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妍
【摘 要】作為一種全新的舞蹈形式和舞蹈藝術,誕生于20世紀的現代舞,區別于傳統的古典芭蕾。現代舞的舞蹈模式靈活自由,以突出舞者的情感為主,通過優美的形體和動作,帶給觀眾藝術的美感和享受。雖然現代舞發展穩定,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以現代舞的發展歷程和現狀為切入點,分析其發展趨勢。
【關鍵詞】現代舞;產生;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J72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176-01
一、現代舞的產生
現代舞的產生,是為了打破芭蕾舞的僵硬和死板,舞蹈家為了尋求全新的藝術形式和充分表達社會矛盾所帶來的不同情感,也是舞蹈家試圖從舞蹈這種藝術形式中探索以新的形式和動作形態來豐富舞蹈。19世紀末,歐洲古典芭蕾對技巧和表演形式的追求已然成為其自身獲得進一步發展的絆腳石,其舞蹈內容陳舊,仍以神話傳說為主,距離現實生活非常遙遠,無法反映現代人的生活和情感需求。正是由于上述種種原因,現代舞誕生了。[1]
在現代主義思潮的帶動下,全新的舞蹈形式在20世紀之初的歐美地區應運而生。在現代舞誕生之初,其主要特點是主張以全新的舞蹈來展現自我情感,釋放內心,以靈活、自由的舞蹈表現生活和自然的種種現象,這是對古典芭蕾教程式舞蹈的一種沖擊,古典芭蕾具有規范的舞蹈要領,對舞者動作的要求很高,在表演時舞者不能舞隨心動。現代舞的創作和表演模式都不固定,也沒有確立統一標準,現代舞表演者的表演都是發自內心,用舞蹈來展現內心真實情感,以及充滿個性的個人想法、觀點,強調個性和自由,無法代表整個流派。自由并不僅僅體現在動作和舞蹈形式上,它以展現舞者的個人氣質為主。
二、現代舞的發展
中國的現代舞定義比較寬泛,其發展歷程也非常曲折。現代舞在中國的發展,要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末,當時中國舞蹈家吳曉邦通過“天馬藝術工作室”來系統推廣由他本人所創建的現代舞,這種在當時引起轟動的舞蹈,為中國現代舞的發展開創了新紀元,其創作和實踐打通了現代舞在中國的發展道路。[2]吳曉邦的作品非常多,其中《饑火》是其代表作,以反映那個時代人民的基本生活為主題,非常具有現實性。然而,該工作室后來被迫解散,現代舞在中國的發展止步不前,中國現代舞慢慢凋零。
20世紀70年代末,現代舞重新獲得發展機會,第一個現代舞實驗班在廣州建立,北京舞蹈學院也成立了現代舞教研室,以推進現代舞的發展,當時還邀請西方現代舞專家進行專業培訓和指導。
當今現代舞在中國取得長足發展,國內、國際現代舞團頻頻亮相,還時常邀請歐美現代舞團切磋“舞”藝,交流經驗。前些年,當林懷民的“云門舞集”亮相廣東第一屆現代舞周時,在廣大舞者和舞蹈愛好者中引起轟動。及至第二屆現代舞周,澳大利亞的來思普森現代舞團和法國的普雷羅卡現代舞團也帶來了精彩表演。現代舞周的成功舉辦,對現代舞在中國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北京現代舞團也積極鼓勵演員進行舞蹈創作,并且與國內外舞蹈家合作,創作、排演一些新劇目,如《紅與黑》《向日葵》等現代舞作品,風格獨特、形式鮮明,堪稱中國現代舞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現代舞在中國發展之初,之所以不能被人們接受,甚至是排斥,究其原因是沒有一個良好的表現形式來表現這種舞蹈的美和魅力。[3]而現代舞在當今中國之所以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與廣大舞者的努力息息相關。他們努力編創了一些喜聞樂見的劇目;他們對現代舞充滿了感情,以飽滿的熱情和自由的肢體語言感動了人們,是使人們對這種舞蹈形式有了全新認識。
盡管中國現代舞起步晚,但是已經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藝術理念,其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不容小覷。現代舞自從傳入中國,并發展到今天,其成績有目共睹,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中國現代舞不僅已與國際接軌,而且獨領風騷,以獨特的風格和藝術魅力吸引著國際目光。
三、結語
現代舞在倡導自由和個性的當今社會大放異彩,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它的藝術魅力。盡管現代舞面臨著時代的全新挑戰,也存在一些亟待改進之處,然而現代舞靈活的舞蹈形式,以及所提倡的自由,早已深入人心。我們應該堅信,當今現代舞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問題,已不能阻擋人們對他的喜愛,現代舞必然能獲得更大發展。
參考文獻:
[1]尤永懷.淺析現代舞對于民族民間舞蹈發展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7,(01):125-126.
[2]潘玉.探析現代舞與現當代戲劇發展的關系[J].戲劇之家,2016,(24):158-159.
[3]陳琪.現代舞對于民族民間舞蹈發展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6,(08):220-221.
作者簡介:
劉 妍(1984-),女,湖南人,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講師,研究方向:現代舞教育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