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猛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到關鍵的時期,再加上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深化與發展,人們對于青少年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其中,由于初中的語文素質教育作為基礎的語言素質教育,對于學生后期的文學涵養以及社會責任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價值,所以我認為提高語文素質教育是具有重要的意義的。本文將就初中語文素質教育中有關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的應用現狀以及應用前景進行一個綜合性的論述,以期能夠提高我校的初中語文素質教育水平。
關鍵詞:初中語文;因材施教;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152-01
因材施教的概念在我國的歷史中的應用時間跨度非常大,從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提出之后,一直沿用至今。然而,盡管如此,在每個時代因材施教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當然這一方面是歷史階段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時代的不斷發展與變革,在這個過程中因材施教也在被不斷地賦予新的內涵。特別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我國逐步開展素質教育之后,由于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由于知識水平以及經驗甚至智力基礎等方面都存在著各種差異,所以對于知識的學習與理解能力也不盡相同,這也為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提供了一定的施展空間。只有通過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老師才能夠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差別化教學,不但可以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快速發展,也有利于改善當前學生較為懶惰的壞毛病,更容易提升學習積極性。
一、因材施教教學方法的內涵
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由于我國的人口眾多,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數量基礎較大,所以在我國絕大多數地區,班級的容量基本都在三十甚至更多個學生以上,這就為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增加了不少實施難度。再加上不同的學生的家庭背景以及相關知識基礎水平參差不齊,更加劇了這一現象的發生。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是老師在講臺上教,學生在講臺下學,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水平與老師的教學內容往往不能夠很好的匹配,不是出現學生聽不懂就是出現學生覺得過于簡單。無論是哪種情況,都不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技能水平,還有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更加惡劣的影響。
針對當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新形勢下的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也應運而生,新的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是老師通過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進行理性的設立,并且按照每個學生與老師的統一對立的矛盾關系進行的。其特點就是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于教學基本內容完成后的延伸上,效果更佳出眾。對于學習水平低于平均值的學生,可以做到查缺補漏,針對弱點進行重點提升。而對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也可以做到拔尖作用,繼續強化自己的優勢項目,也是提升綜合素質的一種表現。
二、初中語文因材施教教學方法落實現狀
針對當前初中語文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的落實現狀,依然存在一些較為明顯的問題,究其實質,原因基本為以下幾個方面:
1、語文教師缺乏素養。針對當前語文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的落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首當其沖的就是語文教師教學技術水平問題。由于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與推進,許多傳統老教師往往會出現跟不上隊伍的情況,在學習新形勢下的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時,往往不能夠拋棄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觀念,不能夠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無法順利的掌握每個學生的特點,這也是當前因材施教的教學過程中面臨的最為嚴峻的問題。
2、班級容量較大,實施難度大。由于我國人口眾多,盡管經過多年計劃生育政策影響,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是從本質上來看,我國的義務教育階段的人口密度依然十分龐大。對于我國大多數地區而言,一個班級超過40名學生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盡管這樣提升了教學的集中性與教育性,但是不利于開展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也不利于國家開展個性化培養政策體系,所以說這方面的問題也不太容易解決。
3、教師的時間與精力有限。對于當前語文教學中因材施教的落實問題中,還有一個比較尖銳的問題,就是當前從事初中語文教學的老師往往面臨著各種升學、考核以及常規教學的教學任務的壓力,再加上新課程改革提高了課程的容量與難度,大多數老師無論是從時間以及精力上都無暇顧及,所以根本沒有精力與時間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水平。
三、初中語文因材施教教學方法的應用
1、做好學生的層次劃分。初中語文的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最為基礎的就是做好學生層次的劃分工作,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智力水平、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熱情等因素,對學生的學力進行評分和分層,這一步一定要做到客觀評價、真實評價。對于學生的學力分層的好處就是有利于快速準確的開展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但是要注意的是,盡管學力分層具有很多優勢,但是不要公開這些信息,否則會影響到學生的自尊心以及學習熱情,獲得適得其反的效果。另外,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要認真對待,畢竟許多學生很有可能只是沒有掌握合適的學習方法,智力水平和學習能力都是很強的,所以我們也要特別關注一些缺乏學習方法的學生。
2、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在做好層次劃分之后就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好相應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任務,并且要求學生和自己一起嚴格按照指定的任務進行實施。并且要分階段的對學生的落實情況以及落實效果進行考核,并且與每個學生都要進行溝通,就前段時間的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的交流,這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3、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做好課外輔導教學。課堂教學與課外輔導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也是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教學模式,這也不但可以為學生鞏固課堂的知識,還能夠順利的對學生的弱點進行補充與指導,長此以往,只要老師能夠不懈努力,每一個學生都會取得相應的進步的。
參考文獻:
[1] 黎勇江. 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語文素質教育中的應用[J]. 新課程(中學),2016,11:172.
[2] 黃承軍. 孔子的因材施教與語文素質教育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6.
[3] 任兆聰. 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語文素質教育中的靈活應用[J]. 新課程(上),2014,10:204-205.
[4] 孫海燕. 因材施教法在素質教育中的應用[J]. 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2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