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主體性的一種重要表現,它與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肇慶市端州區教育部門對中小學音樂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進行了積極地探索與實踐,并且取得了明顯成效。本文對肇慶端州區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現狀進行了全面調查,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樹立自主性觀念、加強規范化培訓、打造多樣化平臺、加強學術性科研、實施科學化考評等促進中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音樂教師;專業發展; 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進入二十一世紀,音樂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師資隊伍日益擴大,后備力量不斷增大,教育水平大有提高。但現行的音樂教育觀念、內容、方法、手段和評價體系有些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音樂教育改革勢在必行。課改向我們的音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當務之急。
近年來,肇慶市端州區通過積極建設教育強區,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工程,在基礎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是非常大的,尤其是音樂教育更是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廣大音樂教師在教學教育方法、教學觀念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進步,教師的自身素質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為了推進端州區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課改進程,加強音樂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筆者對端州區中小學音樂教師的綜合情況進行了深入的全面的調查,并在此基礎上對如何促進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進行了一定的探討。
一、端州區中小學音樂教師隊伍專業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端州區位于廣東省中部西江中下游北岸,是肇慶市的中心城區,總面積152.3平方公里,總人口32.78萬人,其中有小學24所、中學14所。本次調查的范圍覆蓋了端州轄區內的所有中小學校,調查的對象涉及到:各中小學校的音樂教學設施,音樂課程的教育教學和音樂任課教師。采用了統計法、問卷法、座談法、實地考察等調查方法,調查樣本基本覆蓋了端州區中小學校和中小學音樂教師。
(一)端州區音樂教師隊伍的現狀調查
端州區音樂教師隊伍的基本狀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得以全面呈現。
學歷、職稱符合課改要求。端州轄區內有職音樂任課教師共有126人,其中48名中學音樂教師,78名小學音樂教師。音樂教師學歷結構為:研究生1人,大學本科學歷102人(其中在讀研究生21人),專科學歷23人;職稱層次是:高級職稱6人,中級職稱65人,初級職稱55人,結構比例是:4.76:51.59:43.65。
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音樂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占了81%,可以說,學歷是符合教學要求的。通過調查發現,部分業務能力較強,學歷水平較高的音樂教師并不安于教學工作現狀,其中有部分教師還存在著 “遠走高飛”或是“跳槽”的思想動機。這為在教改環境下,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從專業技術職稱方面看,端州轄區內的中小學音樂教師中擁有中級及以上職稱的音樂教師比例約是56%,所占比例較高,但是高級職稱人數較少,音樂教師職稱晉升的“傳幫帶”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年齡結構偏低,專業能力有待提高。調查中,音樂教師的年齡結構主要是在40歲以下,占到82%。這和近年來加大了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引進了大量的應屆大學畢業生有關。在補充了新鮮血液的同時,如何提高新教師的專業能力,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參加調查的音樂教師資料統計中可以發現以下情況:新音樂老師專業技能掌握水平不均衡。聲樂、舞蹈、鋼琴呈現以下情況。聲樂普遍掌握程度較好,都能夠流暢、正確地運用歌唱技巧演唱一首歌曲。舞蹈方面就不是所有老師都會發揮舞蹈技巧,流暢地進行舞蹈表演。鋼琴演奏方面,掌握程度參差不齊。能夠在聲樂、舞蹈、鋼琴等各方面達到專業演唱、演奏的教師并不多。此外,對所調查的音樂專業知識和理論掌握程度參差不齊,其中樂理、中國傳統音樂掌握情況較好,而世界民族音樂、西方音樂史、和聲及曲式了解得不夠深入,對音樂教育、樂理、視唱練耳等理論鉆研不夠深。
音樂教師教學、科研能力有待提高。參加調查的音樂教師掌握較好的是排練舞蹈(學習節目)方面。大多數教師能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但能制作優秀音樂課件的老師較少。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大部分老師上課的形式已經有很大的改善,但個別老師主要還是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堅持閱讀音樂書籍和教育方面的書籍、撰寫教學心得,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及時總結教學中的得失,堅持學習與撰寫論文的教師并不多。
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教師及學校的迫切要求。調查中得知,一半以上的被調查教師認為自身需要提高音樂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其次是科研能力,小部分人表示需要改善教學方法。同時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小學領導認為音樂教師課堂教學能力還有待提高,組織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時形式單一、精品不多。由此看來,提高中小學音樂教師隊伍的總體素質,是新時期教育形勢對音樂教師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小學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外在要求。
(二)端州轄區中小學音樂教師隊伍現狀的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發現:端州區音樂教師整體專業發展形勢喜人。首先,音樂教師資源整體配置得到優化。近年來,端州區積極開展教育強區工程,加大了師資隊伍建設投入力度,配置音樂教育設施得到改善,基本上每所中小學校都配備、配齊了音樂教師,音樂教師隊伍數量在增加,素質在提高。其次,音樂教師學歷、職稱結構、年齡結構不斷改善。目前,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中高級職稱的教師比例進一步提高,中青年教師成為中小學音樂教師的主體。
同時,在課改的環境下,在教育強區工程的蓬勃開展中,一些問題也隨之出現,一些挑戰亟待攻克。第一,音樂教師在專業技能上發展不均衡,有普遍相對薄弱的環節,不能“精于”音樂教育;第二,音樂教師教學技能未能達到課改的新要求,不能“擅于”音樂教育;第三,音樂教師對本職業認同度尚待提高,部分教師有離崗傾向,不能“樂于”音樂教育。
根據以上的調查結果,本人認為,在當今弘揚人文精神、注重人性提升、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時代,中小學音樂教師想要站穩講臺,體現出一名人民教師的人生價值,就應該關注音樂教師的自身發展,探討教師主體價值的實現,這也是音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重要而緊迫的課題。
首先,課程與教師之間存在著共生、互動、共建的關系。沒有教師就沒有教育改革,教師是教育過程的基石,是教育過程的神經中樞。在音樂新課程中,教師是關鍵,音樂課程改革的成敗取決于音樂教師的質量及其專業化水平。換句話說,沒有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沒有音樂課程的發展。
其次,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音樂教師應該從日常教學實踐工作中做到以下的思考:如何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突出”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課程標準倡導的首要理念?如何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如何開發每一位學生的音樂潛能并使他們從中感受到音樂的美,創造音樂的美?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活動,鼓勵他們用音樂來交流思想、表達情感……這些問題都需要音樂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逐步轉變教育角色和觀念,為適應21世紀音樂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師必須要在教育教學中逐步更新知識與技能,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及個人修養,從而而實現教師自身專業的更大發展。
二、中小學音樂教師隊伍專業發展的主要對策
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指音樂教師在整個專業課程的教學生涯中,通過終身學習和專業訓練,練就音樂教育專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從而達成實施教師音樂專業自主,表現音樂專業道德,并逐步提高音樂教師的從教素質,使之成為一名良好的音樂教師。從教育學意義來認識的話,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既包括教師提升專業素質,又包括教師提升教學技能;既包括業務層面,又包括思想層面,即職業認同度問題。因此,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來加強中小學音樂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
(一)樹立自主性觀念是前提
由于中小學音樂教師的生活背景、教育經歷、性格特點、心理素質、認知風格等諸多方面的不同因素,使得音樂教師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和體驗也存在不同的差異。所以,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首先必須要樹立自主性觀念,根據自己的興趣、基礎和需要,自主地確定學習的內容、方式和目標,使音樂教師在不同的音樂教學中展現其獨特的教學風格與個性特點,使音樂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差異性都得到充分地發揮。
在專業發展中,中小學音樂教師是主體,因此,中小學音樂教師應當樹立自主性觀念。音樂教師要熱愛祖國音樂教育事業,對音樂教育教學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對追求音樂教育事業要有執著的熱忱和奉獻精神。只有在這樣強大的自主精神推動下,教師才能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因此,在音樂課程改革背景下,音樂教師專業上的自主發展意義重大而且深遠。
(二)加強規范化培訓是基礎
無規矩不成方圓。加強中小學音樂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必須制定出一套科學規范、合理實際的培訓制度,這是實施有效管理的基礎。
制定各種學習提高的規章制度,定期舉行以課改理念、課程方案、教學觀念等為主題的專家講座。組織參加中小學音樂新課程培訓活動,積極組織和選派中小學音樂骨干教師參加省課改課程、學科骨干等培訓班的學習。同時,要求所有參加省、市級培訓學習的人員都要撰寫心得體會或者召開專門會議與其他教師交流分享,負責對區內、校內的其他教師進行傳達、培訓、示范,充分發揮輻射與帶動作用。
對于音樂教師的繼續教育培訓,可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即在職培訓與脫產進修培訓相結合的形式,分級、分批、分期進行。通過組織學習新課標、了解新教材,掌握新知識,改變過去那種陳舊的教育教學方法,更新教育理念,盡快提高業務水平,提高音樂課教學質量。教育主管部門可以有計劃地派遣骨干教師去課改開展較好的地方交流學習,也可以請外面的專家、名師來本地區舉行講座,舉行觀摩課,辦學習班等等。比如,縣市教師進修學校是中小學音樂教師培訓的基地,應加強其教學設備的建設,努力提高教研員、培訓人員的素質。通過多種途徑,真正使音樂教師能開闊視野,提高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的整體目標。
規范化培訓還應注重提高音樂教師的現代人文素養,開設教師禮儀、法律法規、心理健康等講座。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作為促進音樂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促進教師間學習互動交流,讓教師們享受職業的樂趣,提高發展專業素養的興趣。
(三)打造多樣化平臺是根本
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多樣化的平臺。第一,組織開展多項音樂教師專業技能比賽。在音樂教師中定期舉行優秀課評比、研討課、說課比賽、教學設計比賽、案例設計比賽、教師基本功比賽、骨干示范課等。通過比賽,加強教師的專業基礎知識以及強化教師對課改的認識,不斷提升音樂教師的專業素質。第二,制定“音樂教師專業成長分層推進計劃”。以中小學青年音樂教師為對象,分5年教齡以內發展期、6年教齡以上成長期、15年教齡以上成熟期三個層次,根據不同時期的需求,采取不同群體教師專業成長的推進策略,使音樂骨干教師隊伍持續滾動擴大,整體優化師資隊伍,著力培養一支師德高尚、理念先進、素質優良、善于創新、結構合理可持續發展的音樂師資隊伍。第三,加強中青年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創造使中青年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和機制。安排教學科研經驗豐富、學術造詣較深、治學態度嚴謹的中老年音樂教師全面指導青年教師成長,不斷提高青年音樂教師業務素質和水平,就“如何上好音樂課”這一環節重點開展培訓,切實抓好對新進大學生兩年帶教制度,實施骨干教師“幫扶工程”,努力培養中青年音樂教師成為市、區、校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如此,可以形成一支學科結構合理、年齡層次銜接、整體素質優化的師資隊伍。
(四)加強學術性科研是關鍵
加強學術性科研是中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中小學音樂教師首先要培養學術性科研的意識,真正把教育教學工作納入教育科研的軌道,使教育科研成為音樂教師的一種自覺追求。其次要加大學術性科研的實踐力度。中小學音樂教師長期從事實踐工作,如果能把教學之后發現的問題、解決的問題,形成課題申報,并立項做研究,這樣的課題研究是最具新意和創新點的。
撰寫音樂專業或音樂教育的學術論文并公開發表,申報音樂專業或音樂教育的課題項目并立項研究,既能總結教學經驗、反思教學得失,也能促進應用專業、發展專業,對于中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發展的可持續進行是一個可貴而必要的保障。
(五)實施科學化考評是保障
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科學化考評的實施作為保障。科學化考評通過考核與督促、罰劣與懲后能給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帶來鞭策的力量,同時,通過獎優與賞功、立榜樣與樹典型能給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帶來激勵的力量。
實施科學化考評首先要健全管理考評制度。根據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考評體系。先要考核專業發展的努力過程。音樂教研會定期開展音樂教研活動,經常組織聽課、評課活動,抽查教案,抽測學生等活動。對音樂科目的考試成績進行評估,分析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存在著哪些主要問題和不足的地方,提出相應的應對教學策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同時要體現牽引性和現實性的融匯貫通,將年終考核與平時考查相結合,將學生評議、同事考評和領導考核相結合,將定性考查和定量測評相結合,堅持 “論功行賞”、 “獎優罰劣”。從而提高音樂教師的教育教學積極性,提高音樂教育教學水平,使音樂教育教學再上新臺階!
在對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進行科學化考評后,要進行常態化的激勵。在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弘揚敬業精神的基礎上,要給予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取得的成績進行常態化的激勵,包括精神上的鼓舞,如授予榮譽稱號、與職稱評定掛鉤、獎勵進修和交流的機會等等。面對音樂新課程的實施,音樂教師必須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用專業發展的結果來贏得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實現中小學音樂新課程實施的理想目標。
參考文獻
[1]王耀華,王安國,吳斌.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2.
[2]吳金輝.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6.
[3]張行濤,郭東岐.新世紀教師素養[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5]何鋒.自主專業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新內涵[J].師資培訓研究,2011(03).
[6]陳玉華.教師自主發展:當下的意義、途徑與條件[J].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10(06).
[7]吳英俊.淺談新課標下的音樂教育[J].價值工程,2011(07).
[8]周燕.音樂課程教學的創新與實踐[J].價值工程,2012(17).
作者簡介:張穗寧(1966—),女,廣東省廣州市人,蒙古族,大學本科,就職于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教育局,中學音樂高級教師,潛心于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