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
摘 要:陜甘寧邊區是我國扶貧開發的重點地區,在國家全面開展精準扶貧的大背景下,邊區依托于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發展旅游產業,幫助邊區人民脫貧致富。本文對邊區開展旅游扶貧的必要性、可行性、扶貧開發中的問題以及扶貧模式等問題展開論述,為邊區旅游扶貧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陜甘寧邊區 紅色旅游 精準扶貧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3(a)-078-02
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指出,“推進扶貧開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首先要有一個好思路、好路子?!币瓿擅撠毠匀蝿?,必須要立足實際。革命老區在革命時期留下了豐富的革命遺產,其有著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但該地區因為地理或歷史的原因多數地區仍未脫貧致富,在新的時期如何實現老區人民脫貧致富,這為我國全面實現脫貧攻堅任務意義重大。本文就邊區發展紅色旅游來實現其脫貧致富的發展。
2016年2月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支持老區建設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優先支持老區創建國家級旅游景區,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中央補助資金進一步向老區傾斜。加大跨區域旅游合作力度,重點打造國家級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精品線路,加強旅游品牌推介,著力開發紅色旅游產品,培育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旅游節慶活動。加強老區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建設維護,有計劃搶救影響力大、損毀嚴重的重要革命遺址。支持老區因地制宜開展“互聯網+”試點。積極發展適合老區的信息消費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1]。老區的旅游開發建設還存在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旅游資源開發不足、旅游品牌形象缺乏,區域合作力度差,旅游產品開發力度不夠。在新的時期如何更好的把互聯網+老區旅游+精準扶貧模式更好地有機融合起來,使老區的發展與建設煥發新的活力和動力。
1 旅游扶貧的必要性
革命老區在我國革命時期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下我們面對著如何更好地把紅色精神和紅色文化遺產繼承和保護,把老區目前的落后狀況和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結合起來,更好地打贏老區的扶貧攻堅戰。
(1)紅色旅游是實現老區脫貧的重要途徑。通過其他地區的紅色旅游發展開發來看,紅色旅游的開發為老區人民脫貧致富提供了新市場,已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把支持革命老區的發展作為政府的重點工作來抓,同時要求堅持精準扶貧脫貧,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產業,邊區地區紅色旅游產業可以作為發展策略之一。通過扶貧開發將邊區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經濟優勢。
(2)旅游扶貧是邊區自力更生的方式。要通過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激活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群眾的紅色記憶、奮斗意識和拼搏精神,積極融入全國齊心合力扶貧攻堅的氛圍中,提振精神、轉變觀念、思新求變[2]。邊區由于其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得其經濟發展長期受到限制,而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可以為其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將邊區紅色革命精神融入到新時期的經濟建設與扶貧開發中,激發老區人民自我脫貧的熱情。
(3)旅游扶貧是生態需求。旅游產業是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新型產業,正適合于邊區特殊的地理環境。旅游的開發也進一步提高了當地居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推進良好發展局面。為開展紅色旅游營造一個綠色的發展環境和生態鏈。
2 邊區實現旅游扶貧的可行性
陜甘寧邊區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這是開發的基礎和前提。毛澤東在《“七大”的工作方針》一文中指出:“我說陜北是兩個點,一個是落腳點,一個是出發點?!标兏蔬吅完儽备锩鶕厥侵袊まr紅軍長征的歸宿, 是中國共產黨指揮抗戰、領導全國革命和部署解放全中國的中心[4]。目前陜西省的延安·延安革命紀念館、洛川會議紀念館、寧夏自治區的三烈士紀念碑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將臺堡會師紀念碑、鹽池縣革命烈士紀念園、陜甘寧省豫??h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會舊址、甘肅省寧紅軍會師舊址、華池縣南梁革命紀念館等地目前已經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這些歷史遺址不僅僅是革命先烈曾經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所戰斗過的地方,也是我們今天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緬懷革命先烈的革命圣地。豐富的紅色資源為發展紅色旅游提供了可能性,這些寶貴的遺產是我們在開發過程中應該著重開發的資源,但是資源的開發是建立在合理保護的基礎之上的開發。保留歷史的風貌,莫讓歷史的財富消失在追逐利益的浪潮中。
在我國目前592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中老區目前革命老區占了307個,而陜甘寧邊區的國家級扶貧縣數量達14個,貧困數目占該區域貧困縣數量的55%,這讓本地區的扶貧工作開展變得異常艱巨。正如習近平書記說的“老區應該和全國人們一起共進小康,沒有老區尤其是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這是不完善的”。老區扶貧必須建立在因地制宜的基礎之上,“必須打開腦子找對路子”,邊區的旅游的開發,是建立在其豐富旅游資源基礎之上的旅游發展路徑,把這些特有的紅色資源進行合理的規劃開發,提高資源的品質,使紅色旅游成為邊區社會經濟發展新動能。
3 邊區紅色旅游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路徑
(1)旅游規劃存在缺陷。良好的規劃是旅游發展的基礎,目前邊區資源存在著各自為營,自我獨立發展的路子,沒有把三個省自治區的資源統一包裝的發展之路,使得資源集中度差,市場品牌影響力不足,沒有形成一點帶面、循序漸進的良好發展格局。開發路線較為單一,目前只開發了如會寧—靜寧—固原—西吉—隆德—環縣—吳起長征會師線, 延安—延川—安塞—清澗—綏德—米脂—佳縣—吳堡轉戰陜北線, 延安—慶陽—固原—吳忠—榆林邊區體驗線, 徑陽—淳化—旬邑—銅川—富毛革命遺跡線這四條經典路線游[3]。引進區域合作機制,實現區域整體聯動,打出一套邊區旅游開發的“組合拳”,打破行政規劃界限,以大市場為理念,對本區域的資源做全域的開發與整合,推動紅色文化游的繁榮與發展。
(2)管理尚待完善。旅游部門雖然把紅色旅游資源作為一個重要的品牌推向市場,但是相關的服務水平和設施并沒有跟上這迅速發展的旅游腳步。旅游的開發應該做到把旅游的資源的前期規劃,中間管理和后期維護結合起來,形成“一條龍”式的發展模式,規劃是基礎,管理是關鍵,維護是保障,使資源的開發達到最優化的狀態。完善政企合作開發紅色旅游資源的政策、措施和手段。提高企業和個人參與開發紅色資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入市場末位淘汰制,提高企業在紅色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的競爭意識,同時政府應該加強管理完善規則,保護文化遺產不被破壞。
(3)人才不足。人才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經濟發展的緩慢和惡虐的環境使優秀的人才不愿來、留不住的區面。在資源開發中完善優秀人才的引進機制,應著力引進學歷水平,文化素質和業務水平高的專業紅色旅游資源規劃人才和管理人員,提升旅游服務和管理隊伍的素質。
(4)旅游產品形式單一。目前開發模式較為單一,一般以參觀為主再加一些相關的產品。豐富旅游開發形式提高旅游服務品質,切實推動本區的紅色游、觀光游、文化游、鄉村游等旅游產品體系的結合力度,形成以紅色文化游為基礎,形式多樣的旅游路線和產品,這對于提高競爭力和吸引力具有絕對優勢,最終形成本區域旅游產業化的發展之路。
(5)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旅游業的發展需要相對完善的基礎設施服務基礎上。水、路、網的建設是目前制約該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投資不足,建設的資金缺口很大。稀缺的水資源和過多的人口加速了當地環境的負擔和壓力。依賴于雨水補給的飲水來源使水質和用量無法得到充分的保障[4],多數鄉鎮和自然村目前還沒有網絡連通,使得獲取信息和資源的渠道變得狹窄,無法和周邊經濟發達的地區實現及時信息互動,也讓其獲取外界信息速度變得滯后。高速公路和鐵路建設嚴重不足,交通仍然是制約該地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村級公路發展滯后,部分行政村未硬化仍然以土路為主。加大對鄉村公路的硬化工程,提高公路品質。
4 旅游扶貧模式
(1)政府主導模式。加強區域政府之間在本區建設和區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以貧苦農戶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完善區域間的合作機制,同時建立一套完善的約束機制,制定相關的標準。加快推進區域間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合力打造以幫扶貧困戶脫貧的地域紅色旅游發展與規劃體系。
(2)行業引導模式。以公共利益實現為動力,以信息共享為手段,在宏觀調控的政府行為和市場機制的企業之間形成一個銜接性的非盈利機構。建立解決問題的共同橫向和縱向組織網絡。旅游業是新型產業,行業發展中應該堅持市場為導向,推動產業向更為和諧的方向和產業發展模式。在邊區發展旅游業有豐富的旅游資源,紅色文化可以成為主導產業,在發展中形成區域內客源互換和信息交流中加強合作,借鑒國內外其他地區的優秀發展模式和理念,在對外宣傳、市場開發、整體規劃等方面形成良好的運行機制,逐步形成多方共贏、優化政企合作的利益分配機制,最后完善了全程反饋,優化政企合作的評價與反饋機制。
(3)市場主導模式。以資源的最優化和利潤的最大化促使企業合作實現區內資源的配置最優。加大對相關機構的合作和企業的聯合與重組,合作聯營,整體推動,降低投資門檻,放開市場準入擴大資本來源。市場是資源配置中最為有效的方式,發揮市場的優勢使其資源配置中達到最優化,降低在其開發和運營中的成本和資源的浪費。邊區開發紅色旅游在市場主導之下,把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發展和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引導居民積極參與,充分發揮旅游業的帶動作用,實現旅游脫貧致富的目標。
(4)社區治理模式。以貧困戶為主體,將貧困戶有效地納入到地域紅色旅游扶貧開發中,加強農戶在旅游發展中的參與權、知情權、管理權使其在旅游開發擁有更多的獲得感。成為旅游開發的主要動力。
總之,老區的發展需依托于自身的優秀資源,開展一系列幫扶脫貧工作。紅色旅游為老區人民實現脫貧致富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和產業發展方向,有效地將農戶和產業發展相結合,可以構成產業扶貧的典范,實現農戶的持續脫貧,防止返貧。
參考文獻
[1] 關于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6-02/01/ content_5038157.htm,2016-4-4.
[2] 王樹茂.找準紅色旅游精準扶貧的著力點[N].旅游報,2015-12-28(14).
[3] 楊旭民.西北革命根據地是紅色文化資源的一座“富礦”[J].新西部,2013(05).
[4] 趙紀河.精準扶貧的理論分析與實踐應對——以陜甘寧革命老區為例[J].研究開發,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