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遠 石雨欣 鄭藝
摘 要:河南省作為中國的農業大省和旅游文化大省,近年來休閑農業旅游的發展推動了河南省經濟的增長。本文根據河南省休閑農業發展的進程和模式,分析休閑農業發展的優勢和存在的主要問題,進一步探究河南省休閑農業的發展。
關鍵詞:河南省 休閑農業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9(b)-068-02
1 河南省休閑農業發展背景和市場狀況
從1997年開始,河南省局部近郊的農民開始運用本地的天然資源和農作物開展農村旅游,“農家樂”形式的休閑農業項目開始在河南省出現。2009年休閑觀光農業園區發展到612個,效益收入達32億元。2010年休閑農業旅游業開始突飛猛進地發展。目前河南省休閑農業發展進程中以中牟縣最為明顯,2012年河南省中牟縣總財政收入在同級別中達到了全省第一,在2013年至2016年總財政收入仍高居全省第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鄭庵鎮前臺村河南晨明生態園在2014年被鄭州市教育局命名為“鄭州市中心小學校外教育基地”。2015年依托良好的生態科學技術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榮獲“鄭州市農業產品經營重點龍頭企業”及“河南省農業大學科研基地”等多項榮譽。2016年中牟縣農產品交易達到八百多億,旅游人數達一千萬人次。在政府的扶持和商戶的投資下,河南省的休閑農業市場逐漸趨于完善,休閑農業市場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在持續上升中。
2 河南省休閑農業發展結構和模式
2.1 河南省休閑農業結構和模式
休閑農業是運用鄉村田園景觀、天然生態及環境資源,聯結農業運營活動、農村民俗和“農家樂”的農村生活特色所發展的一種為游客提供觀光體驗的休閑的農業服務。以河南省牟縣為例,休閑農業主要包括生態園區和休閑旅游農業等多個項目,近年來休閑農業已經成為拓展農業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動力。
從河南省休閑農業的發展方式總體來看大致有以下三種類型:第一類,休閑農莊模式,依附農村優異的天然景觀、氣象等結合當地的田園景色,以特色的農產品生產為主,開展餐飲、生產體驗和采摘等活動項目。第二類,農家樂模式,指農民利用自家庭院,自產自銷的農產品及四周的田園景色、天然景觀吸引游客,以農戶自身為運營主體所構成的“農家樂”模式。第三類,特色民俗村模式,以“古村、民俗、文明相結合”為主題,發掘農村古院、古建筑、傳統民俗特色等資源潛力。
2.2 休閑農業的發展對中牟縣經濟的促進作用
2.2.1 休閑農業的發展對當地農業發展起到的促進作用
休閑農業促進了當地的農業資源和農產業物質文化。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有助于促進本地農業資源的合理開發和使用,使得當地農業的產業鏈得到進一步發展,進而拓寬了當地農業多功能發展的渠道。增加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帶動城鄉統籌,促使城鎮化水平達到48%。另一方面在當地農業發展的同時,休閑農業的發展會吸納外部精神文化和物質需求。本質上帶動了當地農業的發展,推動當地村民的經濟文化層面提高。促進了農村文化的發展和傳承。
2.2.2 休閑農業對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起到的促進作用
我國農村改革的不斷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多功能產業的深層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已經成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農業發展和農村經濟建設的重要發展方向,休閑農業可以多方面地進行與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從而產生新型的休閑農業發展項目,通過其融合的多元化產業進而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拓寬農村收入渠道、加快農業發展現代化轉變等多方面進程有著積極的影響。
2.2.3 休閑農業對整個地域經濟起到的促進作用
在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休閑農業的發展在農村農業發展方面呈現龍頭的趨勢,正如2011年河南省全年生產總值相比上年增長11.6%,發展休閑農業不僅對當地整個區域的物質文化和農業資源有著極高的要求,更對整個地域的經濟發展有著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發展休閑農業需要將農村的物質、經濟文化建設作為首當其沖的物質基礎。休閑農業發展迅猛的地域呈現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新格局,在政府鼓勵和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下,休閑農業的良好發展為該地域的農村建設提供了靈活的資金流通和現代化的交通以及通訊設備。小經濟帶動大經濟,小發展推動大發展,中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力發展多元化早已成為當今農業發展的主流。休閑農業作為新時代的農業發展影響下的產業項目,很大程度上通過休閑農業自身的發展推動了整個地域的經濟文化水平的發展。
3 河南省休閑農業發展優勢和存在問題
3.1 河南省休閑農業發展的優勢和特點
地處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的河南省是全國交通樞紐,起到了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作用。河南省總面積約為16.7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公認的農業大省、人口大省、旅游大省和糧食的主要支撐產地,其農產品生產水平在不斷提高和進步,發展休閑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另一方面,河南省踴躍呼應國家將旅游業作為帶動經濟發展的新型主導產業的號召,大力開發旅游業。因此河南省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便利的交通可以推動其休閑農業的發展。
此外,休閑農業在當今社會是一個十分火熱的話題,擁有一種高利率的經營模式,投資較少、見效快是其一大特點。正如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晨明生態園傳統農業模式的種植,每畝地年產值不會超過三千元,而產業園區經營模式產值能達到三萬元,利潤放大十倍。傳統的農業企業投入量大、回報率低、風險也較大;而產業園是固定資產,不會像傳統農業企業受季節性影響大,相對而言其風險較低,其見效速度非常快。
3.2 河南省發展休閑農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3.2.1 政府的扶持和管理力度不夠
休閑農業是一個長期需要資金投入的發展行業,資金問題對于其發展程度具有很大的影響。2007年鄭州中牟雁鳴湖鄉政府資金投入不足,出售雁鳴湖生態風景區的經營權,并退出了投資經營主體的地位。另外,當地政府對本地區的休閑景點宣傳力度不夠,景點知名度降低,人流量減少,導致該旅游事業發展滯后。所以宣傳對于旅游行業的發展具有一定影響。法律法規是影響一個企業發展的根基,國家政策應超過一點多,政府應加強法律法規的管制。
當代休閑農業發展還并未成熟,在制度和管理方面也不夠完善。農業部門和旅游部門各司其職,在處理休閑農業此類涉及多部門產業的問題上卻難以統籌。在環境、安全、飲食、住宿等方面游客未獲得保障,影響了休閑農業的進步和改革,導致河南省中牟縣產業融合滯后。
3.2.2 交通運輸較為困難
交通運輸影響著休閑農業的發展。休閑農業所需的占地面積大,多在偏僻地區,交通運輸不便。洛陽市嵩縣的“石頭部落”處于三縣交界,2012年政府投資近一個億的資金,而修建至今近5年時間卻還未修建完善。其主要原因是地勢偏遠,水資源緊缺,交通不便,設備材料難以運輸,所以想要可持續發展著實艱難。
3.2.3 服務人員的素質不高
河南省從事休閑農業的工作人員近3000萬人,以本地和外出返鄉人員為主,這些服務人員一方面受教育程度較低,缺少對農業和旅游業相關服務理念和相關專業知識,滿足不了游客需求,致使休閑景區的服務和管理水平較低。另一方面,服務態度自由散漫,缺乏相應的職業道德,游客感到不滿,使休閑農業的發展受到阻礙。
4 解決河南省休閑農業存在的問題的措施
4.1 加大宣傳推廣的力度
通過各種媒體宣傳推廣當地的休閑農業景觀,與企業合作出租其農業景觀給企業拍攝宣傳片,創立和管理公眾號發表相關文章讓人們感受休閑農業的真實性。需要開展一些具有當地特色風俗和節日的活動,如“西瓜節”“采摘大賽”等。通過人際交流來達到宣傳目的,與周圍各個景點緊密聯合辦一些類似套票的活動,以此來提高游客的體驗度,打響周圍其他景點的知名度。
4.2 加強政府對休閑農業的管理
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和出臺休閑農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發展制度,協調好農業和旅游業的管理部門,明確各管理部門合作、分工。另一方面,對休閑行業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設置一定的培訓機構,定期培訓相關農業和旅游業服務知識,定期考察服務人員服務水平,加大對其的管理力度。政府還應定期對休閑農業景點進行評估考察,采取獎懲制度,這樣一來政府才能充分發揮監督管理作用。
4.3 堅持以農業為本,環保為主
休閑農業是以旅游來獲取利益,但其本質仍屬農業的范疇。若不顧農業這一基本屬性,隨意地利用和破壞生態資源,休閑農業可能就不復存在。合理開墾土地、開鑿河流等自然資源,同時也需植樹造林,積極采用先進農業適用技術,緊跟國家提出的環保政策。發展休閑農業需時刻堅持以農業為本,環保為主的準則,在推動休閑農業發展的同時,也不毀壞自然環境和生態資源。
5 結語
本文通過對河南省休閑農業發展的進程、發展模式、政府扶持和管理力度、交通運輸和服務人員方面的調查,結合國際形勢和經濟政策,以河南省中牟縣休閑農業發展為主要考察對象,探究了一系列問題和解決方法。以休閑農業對河南省產業發展具有影響作用的因素評析為具體的探究方向,通過一些實地考察,面對面交流深入分析。同時筆者還分析了休閑農業的發展模式和市場狀況,以便于人們了解和認識休閑農業。
參考文獻
[1] 曹志波.河南休閑農業堅定“走自己的路”[N].東方今報, 2016-01-27.
[2] 劉惠卿,秦義民.河南省休閑農業發展調查報告[R].河南:河南省農業信息中心,2014.
[3] 劉社.河南省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河南農業科學,2011,40(3).
[4] 馬思捷.我國休閑農業發展態勢、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9).
[5] 張力越.加快河南省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思考與對策[J].河南農業科學,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