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蘋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210-01
本班幼兒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缺乏動手操作的機會,自理能力較弱?!吨改稀分忻鞔_指出:應珍視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因此我試圖借助生活區,將孩子們經常嘗到的米飯,投入到區域中,引導幼兒嘗試自制美味飯團,通過動口、動腦、動手,讓幼兒體驗自制食物的樂趣,提升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
首先我在生活區投放了制作飯團的各種材料,孩子們走進生活區興奮不已,可是當他們躍躍欲試時,卻發現許多小問題, 老師,我的手黏黏的;老師,這個玉米跑掉了;老師,我的小抹布都是飯……”看著孩子們的桌上一片狼藉,我也急得團團轉。趕緊穿上廚師服試試看,發現糯米太粘了,這時我趕緊給孩子們每人提供一碗水,孩子們小手沾了涼開水后,只有兩名幼兒能將飯團做好,其它幼兒體驗不到成功感,而且每碗水碗里均飄滿了飯粒。于是我對材料進行了改進:
1、糯米采用蒸的方法: 冷水浸泡糯米四小時以上,洗凈。放蒸籠隔水蒸半小時至四十分鐘。一定要在米中留下出蒸汽的孔,讓蒸汽從孔中可以出來,否則不熟。
2、幼兒操作時,糯米一定要保持一度的溫度,才可以制作飯團。
經過材料的調整和進一步的引導,今天孩子在制作飯團時,更得心應手了。只見他們熟練而有序地去抓一抓小糯米,放在菜板壓一壓,,小眼睛瞧一瞧,2種食材藏一藏,小嘴巴捏一捏,放在手心團一團,他們動手嫻熟。但是到最后團飯團時,孩子不停地團飯團,飯團一會就散了,幾乎過了五分鐘左右,飯團還是散的,孩子開始有些厭倦了。
我便在活動區里投放了做飯團的流程圖,來達、欣穎來到生活區,他們想做飯團,分別拿起了一把糯米制作飯團,一會來達說:“我怎么不會做呢?” 這時,我看見了,趕緊穿上廚師服走過去對他說:“你瞧,可以請圖譜幫忙哦?!眮磉_聽了,馬上走到圖示前,把流程圖仔細看了看,并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模仿著做,邊做嘴里還邊念,突然,他明白了說:“我會做了。”又回到位置上,這下他很有信心地做了起來,邊做邊念:第一步“小糯米抓一抓,放在小手壓一壓”第二步“小眼睛瞧一瞧,小湯匙盛兩勺,小小食材放上面”第三步“小小手捏一捏、捏一捏”,第四步“小小飯團做好了”。雖然不是做得很好看,但他真得能按正確的方法進行制作了,他一下子做了好幾個飯團。一會只見他手里拿著餐盤轉來轉去,眉頭一皺,陷入了沉思,我的飯團要放在那里呢? 我要給其他小朋友看看我做的飯團呢?這時,我走過去對他說:你把飯團放在柜子上吧!來達開心地把做好的飯團放在柜子上,就跑到其他小朋友面前,然后手舞足蹈跟小朋友說,我們把飯團放在柜子上吧。就這樣小朋友圍在柜子上觀看飯團。
經過多次的調整與推進,我與孩子們收獲頗多,在生活區活動組織,應力求以下四個“注重”:
1、注意材料的操作性,引領自主實踐。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大量的、各種各樣的材料,讓幼兒擺弄、探究、體驗,在實際操作的活動中不斷積累經驗。”確實,在區域中投放一些合適的材料,不僅能使幼兒獲得一種愉悅感,而且還能使他們在與同伴、材料積極的互動中,獲得最大限度的學習和發展。如本案例《美味飯團》制作時,教師投放材料調整后,材料具有有效性,活動中能引發幼兒動手、動腦制作飯團,支持幼兒與活動材料的積極互動,引導幼兒進行動手制作和動腦思考。因此,我們在材料的提供上,還應密切注意材料的有效性。保證活動區的材料是幼兒活動的物質支柱,幼兒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可以獲得多種經驗,使身心各方面能力得到發展,提升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
2、注重目標的適宜性,立足已有經驗。區域活動是在教師教育計劃內幼兒自主探究與學習,從而實現發展幼兒情感,能力,認知過程。因此為區域活動制定確實可行教育目標是非常重要。在實踐中發現,應該從兩個維度來制定目標,一個是預設目標,一個是動態目標。從制作飯團活動中,讓我更加明白教師教學目標的預設固然重要,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根據幼兒的表現做一些相應的調整,以積極靈活的思想去指導自己的教學,當出現情況后我通過調整教育目標,結果目標的達成度比我預設的效果還要好,可見制定適宜的活動目標。既要確保目標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又要考慮不能超出幼兒的能力范圍,既要保證幼兒能夠達到或完成預先確定的目標要求,又要能夠避免其在低水平上的簡單重復,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3、注重指導的有效性,推進活動進程?!毒V要》中說,教師在幼兒區域游戲的過程中,是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如本次飯團制作活動中,當孩子遇到困難制作不下去的時候,教師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與引導,教師先以廚師的身份進入游戲,然后老師并沒有對幼兒進行直接的指導,而是提供做飯團的流程圖為支架,滿足幼兒發展的需求,教師通過投放做飯團的流程圖,來減少幼兒記憶動作的負擔,滿足幼兒進一步游戲的需求,同時激發幼兒參與制作飯團的興趣,使飯團的制作變得簡單,輕松,快樂。由此可見,教師的引導在幼兒游戲的開展中顯得十分重要,它決定著幼兒游戲的開展,教師始終要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不應該是知識的輸出教育者,而是應提供舞臺、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指出方向與關鍵時刻給予指導的老師,扮演好觀察者與引導者的角色。這也提升了幼兒對游戲的興趣持久度。
4、注重分享的自主性,完善活動成果?!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師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與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師幼互動。”就如這次制作飯團中,幼兒需要分享交流,而分享交流作為區域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對幼兒成長發展有著一定的作用和意義。”因此,我設計分享環節,先讓幼兒將自制飯團展示在小吃店里,并說說自己制作的飯團,接著品嘗不同口味的飯團,引導幼兒評出“美味廚師”。然后分享飯團,引導幼兒能用禮貌話語與客人交流。這樣為幼兒提供活動后交流的機會,通過這一雙向交流分享的環節,對幼兒制作結果進行肯定,以及在活動中關注幼兒情感和社會性發展,這些有助于幼兒加深對自己行為的理解和體驗品嘗、自制食物的樂趣,感受與人分享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