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
摘 要:輔導員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作用巨大,高校輔導員作為聯系學生的重要紐帶,擔負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并對大學生成長成才負有神圣職責。本文在分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輔導員隊伍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輔導員專業化培養的措施。
關鍵詞:輔導員;專業化;培養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6-0182-03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輔導員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作用巨大,其教育理念、知識素質和管理水平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產生直接影響。在起點低、基礎薄弱的新建本科院校,如何立足實際,緊跟時代潮流,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輔導員隊伍,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環節。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輔導員隊伍的現狀分析
本文在對廣西幾所新建本科院校輔導員隊伍現狀調查的基礎上,尤其以轉型發展中的欽州學院輔導員隊伍狀況為調研范本,發現新建本科院校輔導員隊伍存在的一些共同性的問題。
(一)角色定位不清,職責權限不明
角色定位關系到輔導員的未來發展,當前很多高校對輔導員自身角色定位不清,并未把輔導員當作一種專門職業。更多的是把它看作流動崗位或過渡職業,更有人把輔導員稱作行政管理人員,忽視了24號令中定義的輔導員是具有教師與干部雙重身份的特性。目前,國內很多高校把輔導員看作“雜務工”,崗位認知度不高,部分教師覺得輔導員處于高校最底層,輔導員直接管理學生,所有跟學生相關的事情都可以布置給輔導員完成。這就造成輔導員整日忙碌于學生日常管理,沒時間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這種角色認定不清,職責界定不明的現狀,使得輔導員地位得不到認可,對工作沒有熱情和積極性,個人自身綜合素質也得不到提升。
(二)職業素養不足,專業化程度低
作為一名專業輔導員,必須在能力、知識、道德、專業等多方面全面發展。反觀現實,大多數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學校轉型,很多歷史遺留人員無法安置,最后都轉崗成為輔導員。這就造成輔導員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工作能力差別較大,知識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這部分人中思想覺悟低的現象普遍存在,不能結合時代對學生開展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從專業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和職業規劃等方面的教育指導。這種現狀不利于學生工作的開展,制約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輔導員向職業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三)崗位認同感不強,隊伍穩定性不高
高校輔導員需要豐富的經驗累積和不斷的實踐鍛煉方能勝任,而目前,很多高校輔導員無法潛心研究業務,對學生工作缺乏熱情和責任心,通過考博等方式跳槽或轉崗現象普遍存在,缺乏對崗位的認同感。究其主要原因,主要為輔導員崗位得不到認同,個人的發展方面、工資待遇、職稱評定等方面都得不到保障和重視;隨著家庭及社會的壓力,使輔導員感到對未來的迷茫和彷徨。輔導員隊伍的不穩定性將對高校的整體穩定產生重大影響。
(四)工作壓力大,成就感低
目前高校輔導員工作壓力較大,很多高校并沒有嚴格按照1:200師生比的要求來配備輔導員,有的整個二級學院僅有一名輔導員,輔導員需要處理學院四個年級所有學生的工作事務,導致輔導員面臨巨大的工作壓力,高校內部重教學輕行政的大環境下,人們普遍認為輔導員只是學生工作管理者,加之輔導員工作崗位的特殊性,輔導員既沒有專業老師獨立的研究空間,又不能像行政管理者那樣全心投入日常管理中,造成了輔導員成長過程中的迷茫和彷徨,工作成就感低,空閑時間少,無暇分心進行專業的學習和研究,崗位晉升無望。輔導員普遍存在盲目感,職業定向模糊,呈現出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工作現狀,內心歸屬感不強。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輔導員專業化培養的必要性
對輔導員開展專業化培養,打造出一支高效率、專家化的輔導員隊伍是當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面臨的一項重要工作。加強輔導員專業化培養旨在將輔導員培養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輔導、就業指導等方面的專家能手,對高校學生管理,以及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輔導員自身的發展意義頗大且頗有必要。
(一)是應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新挑戰的重要舉措
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全球化趨勢突飛猛進,全球的溝通和聯系空前加強,信息技術和互聯網迅猛發展,網絡已成為當前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沒有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面對內容龐雜的網絡信息,很容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沖擊,外在環境的劇變在客觀上不斷影響著當代大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大學生的意識形態面臨新的沖擊,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大環境中加強對大學生的指導。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二)是提升輔導員隊伍整體工作能力的必要之舉
近年來,各本科院校在發展的過程中對輔導員的學歷要求逐步提升,新招錄的輔導員基本都是本科及以上學歷。但是,輔導員間的專業差別相對別大,一些輔導員不根據時代變化去了解當代學生的內心世界和真實想法,與學生之間形成“代溝”和隔膜;一些輔導員對工作充滿激情,但是工作需要的相關技能、職業素養、專業知識等缺乏,難以對學生產生真正有效的指導。加強對輔導員專業化的培養,是提升高校輔導員隊伍整體工作能力的必要舉措。
(三)是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新突破和新要求
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制度是保證。“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培養,制度化管理,是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新突破和新要求,通過規范的制度化管理來嚴格要求來規范高校輔導員隊伍,從輔導員準入制度和專業化培養方面進行規范化管理,切實保障和實現輔導員的專業化培養,對輔導員職業重新定位,實現對輔導員隊伍建設和發展的新突破。
三、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培養的機制保障
推動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是輔導員職業化的必要途徑,著力打造一支職業化、專家化的輔導員隊伍是提高輔導員地位和價值的基礎,讓輔導員通過自身的專業化來展現崗位的魅力和優越性,凸顯輔導員崗位,增強職業歸屬感。
(一)規范輔導員準入、考核和退出機制
當前很多高校在招錄輔導員的時候幾乎都沒有明確強調和詳細規定輔導員應該具備的素質和要求。沒有針對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等工作提出具體要求,缺乏輔導員隊伍的基本準入制度。大多數高校將中共黨員及學歷學位作為招聘輔導員的具體標準,招錄的大多都是剛畢業的學生,入職后除了統一的崗前培訓以外,沒有提供系統而連續的專業化培訓,輔導員一般都是自己摸索前進。因此,必須規范輔導員準入、考核和退出機制,結合學校自身發展的具體需要,制定出輔導員人才隊伍建設的詳細規劃方案。
1.科學設崗,嚴格選拔
高校應按照24號令規定的學生師生比1:200設置輔導員崗位。在招錄或調入輔導員時,要明確崗位標準,加強對輔導員的考試、面試的監管力度,保證公平公正,優中選優。
2.明確標準,定期考核
制定符合學校自身發展的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劃方案,確定輔導員職業化培養方案,注重對輔導員每一階段的考核,包括試用期的考核,鼓勵有經驗的輔導員向新進人員傳授經驗,相互溝通學習,共同闊步前行。同時,對輔導員考核標準進行明確和細化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很多新建本科院校都已經制定了比較標準化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但是,這種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并沒有切實考慮到輔導員的特性。因此,要制定切實針對輔導員的考核評價體系,明確考核指標,以求在對輔導員的評價和考核中做到公平公正、獎優懲劣。
3.制度保障,提升價值
制度保障是提升輔導員職業認同感和價值感,維護各項權益的重要渠道。首先,學校的領導應該高度重視輔導員制度建設,以制度來保障輔導員的切身利益,只有領導重視,加強制度建設,才能保證制度的實效。其次,要針對輔導員制定相對公平、合理和公正的考核評價體系,杜絕含糊,保證優秀分子真正得到體現和應有的重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證輔導員隊伍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準確職業定位,厘清職權關系
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心理輔導者和就業指導者。輔導員自身擔負多重身份和職責,為此,高校要厘清輔導員的職權關系,準確定位輔導員這一職業,充分發揮輔導員自身應有的功能,將輔導員從煩瑣的行政事務工作中解放出來。輔導員既不是學生的保姆,也不是學院的服務員。學校明確輔導職業定位,厘清職權關系,才能充分挖掘輔導員價值,積極投身工作。
同時,鼓勵輔導員進行與職業相關,以工作實踐為依托的專題研究,學校設立輔導員專項課題,以項目形式資助輔導展開專業研究,鼓勵輔導員推陳出新,創新工作形式,提高理論水平,更好地解決日常管理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同時將輔導員的科研成果列入年終考核,作為績效考評的重要指標。
(三)專門的職稱評聘發展機制,構建輔導員提升新渠道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建議“高等學校應結合實際,按各校統一的教師職務崗位結構比例合理設置專職輔導員的相應教師職務崗位”,這有利于輔導員的個人發展。
高校應該重點關注輔導員的職位晉升及職稱評定等問題,為輔導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提升輔導員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具體開展措施如下:高校在進行職稱自主評審時,應充分考慮到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性,將職稱評定與專任教師和行政干部區別開來,按照輔導員工作標準科學客觀的評價輔導員,采取與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平行的輔導員職稱評定體系,設置初級輔導員、中級輔導員、副教授級輔導員、教授級輔導員四級職稱體系,并與輔導員的工資待遇有機結合。這些措施才能讓輔導員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深耕學生工作,讓努力工作在一線的專職輔導員有成就感和獲得感,使輔導員的工作走向專業化。
(四)拓寬輔導員培養渠道,打造專家化的輔導員隊伍
輔導員擔負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建立以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為依托,其他相關課程和培訓相結合、打造專家化的輔導員隊伍發展平臺;搭建輔導員交流新平臺:建立高校輔導員協會、注重高校間的溝通交流,經驗的分享和學習,建立校內輔導員團隊;大多數高校對輔導員的培訓僅限于入職前的崗前培訓,對輔導員入職后的培訓缺乏,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高校對輔導員崗位培訓不重視,也可能是輔導員被日常事務纏身,無法進行專業化的培訓。
所以高校應根據輔導員工作的各方面,開展專題化,以實務工作為指導的培訓,同時經常開展輔導員沙龍,加強輔導員之間的業務交流。對于輔導員的專業化培訓也必須遵從“送出去、請進來”的原則,不能局限于校內培訓,多與區內外優秀的高校交流學習,打破學校內容和形式單一的培訓內容,多層次、多類別、多渠道、多形式的進行系統化培訓,增加輔導員的專業化水平。
(五)明確角色定位,錘煉過硬本領
選擇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就必須做好準確定位自身角色的準備。首先,輔導員要有過硬的本領,作為專業性很強的職業,輔導員不是高校教職工就業的翹板和過渡崗,而是終身職業的一種選擇,想從事輔導員工作,就必須將學生工作作為一種樂趣,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的最終目標。由此,輔導員工作才能散發出其應具有的專業光輝,才會激勵更多的人從事這一職業,輔導員才能在具體的實際工作中積累經驗,展現能力;其次,輔導員自身要有職業化的概念,要明確這一職業的專業需求和職業能力要求,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從事的,該崗位具有極強的專業性,故而,自覺加強職業培訓和專業化學習,明確相關考核內容和要求,為輔導員職業化發展做足準備,同時,要清晰地了解和掌握輔導員應具備的專業技能和必備知識,不斷加強自身學習,立志于做一名優秀的,專業化的輔導員,并在該崗位上做出卓爾不凡的成就。
參考文獻:
[1]李鵬.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研究[D],北京:中國礦業大學,2015.
[2]孫敬娜.試論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培養長效機制的構建[J].河南教育,2008(12):64-65.
[3]鄭曉娜.高校輔導員職業化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