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華 徐 倩 (河北美術學院 050700)
現代藝術與科技中機器人教育推廣的探究
劉少華 徐 倩 (河北美術學院 050700)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社會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為了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現代科技中機器人技術得到了普遍的推廣,而機器人教育也越來越多的引起重視,本文針對機器人教育在中小學課堂中的推廣進行了深入的探究,詳細研究了機器人教育的現狀、必要性及其重要性,并對如何進行機器人教育的推廣進行了詳細闡述。
機器人;教育推廣;中小學課堂
此文章是河北省創新創業大賽結項論文,
高校代碼:13075
項目編號:201613075009
項目名稱:機器人科學教育教學推廣實踐創業實踐項目
我們所推出的機器人教學,難免會遇到很大的阻礙,由于,我國教育資金水平有限,真正的使用我們機器人教學的只有少數的貴族學校。機器人的價格非常昂貴,所以,一個時間階段內,我們看到的機器人教育是企業推動或社會機構推動的,市場上是以競賽驅動運行模式,其他校內開展時都是以小組形勢進行開展,并沒有達到“走進課堂”,走進“每一位”學生的身邊。在機器人興起時,在教育行業中并沒有得到認可,這時企業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大膽的進行嘗試機器人作為教育這個市場,這樣才有機器人走進教育的雛形,讓我們認識了這種教育方式,逐步的去接受,并積極的培養這方面的人才。為我國中小學機器人教育打開了一扇大門。目前,隨著各方面因素的不斷變化,由企業或一般社會機構推動的競賽引導興趣小組形式的機器人教育,已經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應該有新的形式出現,這就是以“機器人進課堂”標識的機器人教育改革和實踐。
對于接受我國現代教育的學生來說,與其他國家的學生相比較缺乏一定的動手能力。現在國家提倡培養青少年的創新、創造能力,機器人課程,是一個很好的平臺。關于創新問題,當前社會炒得很熱,有積極一面,也有嚴重的誤區。我們的創新,要靠豐厚的知識積累和持續的實踐去追求,而不是期望天馬行空胡思亂想而得到某個新奇的點子。特別對基礎教育而言,我們應該豎立以愛迪生為標桿的創新典范。這類的創新,可以引導學生在認真地學習和實踐中去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機器人課程就有可能做到這一點,因此,它是非常有價值的。
讓機器人加入我國的教育,以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促進教育水平與國際接軌。在一些發達國家,早就進行了機器人教育的課程,有的甚至已經將機器人教育深入到不同年齡段,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我國開展機器人教育,在促進自身的教育發展的同時也要逐漸的趕上國際的腳步。還能提高機器人在社會各個領域的利用,從而大大節省了勞動力,提高經濟生產的效率。
我們如何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接受到這種教育,普及機器人教育。首先,我們要對我們的機器人教育敢于嘗試,并應該有一群有情懷的人,堅信機器人教育是大勢所趨并為之努力奮斗。想要實現機器人教育的普及還需要多方面的因素,無論是課程專家還是一線教師,大家都要努力,才可以取得成功。我們要讓具備條件的更優秀,不具備條件的創造條件也要嘗試進行。我國各地已經有用機器人來開展教育的群體,有一線教師在自己學校創造條件獨立嘗試取得成就,這種區域性的突破,為機器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最為可靠的依據,對社會相關各界,都有很好的說服力。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信息技術教研部主任的楊青老師與哈工大的一支開發力量相配合,明確以“機器人進課堂”為旗幟實驗并改革機器人教育。目前,區域性突破已經很多,浙江嘉興南湖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董得手老師通過努力,已經將南湖區的機器人教育辦得有聲有色。
其次,我們要對機器人教育的開展進行周密嚴謹的計劃。讓我們所針對的年齡段和接受教育的程度制定適合各種學生的教育方式,以便他們產生興趣和開拓思維。但在推出之前,想率先投入嘗試的一線教師,完全可以根據自己對機器人教育的理解,結合自己教學的經驗,利用自己可利用的條件,大膽地開展機器人教學的實驗。不必過于糾結“無標準”這一現狀,一些機器人教育的相關理念,無論STEM素養也好,計算思維也好,對學生來說都是有價值的。既然有價值,便可投入嘗試,這種嘗試,不僅是教師個人的經驗積累,也是課程建設的寶貴財富。至于學科課程之邊界問題,我們更不能狹隘,要有大課程觀、大教育觀,無需太關注所謂的“學科邊界”,只要對學生有益,就放開手去做。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相關的,不同學科之間當然會存在一定的知識交叉、重疊,這很正常,物理和化學會有交叉,語文和數學也會有有交叉。機器人教育,將涉及軟件和硬件,涉及編程,也涉及電路,更涉及機械,學科邊界的劃定,由教育管理部門委托課程專家去做,他們做出來,發布了,我們就參照,沒有做出來,我們就先自己大膽去試。
對于開展機器人教育這門學科是一門新型學科,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教材方面的正確處理,是中小學教育的首要問題,目前,市場上關于機器人教育的教材非常多,這種教材一般都不按廠家的機器人機型來編寫內容,這也就增加了學校機器人教育的難度,阻礙了機器人教育的發展前途。除此之外,機器人教學的目標設定不明確,會導致對機器人教育的盲目教學,最終不利于機器人教育的發展。
盡管我們說“機器人進課堂”活動已經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但相比較而言,仍然是比較樸素的,在課程成熟度度上,距離理想狀態還比較遠,這恰好是我們下一階段要逐漸并希望是較快解決的問題。反過來說,課程設計不是紙上談兵,必須來自經驗。好多課程層面、教材層面的問題,沒有實際教學的驗證,很難下結論,這就需要大量的教師投入做實驗性的工作,從而獲得盡可能豐富的經驗去支持課程設計和教材設計。課程專家要積極思考,也要走進課堂,如南京師大鐘柏昌博士提出組織教學內容要遵循的“聚類化”思想,是值得借鑒的,是一種積極的嘗試,當然“聚類”也可以有不同角度,在當前階段中,要放開手腳去嘗試,去驗證思路的可行性。同樣鼓勵一線教師也大膽去做,去實驗,不要擔心失敗,無論成功與失敗,都是寶貴的經驗,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按照這種思路,教師們可以在能夠看到的諸多種模式中,選擇自己認為比較適當的模式去開展實驗,再通過一遍遍的優化,或者采集各種思路的長處,完善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方案。可以肯定,這個方案會有價值的,不僅是針對個人的價值,也會有針對課程整體發展意義上的價值。
在我國機器人教育還處于初級階段,面臨著許多的問題,但是只要我們敢于創新,發現和解決所出現的問題,并相應的進行教育優化,就能夠促進機器人教育的發展。在進行中小學生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更要注重機器人教育對以后的長遠發展起到作用,為國家建設培養相應的創新性人才做努力,并堅信機器人教育事業發展前景,成功離我們只是一步之遙。
[1]李曉寧,趙嘉陽等.師范類院校軟件工程專業教育體系的構建[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2).
[2]方海光,任劍鋒,陳蜜.教育軟件工程框架的構造[J].計算機科學,2009(1).
[3]中國信息技術教育雜志的“對話”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