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月+貢雅潔

摘要:目的 探究傳統小梁切除術與復合式小梁切除術對晚期青光眼的臨床療效觀察。方法 選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晚期青光眼患者126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數據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傳統組,每組63例。實驗組給予復合式小梁切除術,傳統組給予傳統小梁切除術,觀察兩組患者治療視力、眼壓、視野以及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結果 實驗組治療后視網膜神經纖維厚度為(115.21±34.56)優于傳統組(102.25±23.51),比較顯示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復合式小梁切除術后對晚期青光眼患者可提高其視力,恢復眼壓和視網膜神經纖維厚度,提高視野和視神經功能,值得臨床醫生推廣應用。
關鍵詞:復合式小梁切除術;傳統小梁切除術;晚期青光眼
中圖分類號:R77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3-0071-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raditional trabeculectomy and compound trabecul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glaucoma.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5~December 2016,12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laucoma as the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traditional group,6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compound trabeculectomy,traditiona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trabeculectomy,observ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of visual acuity,intraocular pressure, vision and the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he treatment of retinal nerve fiber thickness(115.21±34.56) is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group (102.25±23.51).The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Compound trabeculectomy can improve the visual acuity,restore the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retinal nerve fiber thickness,improve the visual field and optic ner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laucoma,and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linicians.
Key words:Compound Trabeculectomy;Traditional Trabeculectomy;Advanced Glaucoma
作為眼科常見疾病,青光眼是指眼內壓間斷或持續升高的一種眼病,該疾病因持續的高眼壓會對患者眼球各部分組織和視功能造成損害,如不及時治療后形成晚期青光眼[1]。晚期青光眼因病程長、視神經功能損傷嚴重等因素,往往會造成藥物控制眼壓不理想等情況[2]。因此,臨床為保護患者殘存的視神經功能會采取手術治療方式。本研究擬定對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晚期青光眼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晚期青光眼患者126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數據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傳統組,每組63例。實驗組男39例、女24例,年齡在44~62歲,平均年齡(53.41±7.91)歲,患病類型: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25例、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21例、混合型青光眼10例、繼發性青光眼7例;傳統組男36例、女27例,年齡40~60歲,平均年齡為(54.25±7.91)歲,患病類型: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27例、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18例、混合型青光眼10例、繼發性青光眼8例。患者性別、年齡、患病類型等臨床基礎資料比較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生命體征檢查,如血壓、血糖、凝血功能等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對患者進行術前眼科檢查,如視力、眼壓、眼底、視野以及房角鏡等。術前心降眼壓藥物使其到正常范圍。對沖血患者可加用糖皮質激素等。
傳統組給予常規傳統小梁切除術治療,并進行術前、術后觀察治療。實驗組給予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對患者進行表面麻醉。開眼瞼暴露眼球,如暴露情況不好可行上方或下方角鞏膜緣牽引線。以穹隆為基底做結膜瓣和三角形鞏膜瓣,給予部分患者結膜瓣和三角形鞏膜瓣下放置絲裂霉素后,用平衡液沖洗干凈。在前房做穿刺口緩慢分次釋放房水,做小梁切除和寬基底的虹膜周切,縫合三角形鞏膜瓣頂端、側部以及中央處,打結在周邊透明角膜表面,并經預置的前房穿刺口注入平衡溶液重建前房,調整縫合線張力。醫生在手術時可根據情況進行增加鞏膜瓣間縫線,保持前房良好狀態和輕度的房水滲漏功能,縫合球結膜并給予抗生素及阿托品眼膏涂眼后包扎術眼。所有患者術后行常規檢查和換藥。
1.3觀察指標[3]
觀察患者術后視力、眼壓、視野以及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18.0軟件計算兩組數據,采用χ2檢驗、t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x±s)表示計量資料。P<0.05,證明兩組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后視力、眼壓比較
實驗組治療后視力與傳統組對比,比較顯示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比較
實驗組治療后視網膜神經纖維厚度為優于傳統組,比較顯示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實驗組和傳統組治療后并發癥比較
傳統組視力喪失4例,并發癥率為6.35%,實驗組視力喪失0例,并發癥率為0%,χ2=6.558,比較顯示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青光眼治療中唯一經過多中心驗證、有確切臨床療效的治療方案是降低患者的眼壓。盡管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藥物治療在青光眼的早期階段具有確切的療效,但從我國的特殊國情出發,考慮到大部分就診患者已處于疾病的中、晚期,藥物已經不能滿足“靶眼壓”的需要。我國手術仍是最主要的治療方法。青光眼手術以小梁切除術為代表,雖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仍然為主要的治療手段,但最近一些微創、無濾過泡及植入物的新型手術取得了一定的臨床療效,為青光眼“個體化”治療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晚期青光眼患者存在高眼壓、眼壓波動大等特點,會造成患者視神經損傷等表現。此外,患者年齡、家族史、高度近視、糖尿病以及低血壓等因素也會對其眼壓耐受能力造成影響[4]。因此,治療時必須將患者靶眼壓控制在較低范圍,但藥物作用往往不理想。原因在與晚期青光眼患者視盤供血不足,視神經功能損傷,造成多數患者僅存留管狀視野或顳側視島,使其手術耐受能力非常有限,更易造成手術后視力的喪失[5]。本研究實驗組給予復合式小梁切除術后,無一例嚴重并發癥,結果顯示,傳統組視力喪失4例,并發癥率為6.35%,實驗組視力喪失0例,并發癥率為0%,χ2=6.558,比較較顯示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晚期青光眼中,降低并發癥的關鍵在于充分的術前準備和表面麻醉。本研究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可耐受的最大限度的藥物降眼壓治療,并減輕局部充血,保證術前眼壓在正常范圍內以及球結膜無明顯充血。此外,本研究選用表面麻醉原因在于,以往晚期青光眼手術中因利多卡因會組織存在較強的穿透性,使其迅速擴散,當注射到球后間隙后,會在神經的鞘膜擴散到中樞神經系統使球后阻滯麻醉會造成一過性視力喪失等可能[6]。表面麻醉因作用迅速、操作方便,麻醉時間長等優勢,促使在結膜面給藥后,降低手術結膜、鞏膜和虹膜疼痛感,并滿足手術需求[7]。
小梁切除手術(trabeculectomy)的目的是建立一個永久性的,經過鞏膜引流房水至前部結膜下的手術方式,是具有代表性的防護性濾過術,其理想的成功手術應是建立一個永久性的中等度隆起、較彌散、無瘢痕形成的濾過泡。經過改良后的小梁切除手術可以達到良好的眼壓控制效果,其手術的成功率提高到 50%~90%(術后 1~5年)。雖然新型抗青光眼手術不斷應用于臨床,但國內、青光眼醫生在現階段進一步熟練掌握小梁切除術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步驟,完美掌握小梁切除手術,提高手術療效,減少術后并發癥是必要的。
復合式小梁切除術因其主要采用傳統小梁切除術聯合抗纖維增生藥物,運用鞏膜瓣縫線治療晚期青光眼[8]。因抗增生藥物可抑制纖維細胞增殖,降低瘢痕形成。實驗組手術中應用絲裂霉素可有效形成房水濾過通道,控制房水速度,有效幫助其回復,并對患者術后視力和視神經功能進行保護[9]。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后視網膜神經纖維厚度為優于傳統組,比較顯示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復合式小梁切除術后對晚期青光眼患者可提高其視力,恢復眼壓和視網膜神經纖維厚度,提高視野和視神經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郭娟,秦嶺.復合式小梁切除術對晚期青光眼的療效[J].四川醫學,2015,12(02):198-200.
[2]杜青衛,楊林聲.玻璃體腔注射Bevacizumab聯合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J].國際眼科雜志,2015, 25(12):1766-1768.
[3]李新宇.復合式小梁切除術與傳統小梁切除術對閉角型青光眼的對比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34(04):71-72.
[4]張慶,郝艷潔.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難治性青光眼40例臨床探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2,64(17):89-90.
[5]石彩虹.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晚期青光眼效果觀察[J]. 中國醫藥科學,2012,34(12):242,245.
[6]劉武裝,寇婷.改良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的臨床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11,24(19):1640-1641.
[7]郭曉龍.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臨床研究,2013,31(04):385-386.
[8]張遠航.復合式小梁切除術與傳統小梁切除術對閉角型青光眼的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3,34(14):31-32.
[9]樊江波.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的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12(29):195-196.
編輯/錢洪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