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鑫
摘 要:本文通過對寵物行業的宏觀市場現狀、產業分布、微觀行業現狀、消費者分析,力求從中發掘在互聯網環境下,我國寵物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行業潛在機會,為相關產業發展提供參考。本文以行業的大角度切入,以微觀視角為手段,重點依托消費者分析,站在消費者角度,以需求為尺,丈量寵物業在借助互聯網發展過程中的效度,并為操作中的問題提出相應改進建議,從而促進整體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 寵物行業 商業模式 品牌化 O2O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3(a)-143-02
1 寵物市場擴大,產業分布分散
2015年11月3日,亞洲最大的寵物主人社區——狗民網發布首份《2015中國寵物主人消費行為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的寵物數量和消費需求雙雙上升,“80后”及“90后新生代成為養寵主流,行業細分孕育新的增長點,寵物行業或成“新藍海”[1]。
根據易觀數據發表的2004年~2014年中國寵物行業市場規模統計數據來看,我國寵物市場主要包括寵物商品零售以及寵物服務(如美容、寄養、洗澡等)兩部分,2014年市場規模(包括線上和線下)為1058億元人民幣,十年間復合增長率高達59.5%。綜合考慮宏觀環境因素和行業內微觀技術、人才發展,筆者認為寵物市場規模擴大的主要動因有以下幾點。
(1)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城市人口的聚集帶來寵物的聚集,城市生活的封閉性帶來寵物飼養的封閉性,進而催生出許多城市寵物的服務項目,如寄養、免疫等。
(2)國民經濟增長,帶動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費水平的增長,寵物花費不再受制于經濟條件,個人消費能力帶動寵物消費能力同步提高。
(3)城市寵物保有量高速增長,2014年全國城市寵物數量超過1.5億只,直接帶動寵物消費市場的活躍[2]。
(4)人口結構老齡化嚴重,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造成人們相對孤獨、獨立的生活狀態,綜合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將寵物親情化、人格化,對寵物的情感豐富,樂于為寵物提供更多類人服務。
(5)中國市場的開放程度加深,全球寵物廠商在我國展開營銷戰,搶奪中國市場,刺激我國寵物消費需求,同時借助文化產品及廣告,涵化我國用戶寵物觀念,促進寵物消費。
2 消費者分析
整合營銷模式要求我們,一切營銷活動的開始必須解決的問題是:市場細分,確定細分市場。而進行細分市場的依據便是消費者可察覺、可區分的不同需求,不同特點。即要真正做到充分了解消費者,分析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和行為習慣,進而把自身品牌所要提供的產品和產品的目標市場。
查閱相關調研報告,我們得以獲取大量量化研究數據。其中,狗民網歷時半年調查,其中包含有效問卷10680份,覆蓋全國31個省市的全年齡段養寵人群,通過訪談、線下調研、第三方網絡平臺調查等方式,從性別、年齡層、地域、教育程度、職業特性等不同維度為我們的研究展示了消費者的養寵態度、消費需求及消費習慣的現狀與趨勢。
2.1 基本人口信息分析,女性消費者多于男性
首先,通過性別統計我們發現,女性消費者略多于男性,這項統計也符合了不同性別受眾,關于養寵態度的調查結果,女性對于養寵態度強于男性,同時,女性對于寵物的情感也更趨向“陪伴”,依賴性強。數據顯示,女性養寵者約占58.1%,男性則為41.9%。數量占優的女主人擁有更堅定的養寵態度和更強烈的消費愿望。
另外,“單身”及“已婚無子女者”共占八成,寵物扮演著十分重要的陪伴角色。隨著中國的晚婚、“不婚”及“難婚”趨勢的加劇,這一比例或將進一步加大。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養寵人群的年輕化特征十分顯著,“80后”及“90后”一共占79.5%,新生代催生“網”感十足的寵物文化,輻射影視、游戲、文創等周邊產業,基于萌寵的跨界合作,打造超級IP將大有可為。
2.2 過半人把寵物當“孩子”,養寵成為生活剛需
寵物不再是消遣玩物,而是生活伴侶。在“如何描述與寵物的關系”時,超過一半人選擇“當做自己的孩子”,超過三分之一的寵物主人表示將其“當做自己的親人或者朋友”。
2.3 周邊消費比例上升,寄養、訓練等服務市場潛力大
養寵人群的消費意愿十分強烈,消費行為更加日常化。99.8%的被調查者為愛寵掏腰包,約一半人月開銷在101元~500元之間,四分之一人群花費在501元~1000元之間,月消費1000元以上的人群達到16.4%。
隨著養寵觀念的進步,在必需品之外的周邊消費逐年上升。食物購買仍占絕對大頭,達到94.5%。其次為藥品和保健品,以及日用品、玩具、服飾等,占比均接近60%。
與美國、日本等成熟市場相比,寄養、訓練等專業服務占比很低。外出時,四成人“委托親朋照顧”,三成人“一起帶走”,委托寄養還不到20%,這一細分領域值得挖掘。在訓練方面,99%的寵物處于自主訓練或放任生長的狀態,但近一半人希望愛寵得到專業訓練,小需求帶來大市場。
3 從消費者角度思考問題,洞悉市場機會
根據Joe Dizney等幾位美國學者的《Uncovering Opportunities for Innovation》報告,我們可以將寵物主人,即寵物也消費者按照狗與人的關系分成四種類型:運動型、家庭型、任務型和陪伴型。運動型主人,飼養寵物主要在于各類運動需要,譬如個人運動需要動物陪伴。家庭型的消費者,在家中飼養寵物,并且將寵物視為家庭成員之一,這種類型的消費者會將寵物人格化對待。任務型寵物在城市中并不多見,但也有不小的消費人群,譬如飼養寵物狗看家、狩獵等。陪伴型消費者則以獨身老人和城市白領為主,他們將寵物視為陪伴者,不僅將其人格化,甚至將寵物地位提升至與人相當。以上分類的四種消費者基本可以包含現階段所有類型消費者。不同類型的消費者,有著不同的心理需要,不同的產品和服務需求。
3.1 品牌化服務
消費者所追求的,是優質的產品、滿意的服務,消費者在整個消費決策過程中,花費時間和精力最多的兩個環節就是信息獲取和信息決策。目前我國大部分寵物業企業都特別重視對受眾信息渠道的開發,但也大多局限于此,寵物行業藍海也主要集中在這里。例如“一只”APP就是在“一只”微信公眾賬號的基礎上開發出的產品,專注于寵物領養信息服務、寵物飼養指導建議、寵物相關信息分享服務。其盈利模式也是傳統的引流創益模式,品牌本身價值不高。雖屬利基市場,但因品牌價值不高,很難創造行業壁壘,本身服務也少有品牌影子,同類型品牌產品眾多,競爭激勵。而反觀消費者,其消費趨勢越來越注重品牌利益。
3.2 人格化服務
未來的寵物市場,將是服務業崛起的時代。寵物地位的提升,帶來更多非一般動物所需要的服務需求,比如運動、技能訓練、寵物造型,甚至前段時間在韓國,還出現了寵物整形醫院。針對寵物的服務越來越趨近與人,寵物所享受的服務也呈現出人格化特點。相關企業應重視這樣的需求變化,創新適應這種變化的產品和服務。
在服務上,應經常探測消費者對于寵物感情的變化,發覺寵物地位提升過程中,可能享有的“特殊照顧”和“特殊關愛”。發現服務需求不單要以寵物客體為參考目標,還要多站在寵物主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洞悉寵物主人心理需求,進而提出相應服務。此外,可以將寵物擬人化,以分析人的需求方式來發掘寵物所需的服務類型和服務發展方向。
3.3 領養信息需求大,提升信息量和權威性
寵物市場不僅需要考慮寵物主人和寵物需求,還應該照顧到有寵物需求的潛在消費者。一個寵物初級消費者,開始打算養寵物時,大多選擇通過網絡搜尋所需相關信息,這就為寵物業的互聯網戰略提供了很好的引流途徑,即通過為潛在用戶提供寵物相關信息,培養消費群。在這一領域雖然需求量大,但因這是寵物業普遍爭奪的行業起點,因而機會也較為稀少。但需求即市場,市場競爭不可避免,一旦在競爭中占據主動,信息服務市場一樣機會眾多,潛力無窮。
現今的寵物信息服務,最大的問題便是缺乏權威性。很多信息服務平臺都著眼于為用戶搭建溝通交流平臺,但缺乏有效的信息審核機制和信息篩選工具。其僅滿足了信息獲取的需求,但忽略了信息真實性、可靠性的需求。在線領養信息不對稱,寵物健康狀態、基本信息提供不全面,或摻雜虛假信息,使得很多用戶選擇線下渠道領養寵物。同時,因為平臺無法保證信息的獨家權威性,使得用戶轉換成本低,對產品粘度低,這也是很多主推信息分享的在線平臺無法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3.4 O2O模式潛力巨大,蘊含豐富機會
在寵物產業中,制造業已然逐漸飽和,既有品牌已基本穩固占據了各自的產品地位,寵物食品、藥品、用品的生產廠商,很多都已通過多年努力,經營起了穩固的品牌地位?;ヂ摼W的興起,之于眾多生產廠商而言,主要在于借助互聯網,廠商可以突破地域障礙,擴大所覆蓋的消費群體范圍,同時借助互聯網整合門店資源,實現數字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邊際利潤[3]。
互聯網+的推廣,真正造福的是寵物產業中的實體服務業。雖然我國寵物行業傳統渠道力量較弱,至今缺少大型連鎖寵物機構,但借助互聯網+技術,線下連鎖寵物機構可以開發相應服務類 APP,復制一般服務業的“線下連鎖店+線上電商”模式,實現線上線下互動發展,即方便了一般消費者,又可以通過產業化運作、互聯網思維營銷,打造寵物業的服務品牌,培養寵物主人、潛在消費者、合作商等相關利益群體的互聯網品牌意識,借助互聯網實現產業整合,將分散的產業資源聚集起來,努力打造中國本土大型寵物連鎖機構。
3.5 平臺企業與垂直企業形成差異化競爭格局
社區、社交APP等平臺型寵物企業不能盲目擴展服務項目,將盈利寄希望于傳統價值鏈式商業模式,而應首先明確自己的平臺地位,與其他類服務創造差異化,聚焦目標人群,積累用戶群,在業務之間相互導流,首先努力形成橫向聯動效應,形成忠實用戶、流量、內容的良性循環[2]。在打造品牌化平臺的基礎上,再去需求上下游產業鏈資源的整合,從線上向線下延伸,網上整個國家寵物市場生態。
垂直型寵物企業則應完善本身價值鏈操控,把握價值鏈中的關鍵環節,控制成本,提高效率,然后專注于平臺型服務的某個細分領域,創新新產品或尋求橫縱企業交叉服務,互惠互利,有效整合垂直產業鏈,讓互聯網助力產業鏈中的關鍵一環,而非面面俱到,造成顧此失彼,在競爭中兩敗俱傷。
在寵物市場互聯網化的進程中,除了前文所述的線上線下企業合作,分享用戶數據、管理系統、統一采購等服務外,線下實體店更可靠的發展方向是回歸信息交流社區,升級創新服務,同時減少標準化,非品牌化商品的零售投入(或轉移到一般線上商城),轉而借助互聯網,以社區為平臺,投入更多精力在利潤更高,需求更大的美容、寄養、醫療等專業服務上,通過提高專業化的服務標準來吸引和培養優秀客戶,進而提高實體店的盈利能力。
4 結語
寵物業市場仍處于發展初期,機會與挑戰并存,根據寵物業行業與市場現階段特點,可將其發展機會概括為:未來寵物業中服務業發展前景最為可觀,各行業應注重品牌化建設,人格化服務,重點發展O2O商 業模式,把握自身企業定位,實現差異化經營,最終實現整個寵物產業在新技術的帶動下,整合發展,并有望發展出中國本土大型寵物連鎖產業。
參考文獻
[1] 2015中國寵物主人消費行為調查報告[EB/OL].狗民網,2015-11-06.
[2] 蘇艷娜,孫鶴.國際寵物食品市場與中國寵物食品產業發展展望[J].世界農業,2004(2).
[3] 廖衛紅.移動互聯網環境下互動營銷策略對消費者行為影響實證研究[J].企業經濟,2013(03).
[4] 沈拓.移動互聯網業務發展的難題與對策[J].中國電信業,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