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摘 要:初中美術教學中,有些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來自于外在環境的影響有些是學生的自身心理,所以,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粗淺的發表一些對于如何讓學生對學習美術能夠產生興趣的觀點感受。
關鍵詞:學生;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185-01
在給校書畫興趣班的學生上課的過程中會發現學生經常出現這樣的問題:每一批學生中總有幾位同學在畫畫到一半的時候就停在那里,或者想重新再畫一張,究其原因,“老師我畫壞了”、“我覺得很難看”等,但是只要你對他們稍加鼓勵,或者在他現有作業的基礎上幫他們稍微改動一下,然后督促他們繼續放開膽子的畫,會發現其實最后作業呈現出來的效果都比他們自己想象的要好的多。其中有一位女同學就說過:“老師你站在我旁邊我才敢畫” 。這讓我聯想到了為什么很多學生對畫畫沒有自信,導致對美術課興趣缺乏,在某種因素上受其自身能力的影響,很多學生認為自己美術方面毫無“天賦”。因此,在課堂上面有很多情況下很多學生也是覺得反正我畫不來,也就不來畫,努力總是在這種大環境中不被承認,收獲很小,所以就形成了挫敗心理,自然就不會有太大興趣。
現在很多學生都有QQ號碼,有些學生在老師面前不敢說話的在QQ這種聊天工具里卻膽子很大,我曾經和一位學生聊了很多,問到學習,哪門比較好,哪門比較不好,為甚麼功課間成績會那么“瘸腳”說到后來,終于知道離不開兩個字,那就是“興趣”,所以有很多教育心理研究表明,興趣與學習的關系十分的密切,而對于美術這門課而言,提起學生的興趣那就更為重要。語、數、英、科有升學的壓力,沒興趣,很多學生也會硬著頭皮學,而美術,學生要是沒興趣,那老師你在上面估計唱的是“獨角戲”。所以只要學生覺得有興趣,他們就不會覺得枯燥,而要使他們有興趣,那就要首先讓他們認為美術課是愉快的課堂,但是在愉快中又能獲得知識的課堂。
如何在課堂中讓他們愉快起來,并在愉快中保持持久的興趣,但在愉快中又不能忽視知識的傳輸,讓學生能夠學到知識,不能厚此薄彼,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一、課堂,我們的地盤
我們知道課堂的真正主人是學生,如果學生不能接受老師的講課內容,再好的老師也是枉然。老師講的好,還要學生有興趣。當然,老師的作用不可小視,老師能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極好的調動起來,讓學生更好奇,更有興趣,那老師的作用就凸現出來了,說的簡單一點就是課堂主題是學生課堂導向是老師。所以課堂,這個他們的地盤上,我們要把大多數的時間交給他們。
在美術教學中,把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自己產生問題,解答問題。增強學生的情緒體驗。在上七年紀《標志設計》時,我先在上堂課布置給學生們讓他們根據書本去找關于舉辦國奧運會標志的資料,然后再這一課堂上把提問的主動權和回答的主動權全部交給學生。應為這一年班級學生數量比較少,所以五個標志分成五個組,并安排哪個組給哪個組提問,讓他們自己在各組在五分鐘內討論出三個問題并排三個代表來提問,來問他們所要提問的那個組。此安排一出,學生們很是開心,紛紛頭對頭湊在一起討論整個過程下來學生們提問提的開心,為了不拖本組的后退,回答也不含糊,雖然說對有些標志的解釋并不正確但是卻也說的頭頭是道,這個過程讓絕大多數同學都參與了進來,其實我們也可以說是在游戲中學習,在競爭中學習,學生們感到開心,自然就有了興趣。
二、老師,請整理好你的情緒再進課堂
老師們可能都能夠體會到這么一個情況,學生們很會察言觀色。當你面帶微笑走進教室的時候,你感受到學生的氣氛也是愉悅的,當你陰沉著臉走進教室的時候,學生的氣氛也是陰沉的,他們可能感受到的是老師今天心情不好,最好不要出錯。所以老師你的情緒也可能時刻影響著學生。其他科目我不知道,但在美術課堂上,我卻能夠理會到情緒的重要性。
記得我在給我校705班學生上課的時候有,整堂課下來學生都能積極配合參與所以在下一堂課走進706班的心情也是愉快的。但是卻發現有一位學生居然目視我于不存在,還在自顧自的興奮的和后面得同學描繪著什么,頓時無名之火突然冒起,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發了一通火,結果整一堂課變得安靜無比,任我使出各種方法,還是無人響應,雖然看上去大家都在聽,但是真正在思考的估計就沒幾個了。所以雖說教師的情緒是一個及小的因素,但在某種情況下卻會產生某種你意想不到的后果。教師面帶微笑,和顏悅色,會給學生愉快的暗示,學生會從中受到感染。在學生面前,老師應該是親切自然的。成就感,體會成功每一刻
三、其實我們都很棒
有一次,在一個學生回答完一個問題是,我只是很簡單的說了一句:“你能有這樣的想法,真的很不錯,厲害的。” 他對他的同桌做了一個很刁的表情,并給自己豎起了一個大拇指,意思好像是“怎么樣,厲害吧” 那時候感覺他是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那神情怡然自得。所以覺得給學生以成就感,也是較重要的因素之一。絕大多數的學生,不管是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壞的,在自己努力完成某件事的時候有,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特別是老師的。
比如學生在創作時往往會問“我這樣行不行”。此時,就需要教師給予適當的鼓勵以增強其信心。同樣,在美術欣賞課上我們也要正確對待學生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在課堂上可能會有這樣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好,但是卻想引起老師和同學對他的注意,所以當你提問的時候他總是很積極的舉手,但回答出來的觀點卻可能與別人與眾不同。可能有些老師就會覺得他在“亂說”,但我們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的回答時,我們也能從中發現其實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只要我們指導他如何正確去理解作品,從他的觀點引導全班學生如何正確地去發現。他其實也是一個很棒的學生。
在美術教學中,不是都講究給學生以個性發揮的空間嗎?學生的回答不管對錯,都不要用絕對的話語。這樣時間久了,他們就會覺得只要有自己的想法都可以發表一下。學生作品的好壞,也不要用絕對的方式去下定論。讓不同的情感表達出現在學生們的世界中那樣可能會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