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君
【摘要】素質教育的發展以及學生核心素養概念的提出,對于高職音樂教育的課堂教學以及高職音樂教育的目的具有重要影響,明晰了高職音樂教育提升學生素養的目的。本文通過分析目前高職音樂教育的現狀,明確高職音樂教育對于學生素養提升的影響,并試圖通過高職音樂教育的課程改革提升高職音樂教育質量,以達到提升高職學生素養之目的。
【關鍵詞】高職;音樂教育;學生素養;提升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推行,各教育階段對于音、體、美等課程的重視逐漸提高,同時也促使學生對于音樂課程的興趣越來越濃。音樂不僅蘊涵著豐富的文化而且具有深刻的歷史內涵,這不僅對于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彰顯學生的人格美魅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符合高職教育之目的,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高職音樂教育的現狀
就目前高職音樂教學課程安排以及教學情況而言,音樂課程作為藝術基礎課程或者公共基礎課程在高職院校并未受到重視,無論是師資情況、重視程度、課程安排等方面都存在著眾多問題。
(一)音樂教育遭到輕視
高職院校的教學是“以市場導向,以就業為目的”的職業技能培養的教育。以學生職業技能培訓和提高為教學目的的職業教育,對于音樂課程的重視程度可想而知。在高職院校的音樂課程盲目追求理論教學,而忽視了對于學生音樂素養、人文素養以及人格素養的培養。首先,對于音樂課程的安排基本是每周安排兩節課,上課形式仍然采用課堂理論講授的方式,這無疑與素質教育的宗旨、音樂教育的目的相違背。其次,學校、教師和學生三者對于音樂教育不夠重視,認為音樂教育就是帶著孩子唱唱歌,毫無用處、可有可無的課程。高職院校對于音樂教育的輕視無疑是高職素質教學以及學生素養提升的重要障礙。
(二)音樂課程基礎薄弱
音樂教育基礎的薄弱主要表現在音樂教材、音樂教育內容、音樂教育方法以及音樂教師專業素養等方面。目前高職音樂教育并無專業的教材,音樂教材隨意性大,對音樂教育質量的提高以及學生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影響。另外音樂教學內容局限于音樂曲目的歌唱和排練,而對于音樂專業知識、樂器等方面的內容幾乎毫無涉及。音樂教學的方法單一,簡單學唱、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于學生需求。另外,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師后備力量不足,缺乏專業的音樂訓練和音樂知識的進修培訓等,造成了其無法更好地勝任音樂教學工作的結果。
二、高職音樂教育對于學生素養提升的影響
高職院校作為國家高級技能人才培養的搖籃,肩負著學生素養培養和提升的重要責任。而高職學生作為國家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也應該具備較高的素養,包括較高的美學素養、人文素養、人格素養等,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豐富的知識、較高的政治覺悟和優良的品質。音樂作為素質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提升學生素養具有重要作用。音樂以其獨特的優勢在教育過程中,以其主體性、形象性、愉悅性、情感性等特征發揮著其對學生道德情操的陶冶、情感體驗的升華等育人作用。
(一)高職音樂教育有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
高職音樂教育以音樂優美的旋律,開啟學生的心智,提升學生的美學素養。音樂創作的背景故事能夠開拓學生的眼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另外音樂中的歌詞能夠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貝多芬艱苦、曲折的音樂創作歷程以及其復雜的情感,通過《英雄》、《命運》交響曲及第九交響曲等名曲,激勵著學生奮斗不已。另外歌曲《但愿人長久》根據蘇東坡所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作詞,歌曲舞《滿江紅》 取詞于岳飛的《滿江紅》 等,無論是是歌詞本身的韻律還是還是詩詞所表達的詩人情感都得到了完美演繹,增加了學生的文學知識,提升了學生的文學修養。
(二)高職音樂教育有助于學生人格素養的提升
首先,音樂教育作為一種情感藝術教育,通過聲音的直觀性、穿透性和主動性,將音樂家的情感送達學生的心靈。音樂教育通過音樂這一形式與學生情感、精神進行交流和碰撞,能夠滿足受教育者的身心需求,并使其達到和諧統一之目的。如《大刀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等民族歌曲提高了學生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對提高學生的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音樂教育通過其動人的旋律能夠幫助學生構建審美心理,建立正確的審美標準,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標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音樂教育讓學生在欣賞和演奏音樂的過程中,通過音樂的優美的循律、華麗的歌詞以及直擊心靈的快感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美,并逐漸具備對美的甄別能力,建立真善美的評價標準。
再者,音樂教育能夠撫慰心靈,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質,幫助受教育者開發智力,獲得健康的身體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音樂教育作為美育教育的基礎,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影響受教者的智力、心理、性格、道德等人格素養的各個部分,對于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另外高職音樂教育還對其他學科教育具有鋪墊性和輔助性的作用。因此,高職音樂教育是學校人文教育、人格教育以及藝術教育必不可缺的重要課程。
三、結語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門類,一種文化形式,以其動人的旋律、優美的聲音、美妙的歌詞,給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藝術上的熏陶和享受,更是知識上的教授和思想精神上的洗禮。因此針對目前高職音樂教學現狀,針對音樂教育的內容、教學方法、音樂教師等方面進行改革勢在必行,提升高職音樂教育對于學生人文素養、人格素養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劉滔,姜獻生,優秀民族音樂文化對高職學生素養提升的內在機理探究[J].高教論壇,2014(12):121-123.
[2]趙穎楠,高中音樂課程對學生人格素養養成的影響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0(05).
[3]趙磊,淺談音樂教育對培養學生素養的作用[J].才智,2014(16):68.
[4]郭蓉,淺談音樂課堂教學對學生的文化素養的提升[J].中國市場,2016(36):206-207.
作者簡介:劉麗珺(1982—),女,漢族,江蘇蘇州人,大學本科,講師,目前任教于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從事于音樂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