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秦剛新+荀世寧

摘要:目的 探討益氣活血溫陽方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擇符合要求的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治療組33例,對照組32例,兩組均用常規西醫治療,對照組加益氣活血溫陽方中藥湯劑,兩組治療均為12 w。結果 總體療效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組總有效率93.94%,對照組的總有效率59.38%)。陽氣虛、瘀血阻滯癥狀積分方面,差異顯著(P<0.05)實驗室指標方面:兩組治療前后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排泄率等均有下降,治療組的上述實驗室指標下降的更為明顯(P<0.05)。結論 益氣活血溫陽方中藥對陽氣虛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的治療有效,能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實驗室指標。
關鍵詞: 益氣活血溫陽方;陽氣虛血瘀型;糖尿病腎病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3-0117-02
糖尿病腎?。╠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腎臟并發癥,也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微血管并發癥,是糖尿病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據WHO數據顯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糖尿病,在繼心血管疾病和腫瘤之后,成為第三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中醫中藥在糖尿病及其各種并發癥中的治療和預防中顯示出明顯的優勢,筆者將在常規使用西藥的基礎上,應用益氣活血溫陽方湯劑治療陽氣虛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作一比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來源于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內分泌科、腎病科及門診就診的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收集時間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集病例總共65例。隨機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33例,男15例,女18例,平均年齡(54.24±7.7);對照組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齡(53.32±8.3)歲;兩組患者年齡、病程、性別等相近,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診斷標準
參照 1999 年 WHO提出的糖尿病診斷標準;早期糖尿病腎?。―N)診斷標準采用國際公認的丹麥學者Mogensen的糖尿病腎病(III期)的分期標準,同時符合中醫陽氣虛血瘀證型者。
1.3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
①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同時符合糖尿病腎病Ⅲ期診斷標準;②符合陽氣虛血瘀證(中醫診斷標準);③納入患者年齡18~75歲,且無妊娠或哺乳;④知情同意,志愿受試。排除標準:①治療期間對中藥及其他藥物過敏者;②伴有其他嚴重疾病者,如:近期有酮癥酸中毒、嚴重感染者;③生心腦血管以外的、嚴重肝功能衰竭等合并癥,不能合作者;④不能按時服藥者造成無法判斷療效者,資料不全者,工作地點經常變動者;⑤治療期間參加其他藥物臨床研究者。
1.4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相同的西醫常規治療,控制血糖,適當運動,合理的糖尿病腎病飲食,監測血糖,患者的健康知識教育、心理疏導等綜合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服益氣活血溫陽方(生黃芪30 g、太子參15 g、金櫻子15 g、芡實15 g、粉葛10 g、生地10 g、仙靈脾15 g、丹參15 g、麥冬12 g、紅花10 g、茯苓15 g、山藥15 g、僵蠶10 g),3次/d連服12 w。(藥材統一要求:益氣活血溫陽方中藥制劑均由陜西中醫藥大學煎藥室統一煎制成濃縮液,每袋200 ml,分早晚2次,溫服)。
1.5觀察指標
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尿蛋白排泄率等,于治療第1d記錄1次、治療第12 w記錄1次。
1.6療效判定
完全緩解:治療后尿蛋白排泄率恢復正常(<20 ug/min),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顯效: 治療后尿蛋白排泄率較治療前下降>70%,癥狀改善。有效:治療后尿蛋白排泄率較治療前下降30%~70%,癥狀減輕。無效:治療后尿蛋白排泄率下降<30%或未下降而有升高趨勢,癥狀無好轉。
1.7中醫證候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中醫證候評分和治療前相比,減少在90%以上;顯效:中醫證候評分和治療前相比,減少在70%以上;有效:中醫證候評分和治療前相比,減少在30%以上;無效:中醫證候評分和治療前相比,減少在30%以下。計算公式:中醫癥狀積分=[(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1.8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收集采用SPSS19.0醫學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若 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若P>0.05無差異,則認為無統計學意義。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采用(x±s)表示。
2 結果
2.1治療前后綜合療效比較,見表1。
2.2兩組患者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治療組在改善早期DN患者臨床癥狀方面優于對照組,見表2。
2.3兩組治療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紅蛋白(HbAIc)的比較,見表3。
2.4兩組治療前后尿蛋白排泄率(UAER)比較,見表4。
3討論
糖尿病及糖尿病腎病的發病機制復雜,目前尚未完全闡明,其發病機理與糖代謝異常、脂代謝紊亂、氧化應激、血管活性因子、細胞因子遺傳等諸多因素相關。糖尿病腎病屬祖國醫學消渴腎病范疇,早在《內經》時代就有記載,《景岳全書·干渴》:“三消之病,三焦受病也。上消者,渴證也,隨飲隨渴,以上焦之津液枯涸,.....故又名腎消也?!碧悄虿∧I病早期無突出癥狀,僅表現為尿蛋白排泄率增加;中期可表現為尿中泡沫增多,出現水腫等,實驗室檢查尿常規可出現蛋白,腎功能各項指標尚正常;晚期腎臟功能損害日益加重,失代償期可表現乏困無力、腰酸痛、夜尿頻多、水腫、食欲減退、面色無華等,甚至可以表現為惡心、嘔吐,大小便不通,出現多器官、多系統損害,酸堿平衡失調,水電解質紊亂,終成中醫的“關格”危候。目前對消渴腎病還沒有特殊的藥物治療。一般認為在疾病早期,通過嚴格有效的控制血糖、血壓等能夠減少并發癥出現,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進展。
糖尿病腎病中醫病機和分型,國內學者沒有統一意見,大多學者認為是本虛標實,虛實并見[1],余海源等[2]認為,糖尿病腎病病機根本是氣陰兩虛,瘀血阻滯為標。氣虛則血行不暢成瘀,陰虛易化生內熱,灼液耗血亦可成瘀,陰虛又可損及陽氣,最終可導致陽氣虛衰,無力溫煦,寒邪內生,瘀阻腎絡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瘀血在糖尿病腎病中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楊霓芝等[3]認為糖尿病腎病早中期病變多以氣陰兩虛、脾腎氣(陽)虛為主證,并且因病程遷延,“病久必瘀”,故病變無論在何時期,均夾血瘀存在。我們在臨床上采用益氣溫陽、活血化瘀法治療陽氣虛血瘀型糖尿病腎病患者,結果顯示:益氣活血溫陽方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在改善患者各項癥狀的同時,還可以降低患者尿蛋白定排泄率,有一定治療和延緩糖尿病腎臟損害的作用。
全方中生黃芪、太子參、山藥補肺脾腎之氣;粉葛、生地、麥冬滋陰生津;金櫻子、芡實收斂固澀;仙靈脾溫陽化氣;丹參、紅花、僵蠶活血化瘀通絡。全方有益氣溫陽,活血化瘀之效,對于陽氣虛血瘀型糖尿病腎病患者尤為合適?,F代藥理研究:黃芪具有補氣、固澀精微的作用,現代研究,舒紅等[4]研究表明黃芪有效成分能誘導腎臟內皮細胞向成纖維細胞轉化,具有抗腎臟纖維化的作用。金櫻子中的化學成分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血糖、血脂的作用[3]。其提取物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蛋白尿,升高總蛋白,兼有升高白蛋白作用,另有研究顯示其提取物能緩解腎損傷[5]。芡實其有效成分能夠不同程度的降低血糖水平,并且還能改變胰腺的形態,能夠降低尿蛋白,減輕腎臟的負擔,保存健存的腎功能[6]。
本研究表明,益氣活血溫陽方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尿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因此我們認為在早期糖尿病腎病的治療上此方法是有效、可行的,也為中醫藥防治糖尿病腎病提供了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李偉令,王興華.中醫藥治療糖尿病腎病的進展[J].浙江中醫雜志,2007,42(2):121-122.
[2]余海源,鄒建琴.從瘀論治糖尿病腎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3,20(4):438-439.
[3]楊霓芝,李芳,徐大基.糖尿病腎病分期辨證治療的探討[J].實用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1(11):1041-1042.
[4]舒紅,王儉勤,王雅,等.黃芪毛蕊異黃酮對轉化生長因子β1誘導內皮細胞轉分化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2,27(03):753-755.
[5]陳敬民,李友娣.金櫻子醇提物對被動型Heymann腎炎大鼠的藥理作用研究[J].中藥材,2005,28(5):408-409.
[6]楊曉曦,張慶林.中藥芡實的研究進展[J].國際藥學研究雜志,2015, 42(2):162-163.編輯/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