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闡述新時期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提出在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應優化物質文化環境,夯實思想政治教育物質基礎;完善制度文化建設,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調保障機制;與時俱進豐富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建設的主題和內容;整合資源建立專門工作隊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職業院校 校園文化建設 思想政治教育 任務 途徑 融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5C-0054-03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級黨政、教育部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對職業院校進行引導幫助、嚴格規范,以期向企業和經濟社會培養輸送更多高素質的勞動者及技術型人才。在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校園文化建設的功能不斷被開發應用,逐漸成為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載體。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文化處于同一校園時空的教育系統中,共同承擔著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解決青少年學生怎樣做人的基本問題,具備互相融合的諸多條件和重要價值,然而多年來二者“兩張皮”的現象普遍存在,校園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未有效發掘。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政策文件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職業院校應大力提升校園文化對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承載能力,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融合,增強職業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是指圍繞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所進行的物質基礎、制度管理、意識形態、文化活動等的總體規劃、設置和興建。它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物質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行為文化建設四個組成部分,其中物質建設是基礎、制度建設是保障、精神鑄造是核心和靈魂、各種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是具體表現。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各級組織由教育者對廣大師生員工進行包括思想、道德、政治等多方面教育的社會實踐活動。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與之相比較,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分別屬于不同的范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很強的思想性,屬于政治范疇的工作;校園文化建設起源于學校管理,實踐中也主要應用于對教育教學及全體師生員工的行為進行指導和規范,屬于管理的范疇。然而,不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國家法律政策上,兩者之間都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
從理論上進行分析,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強化。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核心內容,能夠促使校園文化建設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以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為主干內容、以形勢政策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識為重要內容,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順利開展提供思想統一、行為規范、素質較高的人力資源;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環節能夠為校園文化活動提供許多積極向上的內容支持和體現時代特色的思想主題。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強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表現在:物質文化建設中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教學條件和先進的教學工具,如教室、多媒體、圖書資料、實踐基地等;精神文化建設所提倡的各種正確意識形態、價值觀念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鞏固和延伸;各種規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實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規范、法律規范,制度文化建設能夠規范師生員工的行為,培養遵紀守法的理念和行為習慣;行為文化建設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滲透到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在國家相關法律政策上,校園文化建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職業院校的重要任務之一。199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實施的《職業教育法》規定:實施職業教育必須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傳授職業知識,培養職業技能,進行全面指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的精神,教育部、共青團中央相繼下發6個配套文件,其中就包含有《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以及加強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大學生社會實踐等其他文件。
二、新時期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
(一)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和教育部文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鮮明的文化性和政治性,在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嚴格遵守中共中央和教育部的指導規范。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的要求,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是:(1)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2)重視和加強校風建設,培育良好的教風和學風,形成對教職工具有凝聚作用、對學生具有陶冶作用、對社會具有示范作用的優良校風。(3)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寓教育于文化活動之中,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協調發展。(4)加強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建設,建造精神內涵豐富的物質文化環境,努力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職業院校是高等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校園文化建設要依照文件的任務部署,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二)緊跟時代拓展充實思想政治教育新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現實針對性,在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要與時俱進,緊扣國家改革發展新形勢拓展充實新內容。新時期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線,重視開展以下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適應時代要求推動學生法律素質、文化素質和職業素質的進步提高。
1.開展法治教育弘揚法治精神,樹立全員法治意識。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八屆四中全強調: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現階段我國公民的法律知識較為欠缺,法治意識相對淡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尚缺乏堅實的群眾基礎。職業院校是為社會培養輸送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型人才的專門場所,積極開展校園法治文化建設活動,加強法治教育弘揚法治精神,樹立全員法治意識能夠促進學生群體法治理念、法治思維的形成和穩固。隨著一批又一批具有較高法律素質的畢業生走向社會工作生活,必將逐步夯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所需的群眾基礎。
2.開展“四個自信”教育,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心。黨的十八大報告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狀態提出了新的要求: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增加了“文化自信”的要求。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應大力開展“四個自信”教育,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國特色的道路、理論、制度和優秀文化,培養具有歷史使命感和時代責任感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3.開展職業素質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當前我國的產業結構正在從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急需大量技術精湛、職業道德水平較高的企業勞動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培育工匠精神,即精益求精、持之以恒、愛崗敬業、守正創新。在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開展職業素質教育,培育學生群體的工匠精神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召喚,同時也能夠提高職校學生就業創新的能力。
4.開展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教育,落實立德樹人。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并委托北京師范大學開展課題研究,制定各階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總體框架。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公布,確立了六大學生核心素養: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六大核心素養是中國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必要品格和人格魅力,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要大力開展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教育,將立德樹人工作落到實處。
三、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存在的問題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生命線,而校園文化具有強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近年來一些學校嘗試性地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離二者緊密結合、長效互動的距離相差較遠。究其原因,目前二者的融合存在一些問題。首先,缺乏結合互動的組織和保障機制。大多數職業院校將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統一由黨委協調領導,具體工作分解落實到黨委宣傳部、學工處、校團委、校工會等諸多部門,但在學校制度層面少有明確賦予黨委協調、統領的職責;黨委協調下的各部門一般情況下在學校制度層面是相互獨立各司其職的,面對這項新的跨部門合作任務,目前少有明確的規章制度、獎懲措施,也沒有相應的人、財、物保障。其次,缺乏專門的工作隊伍。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結合需要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引導全員樹立良性互動的共建意識需要建立一支專門工作隊伍,但是受到各方面條件的限制,目前許多高校尚未真正整合建立起專門的工作隊伍。最后,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少有思想政治專任教師參與策劃和組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使得大多數活動局限在德育或傳統文化教育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要求存在較大的差距。
四、在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途徑加強和改進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切實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優化物質文化環境,夯實思想政治教育物質基礎。物質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通過物質環境的熏陶教化和物質載體的功能發揮能夠顯著提高師生員工的思想政治素質。優化校園物質文化環境,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物質載體可從幾個重要方面入手:重視和加強校園整體規劃布局,體現出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思想性、藝術性、概括性和動態美,在美化校園環境的同時,融知識、情感和育人于一體,使師生員工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和教育;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保證開展各類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活動所需的場所,如文化活動場地、社會實踐基地、網絡信息平臺、圖書館、廣播臺、宣傳窗等。
(二)完善制度文化建設,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調保障機制。制度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多部門協同參與、通力合作,各職業院校要完善原有的學校制度和部門工作章程,從制度上落實人、財、物資源的分配以及責任和評價標準,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能長效開展,發揮持續育人功能。
(三)與時俱進豐富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建設的主題和內容。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豐富,包括價值觀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育、形勢與政策教育等。職業院校在培育校風學風、開展各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活動的過程中,要結合時代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尤其要重視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新任務,不斷豐富文化教育主題和文化教育內容,促進受教育群體與時俱進地全面發展。
(四)整合資源建立專門工作隊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性和實效性。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互動是學校軟實力建設和育人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徑,因此各職業院校需要有能負擔起組織、管理、實施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各項活動的專業工作隊伍。可整合現有人力資源,以學校黨政工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師、學生輔導員或班主任作為隊伍的主體,充分利用組成人員的業務能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活動的專業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劉華.試論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其實現路徑[J].教育探索,2015(5)
[2]劉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互動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大學,2012
[3]馮霞.淺論思想政治教育對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J].現代閱讀,2013(5)
[4]羅剛淮.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寫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發布之后[J].江西教育,2016(31)
[5]楊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充分發揮育人功能[J].人才資源開發,2016(18)
【作者簡介】趙莉丹(1982— ),女,壯族,廣西崇左人,碩士,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