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藩
摘 要:高爾夫進入中國30余年,已取得可喜發展。當前我國高爾夫產業與發達國家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青少年占打球人口比重低,高爾夫后備力量匱乏是不爭的事實,這一狀況有可能使彼此之間的差距進一步加大。該文運用文獻資料、實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從分析高爾夫運動與大學生入手,認為高校在開展和普及高爾夫運動中擁有諸多優勢,其中運用高爾夫社團活動來推動高爾夫教育可以作為一種嘗試,通過其激發大學生對高爾夫運動的興趣,從而為培養高爾夫方向高等人才發揮其獨特的作用,以進一步促進高爾夫人才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學生社團 高等院校 高爾夫人才教育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05(a)-0118-04
1 前言
1.1 選題依據
高爾夫運動經過百余年的發展,在奧運會的舞臺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世界體育舞臺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起到了推動作用,高爾夫運動重新回歸奧運會大舞臺,極大地刺激了市場,使我國高爾夫愛好者數量迅速增長,這對我國高爾夫運動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在今天,國內已經成功舉辦了許多重要的高爾夫賽事,包括上海佘山的匯豐冠軍杯、沃爾沃公開賽。時至今日,高爾夫在我國已經扮演了一個比較重要的角色,在經濟交流與國際交往間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這與我國國內高爾夫低水平發展的現狀相矛盾。所以這就提醒大家必須在高爾夫快速發展的今天,不斷加強高爾夫運動能力,發展高爾夫理論等相關研究,為高爾夫運動培養源源不斷的后備人才。
1.2 研究目的
高爾夫運動的人才培養絕不僅僅是依靠某單一群體專業訓練來完成的, 它必須要動員社會多方面的力量,培養多方面的高爾夫人才。如何通過高校高爾夫社團活動更好地推動高爾夫人才教育,達到促進我國高爾夫教育健康發展是該研究的目的所在。
1.3 研究意義
高爾夫進入中國已有30余年,但我國高爾夫運動發展與世界發達國家存在著較大差距,究其深層次原因,青少年所占打球人口比重低,高爾夫后備力量匱乏是導致高爾夫運動難以深入國人運動生活的重要因素[1]。在發展高爾夫運動的關鍵陣地,高等院校理應作為培養基地,為高爾夫運動培養后備力量,但在高校中推廣高爾夫運動卻遇到一系列政策、經濟等方面的問題。
因此,對探索運用學生社團的模式,推動高等院校中高爾夫教育的普及,為中國高爾夫教育注入新鮮血液,既是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 也是今日我國高爾夫相關行業專業研究不足的現實要求[2]。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筆者翻閱國內期刊,查閱關于“學生社團與高爾夫、高等院校中高爾夫社團”等相關的文獻,并沒有查閱到直接文獻資料,僅有的幾篇也只是對高等院校中高爾夫教育、學生社團的作用分析等的某個方面進行單一的研究。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當下高爾夫運動在中國高速發展,高爾夫產業發展迅速,高爾夫人才大量不足,急需在高等院校中開展和推廣高爾夫運動,為高爾夫產業培養后備力量。而當下國內外針對運用學生社團的方式在高校中推廣高爾夫教育仍有較大空缺,該文旨在吸收借鑒國內外學者對高校高爾夫教育與學生社團作用的研究,將兩研究成果進行有機結合,以便探索出一條符合我國特殊國情的高校高爾夫教育之路。
該文以高校高爾夫社團對推動高爾夫人才教育的作用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與實地調查法,通過以“高爾夫學生社團、 高爾夫人才教育”等為相關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上進行搜索,查閱相關專業文獻,獲得相關文獻資料30多篇,以及通過走訪調查部分北京高校的師生,對校園中的高爾夫運動進行了解,為論文的寫作提供理論和參考。
3 研究結果及分析
3.1 高爾夫運動與當代大學生
高爾夫運動發展迅速,學習高爾夫,感悟其文化與內涵對促進當代大學生全面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3.1.1 高爾夫運動的發展趨勢
雖然高爾夫運動在全球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與需求、完善的賽事組織,但高爾夫運動發展過程中,職業高爾夫運動與現代夏季奧運會,曾有過百余年的長期分離[3]。經過多次申奧失敗后,時隔百余年,終于在2009年成為2016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我國球手彭姍姍在奧運會上獲得銅牌,中國高爾夫球隊也在里約奧運會上斬獲佳績。與發達國家相比,高爾夫運動進入中國的時間短,但其發展十分迅速。這將對于中國高爾夫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充分發揮中國的舉國優勢,大力促進高爾夫人才教育,推進高爾夫運動在中國的普及與提高,為高等院校高爾夫的人才建設與發展提供了契機[4]。
3.1.2 高爾夫運動的文化內涵對培養高等人才的作用
高爾夫運動植根于大自然,與愛護大自然最親近,人們在大自然中挑戰自我,人們在打球的過程中行為自律,有助于提高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5]。這對于大學生將來走入社會,適應社會,從而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目前,對大多數人來說,高爾夫運動既是一種體育運動,也是一種社交運動。它對打球者的文化素質有很高的要求,可以在打球者的著裝和舉止上體現傳統的高爾夫運動的禮貌和文明。這有助于擴寬大學生就業渠道,強化大學生社交技能從未而幫助他們更好地就業和發展。
3.2 我國高校高爾夫人才教育現狀與問題
高爾夫作為一項進入高校不久的新興體育運動項目,是一項陶冶情操的運動,在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進程中又增添了一個新亮點。
目前在我國高校中,絕大部分高校還未開設高爾夫專業與課程,部分高校也僅是將高爾夫作為選修課,學生群體中大部分對高爾夫還是存在部分偏見,認為其是貴族運動,同時學校受制于資金場地等方面的制約,難以以較為平價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優質的高爾夫教育。另一方面,一些同學想要去了解高爾夫卻苦于沒有渠道,探尋深層次原因,是因為在目前形式、政策下,我國教育部門尚未將高爾夫納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目錄》, 故各校只能將高爾夫作為現有專業中的一個方向進行培養。在我國教育部的本科目錄中,并沒有以高爾夫為學科命名的獨立專業。截止目前國內所有開設的高爾夫本科專業都是掛靠在不同的本科名錄之下,比如社會體育、工商管理或是旅游管理等。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國際上絕大多數高等院校設置的高爾夫相關學位,大多在體育管理領域,并非純高爾夫學位[6]。這對高校開展高爾夫教育造成以下幾點影響。(1)無法可依,無例可循,造成人才培養指向性性不強,缺乏資金來源,高校開展高爾夫教育的積極性低下。(2)場地、教學設備缺乏;(3)教師資源匱乏,大部分教師是跨專業通過中短期培訓進行高爾夫專業教學,教學和實戰經驗整體上不足,部分還兼職其他項目的教學與訓練,投入到高爾夫教學與訓練上的精力有限[7]。在絕大部分高校中,存在著資金困難,同時,高校在與企業開展聯合辦學來培養高爾夫專業方面人才,推廣高爾夫教育方面面臨諸多政策法規等的制約,辦學理念、權限劃分、安全保障、培養方案等諸多方面阻礙高爾夫運動在校園的發展。
3.3 我國高校高爾夫社團發展現狀
3.3.1 高爾夫社團對大學生的作用
根據筆者的調查,大學生在不同類型的社團中,最愿意參加的就是體育健身類社團,比例超過受訪者比例的25%。作為體育健身類社團中的一員,高爾夫社團不僅能為廣大同學們對于高爾夫擊球技術技能鍛煉提供機會,更能以學生社團為陣地,為學生技能的拓展、成熟與提高,培養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礎,在相互交流中既能夠獲得高爾夫更高層次和高水平的認識與理解,又為個人高爾夫相關技能的拓展與提高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3.3.2 高爾夫社團在高爾夫人才教育中的獨特作用
如前所述,通過對學生社團定義和基本特征的總結,可以發現,高爾夫社團可以在推動高校高爾夫運動普及的過程中起到獨特的以點帶面的作用。具體表現在:(1)在當下,高爾夫運動在整個中國社會尚未普及的階段,高校中缺乏必要的師資和力量來開展高爾夫教育在所難免,而在學生群體中,也有不少從小接觸過高爾夫教育,同時對高爾夫運動充滿熱情,又具備良好高爾夫技能素養的學生。應充分發揮社團的優勢,聚集這批同學,讓其在他們各自所在的學校傳播高爾夫知識和技術,學校應大力支持社團的工作,為在學校中普及和推廣高爾夫運動創造可能。(2)利用學生社團這個平臺,與高爾夫企業開展合作,為有興趣學習高爾夫運動的同學搭建舞臺,以解決場地、設施等方面困難,同時也為學生學習和參與高爾夫運動提供更多多樣性的選擇,讓學生對高爾夫運動有一個全方面的了解。(3)利用開辦高爾夫社團,調差研究本校學生對高爾夫運動的興趣,為將來學校開展正規教育做好前期調研工作和鋪墊。例如,在北京體育大學的調查研究中,參加過高爾夫社團活動的學生報考高爾夫裁判、高爾夫教練、USGA場地差點系統資格認證系統等與高爾夫相關的從業資格證書的人數是未參與過高爾夫協會學生人數的兩倍以上。(4)通過成立地區性高校高爾夫社團聯盟,利用好大學生高爾夫協會的組織,互通有無,搭建資源共享的合作平臺,加大師資、場地、設備等方面的整合力度,使高爾夫運動又好又快地發展。(5)通過社團形式,組建高校自己的高爾夫球隊,以協會的方式參與到中國高爾夫協會或一些正規高爾夫商業賽事中,對內激勵完善本校高爾夫協會的發展,吸引更多同學參與到高爾夫運動中來,對外則增強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學校綜合競爭力。(6)利用各校成熟的高爾夫協會,成立地區性大學生高爾夫協會,利用本身組織架構優勢,將高爾夫運動帶入社區,提升高爾夫運動在當地的普及度。
3.3.3 北京市部分普通高校高爾夫社團發展現狀
清華大學通過由學生創辦校園社團組織——高爾夫協會,依托一部分了解并熱愛高爾夫的同學,將高爾夫帶進校園,學校同時對高爾夫協會給予各方面的支持,因社團活動的形式開展高爾夫技術以及相關專業學習,幫助推廣高爾夫運動并逐步發展成立校隊參加比賽;中國農業大學及北京林業大學將高爾夫與自己學校的專業設置相結合,開設高爾夫草坪、高爾夫球場建設等課程并將高爾夫作為選修課面向其他專業學生開放;北京體育大學依托自身體育院校優勢,與北京萬柳高爾夫俱樂部開展合作,實現校企聯合,創辦了高爾夫方向班,開設有高爾夫運動技能、球場設計、俱樂部管理等課程,為高爾夫行業培養和輸送超過200名高爾夫管理人才,目前已畢業的學生中,絕大多數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高爾夫專業的學習后,投身于學校高爾夫社團工作中,為更多的同學普及高爾夫知識,為傳遞高爾夫正能量做出突出貢獻。而后絕大部分畢業生走上高爾夫行業的道路,為高爾夫行業的發展貢獻了新鮮血液。根據實地調查及資料統計,北京目前開設高爾夫球課程或開展社團活動的高校有15所。其中,首都體育學院的教學設施較齊全,基本可滿足教學需要。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體育大學等高校,通過租借其他學校或企業的教學設施等資源整合手段來完成教學活動及社團活動,同樣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當然,對于一些非體育專業類院校,例如中國人民大學,自然是沒有專業的高爾夫教練,授課的老師基本上是從學生高爾夫社團拓展訓練隊伍中挑選出一支進行培養,正是得益于此,現在的中國人民大學有了一支自己的高爾夫球隊。不過與中國人民大學類似,許多這樣的學校對于學校高爾夫運動的發展比較迷茫,只得把這支隊伍當作學校未來在高爾夫領域的一株幼苗來培養,希望在未來的發展中,為學校高爾夫教育做出更大貢獻。在實地的走訪和調查中,發現通過高爾夫社團,在北京大學校園內形成了良好的高爾夫氛圍,同學們對高爾夫運動的認可度和參與度遠遠超過其他北京院校。目前,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開放和發展,高爾夫運動在中國以及高校的開展已經越來越普及,越來越紅火。眾多院校的高爾夫社團活動的開展為高爾夫運動在高校間的傳播與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 我國高爾夫人才缺口大,高校需大力培養高爾夫人才
當前高爾夫運動在我國高速發展,高爾夫產業發展迅速,高爾夫人才的缺口很大,急需在高校中開展和推廣高爾夫運動,為高爾夫產業培養后備力量;同時高爾夫運動又可以提升大學生個人素質和品德情操,有利于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8]。
4.1.2 高爾夫社團在高校高爾夫人才教育中應起關鍵作用
目前,受制于現行教育體制和國家宏觀政策調控的影響,在高校中廣泛開展高爾夫人才教育還存在許多不現實因素,而運用高爾夫社團進行高爾夫人才教育不失為一種較為有利的方式。
當前我國擁有高爾夫學生社團的高校還很稀少。在調查中發現,開設高爾夫社團的高校擁有著堅實的高爾夫學生基礎和良好的高爾夫氛圍,高爾夫社團在高校中起到作為推廣高爾夫運動前沿陣地和造血工廠的重要作用,因此,探索運用學生社團在校園中推廣高爾夫運動,發展高爾夫教育,彌補學校在高爾夫教育中的掣肘是具有很大現實意義的。
4.2 建議
4.2.1 在高校中大力創辦和扶持高爾夫社團
在各地高校中鼓勵和支持發展高爾夫社團,學校應主動幫助建立并大力扶持社團。
4.2.2 完善高爾夫社團組織
制定一整套切實可行的社團運行制度,為社團的正常運作提供制度保障。
隨著各高校的普遍參與,急需一個能統籌、規劃高校開展高爾夫球運動的組織,使之更加健康、有規則、有秩序地進行發展和光大。因此,有關高校已呼吁成立“中國大學生高爾夫球運動聯盟”以及“大學生高爾夫運動協會”組織。通過這些組織舉辦例如高爾夫文化節、高爾夫圖片展覽、觀看高爾夫頂級賽事、高爾夫知識競賽等活動,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同時全方位普及高爾夫運動。
4.2.3 促進校企合作
通過學生社團的方式,在企業和學校雙方設置崗位,由社團負責人進行管理,長期定向跟蹤,定期組織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座談、研討,共同商討校企合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培養學生方面好的建議等。
參考文獻
[1] 吳志洪.高校高爾夫課現狀及課程設計淺析[J].當代體育科技報,2014(17):98-99.
[2] 李佳亮.北京市普通高校高爾夫運動開展的現狀調查分析[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4.
[3] 戴臨中,戴菁.我國高爾夫專業教育現狀及對策[J].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學報,2006(3):75-78.
[4] 黃志勇,鄒瑤.我國體育院校高爾夫專業教育發展現狀及對策[J].湖北體育科技,2013(6):555-557.
[5] 陳國亮,張彥峰.中國高校高爾夫運動現狀的探討[J].體育科技,2013(3):138-140.
[6] 楊艷紅.高爾夫教育研究綜述[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2,26(6):52-55.
[7] 李燕,李鵬,楊俊剛.體育院校高爾夫管理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J].教育與理論實踐,2009,29(S1):29-30.
[8] 馬志超,金克林,馬宗仁,等.我國高爾夫球場再生水灌溉現狀分析[J].節水灌溉,2010(2):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