開始做練習了,發現他還在自個玩,就馬上勸誡;看到他有一丁點進步了,就及時向老師匯報,大力表揚肯定。同時利用品德、班隊等課程,開展“人是會轉變的”、“我來幫你找優點”等活動,引導大家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相信每個人都會轉變,都會變好的;不要瞧不起孩子,要看到他也有許多優點,大家一起來幫助他克服缺點。這樣在班級中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人際氛圍,有利于他改變自己被冷落、被歧視的感覺,從而在一種良好的心境中完成學習任務。
3、行為矯正
學習動機是學習活動得以發動、維持,完成的重要動力條件,學習動機制約學習積極性,進而影響學習效果。所以,首先我讓問題同學認識到自己缺點的危害,重視老師上課講的內容,提高注意力。告訴他上課要保持端正的坐姿,不需要動筆或翻書時,手背到后面,可幫助改掉小毛病。還要把桌面收拾干凈,以免分散注意力。我找來一些卡片,和他一起在上面寫下了“專心聽講!”“不要走神!”“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堅持、堅持、再堅持!”等句子,并讓他貼在文具盒上、書桌上、課本上等一些容易看到的地方。時常提醒自己,從而抑制自己的不良行為。此外,我與科任老師共同為設計了一套行為價值與獎勵計劃,即表現良好就給予一定獎勵。如:在日常表現考核中(進步獎)加分,放學后可以玩半小時,晚上可以看一會兒電視等;如表現不合格,則無法得到獎勵。
4、創設機會,體驗成功
信心是前進的源泉,進取是成功的根本。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創設成功機會,滿足學生高層次需要,我的主要做法是:
(1)適當地降低學習要求,實施“五、四、三”策略。
在學習過程中對他們做到五個優先,即優先提問,優先答問,優先演算,優先批改,優先輔導;四經常,即經常考察,經常指導,經常鼓勵,經常強化;三特殊,即提出特殊的學習要求,布置特殊的作業,規定特殊的評比條件。這樣,為其提供了一個能廣泛參與學習的機會。
(2)選取突破點,積極評價,讓他享受成功的喜悅。
首先以課堂作業作為目標,耐心幫助、指導他及時完成,然后在作業本上寫上適當的評語(如:孩子,今天的表現真棒,請保持。看到你作業的進步,老師為你而驕傲。)使其體驗到成功后的那種充實、輕松、快樂。其次是每當發現他有了什么方面表現比較好,就在班里大張旗鼓地宣傳、表揚。
(3)每天關注他們
作為班主任,我每天注意這不分同學。:他的作業做完就拿給我檢查(面批),中午單獨輔導半小時,一有狀況及時處理。課余時間多關心他們。
經歷了近一個學期的努力,終于欣喜的看到孩子一步步的成長。現在,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信心明顯增強了許多,課內作業能及時完成,正確率也比較高。在班級同學中的形象也大大改善。作為班主任我感到特別的高興,有一種成就感。我想作為老師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孩子們的進步。
四、反思
班級每個孩子的成長,正是班主任所付出的對全部學生的關愛的價值回報,它讓學生找回了自信,看到了自身的價值,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或許,這一切不會太長久,過不了多久,他又會故態重現,但我相信,只要心中有愛,不時為其創造表現的機會,不斷發覺其閃亮之處,為其建立自信,相信他會越變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