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代康
遵義職業技術學院
對話教學在高職學校德育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王代康
遵義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在簡述對話教育理論基本內涵的基礎上,分析了高職院校對話教學在德育教育中應用的現實需求,提出了對話教學在高職學校德育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的具體策略,希望對提升高職學校德育教育教學質量有所裨益。
對話教學;高職學校;德育;教育教學;應用
對話教育理論的創始人是保羅·弗萊雷,是著名的教學家,將傳統教育形象地稱為“儲蓄式教育。在揭示傳統教育弊病的基礎之上,他提出了對話式教育,從對話的實質、特征、條件等方面,一一闡釋了其優勢,并強調這種對話應該具有合作性、創造性的特征。因此,師生間的溝通是以對話為載體來實現的,對話包含兩大基本要素,即反思與行動,二者互相制約、密切相聯。對話的實質就是實踐,產生對話是改造世界的基石。
1.1 是有效地改善德育師生關系的現實需要
一定程度來講,對話教學中,師生雙方都是獨立存在的主體,對道德問題進行接納,“雙方面對面地坐在一起,把對方看成是與自己愉快交談的伙伴,是‘你’和‘我’的關系,而不是‘我’和‘他’的關系。”由此可見,對話德育,不僅要停留在道德層面上的提出與解答,更強調了交流、探討的重要意義,如共同進行欣賞、一起發表意見等。這就需要教師極力做出改變,不能總以高高在上的姿態來面對學生,要以平等為基石,與學生產生思維碰撞,啟迪學生的思維。
1.2 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與培養創新精神的需要
在傳統教育理念影響下,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一味強調說教的重要意義,整個德育過程中,學生個人價值與尊嚴得不到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創新能力的培養都無從談起。在對話教學模式下,德育雙方以平等的身份存在,彼此間產生影響。在對話過程中,雙方的思想產生碰撞、交換,通過加工與轉化,發展成新思想并得以內化,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教師都可以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并得到超越。
1.3 是提升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根本要求
伴隨著時代發展,沖出傳統德育模式的束縛、提高工作實效性,成為擺在高職院校德育工作面前最突出的問題。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以發展的目光審視德育教育活動,力求突破,尋求最佳教育方法。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想切實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就要對德育教學進行改革,努力營造出平等、開放的學習氛圍,為師生、生生間的有效對話做好鋪墊,增強學生的交流、質疑能力。這使教師面臨著嚴峻挑戰,要摒棄傳統觀念,不能將自己視作教育的權威,要牢固樹立服務意識,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服務,使德育教學煥發活力。
2.1 樹立開放與民主的德育觀念,將學生引入正確的道德軌跡
傳統德育教育教學,以“傳話”為主要授課方式,要想成功地步入“對話”軌道,要遵循民主、開放性原則。開放性原則,是指以新的目光審視道德取向與道德規范,將其置于開放性的系統中,不能一味采取機械、教條主義態度,在教師的有效點撥下,將道德規則滲透進生活中,引發學生思考,使他們從自身生活經驗出發,切實了解到道德規范的內涵與意義,并以此為標準來改變自己的行為。民主性原則,是指教師在德育活動中,要俯下身子看學生,不能在講臺上宣布各種道德戒律,也不再是課堂的統治者,鼓勵學生進行質疑、發表觀念,并通過有效理答行為,使學生受到啟迪,將學生引入正確的人生道德軌跡上。
2.2 創建“文本”式的德育內容,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對話
在傳統德育教育教學中,教材就是“藍本”,指的是現成的作品,是固定不變的,不容許任何人進行篡改,只能進行摹仿。對話式德育模式下,教材不再是“藍本”,而是“文本”。師生對文本的接受,是在彼此間的交流與溝通過程中產生的,雙方共同利用文本來創造出更為復雜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文本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是教師課前精心準備好的設計文本,即以教案為中心,對溝通策略、溝通計劃進行選擇;
二是教學過程中創造的文本,包含兩種形式:第一,現有的文字資料,能為教與學活動提供方便,如教科書、復習資料等;第二,在教學溝通中生成的各種文本,如教師的理答行為、學生的回答行為、板書、筆記等;第三是教學后生成的新文本,如教師的課后反思、學生作業等。
2.3 重構師生關系,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對話教學的前提就是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師生間要建立起平等關系。教育的本質就是引導,在這種理念下,對話德育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表達,并認真傾聽學生的觀念,進行有效點撥,這就要求教師“既要保持一定的權威,又要把自己當成學生的學習伙伴,使學生感覺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與自己共同前進。”當構建起對話關系,引導者自然就成為對話者。以這種理論為前提,對話德育中,師生雙方并非“我和他”的關系,而是“我和你”的關系,教師要把學生看成與自己一樣具有平等地位的人。雙方可以進行思想碰撞、情感交流,把彼此視作可以親密對話的“你”,學生與教師的“你”對話,汲取知識、得到成長,教師與學生的“你”對話,在傳播知識時得到專業化成長。因此,“以對話為載體,師生身份都發生了改變,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要在對話中自然地教,學生不僅被教,也可以與教師交換思想,整個過程當中,雙方共同獲得成長。”
總之,高職院校必須高度重視從觀念、內容以及師生關系構建等層面綜合入手,推動對話教學在德育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充分發揮對話教學的巨大價值。
[1]林韌卒.高職院校德育體系整合創新[D].哈爾濱理工大學, 2014.
[2]王英.滲透德育的對話式教學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04:124-127.
[3]高麗梅,張春來.對話哲學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基于貴州城市職業學院思政課教學個案[J].教育文化論壇, 2016,05:53-57.
[4]陳定樑,張海娜.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德育教育平臺拓展的應用與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1,07: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