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雷
【摘要】“守正出新”是語文教育的必由之路?,F在的語文教育需要的就是既能在傳承中守正,又能在變革中出新的魄力和魅力。守正,必須立足核心素養的培養;出新,將成為翻轉語文教學的課堂有效策略。
【關鍵詞】語文教育;守正;出新;策略
教尚無定法,但學定有法。語文教學的模式、方法一直在變,但其教學對象恒定不變。語文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守正出新”。因守正而清醒,也因出新而提升?,F在的語文教育需要的就是既能在傳承中守正,又能在變革中出新的魄力和魅力。我們所要守的“正”,就是教育的傳統和規律。但是,守正不等于守成,在守正的同時,堅持在變革中出新——以愿景激勵創新,以變革實踐創新,以理念引領創新。
一、守正:立足核心素養的培養
核心素養是未來教育改革的關鍵和課程改革的關鍵。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由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品質、文化傳承與理解、審美鑒賞與創造四個部分組成。語文學科四項核心素養的提出促進了當前更加科學的教改,教改的靈魂就在于此。這四項核心素養猶如金字塔的四個底邊,是不可分割、相互聯系的一個整體,扎實的根基造就了金字塔令人仰視的輝煌。只有時時以科學理論作引導,圍繞核心素養培養,不斷反省,不斷優化,才能成就理想的語文教學。也只有在教學中運用好“學習金字塔”理論,才能形成多元、豐富的語文教學供給側結構。這就是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教學愿景。
(一)關注民族精魂的傳承
優秀的文學作品沒有民族和國界,是從鑒賞層面來說的,但就內容來講,其定有內在的民族氣質。古今中外的不少優秀作品都蘊含著民族精魂,這一點,語文教學不僅不該回避,而且還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藝術鑒賞,汲取其中豐富的民族養分,努力傳續其中的精氣神。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只有教師營造特定的背景和情境,學生才能深入了解作者寫這些內容、這樣寫的原因以及要傳達的思想等。學生也只有沉入作者自身的創作情緒,才能真正將其中蘊含的魂與神弄明白。和學生空對空地談論文學作品中的民族性,將會感到無處著力。
例如,在教學朱啟平的《落日》一文時,如果利用實例先講解新聞(包括消息和通訊)與一般文學作品的最主要的區別,即用詞的嚴謹、客觀、冷靜,幾無情感傾向。同時告訴學生這也是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素養的體現。然后引導學生聯想自己看過的新聞作品,他們大多同意筆者的看法。最后,筆者要求學生再讀文本,引導學生找出文中隱含或表露了作者情感態度的詞句、議論、細節描寫等,細加品味,很快發現這篇通訊反而蘊含著對日本戰敗的嘲諷之情,對過往中國屈辱史的痛心之感,對開啟未來新篇章的展望之心,民族意味濃厚,情感傾向強烈。這種對作者的寫作意圖的探討,看似違背新聞規律和要求,但學生深刻理解了文本的民族性和作者所要傳達的內在精魂。這才是文本的最大特色。
(二)注重學生主體的凸顯
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是真正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是完全按照備課時設計好的方式進行師生交流溝通的。計劃趕不上變化,更何況課堂教學呢? 我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備課時根本無法預料師生對話交流中學生的思想動態,如果我們大膽推翻事先備好的方式,隨機應變,靈活地采用需要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當會收到始料未及的效果。
教學《祝?!窌r,有個環節:探討魯鎮民眾的麻木,分析那些咀嚼賞鑒祥林嫂痛失愛子的悲哀的愚昧的男女。學生都在底下感嘆舊社會麻木民眾的殘忍。筆者趁機靈活地設計了一個小小的對話活動:學生與祥林嫂的對話。課堂上呈現了一段精彩的對白。
甲(祥林嫂):我真傻……
乙(聽眾):請節哀順變!人死不能復生。阿毛的死不是你的過錯,你要明白,是這個舊社會吃了阿毛,而不是狼吃了阿毛!請相信自己,你還年輕力壯,堅強地走出陰影,擺脫所謂倫理的枷鎖,就能感受到生活的快樂!
這個對話活動給了學生一個展示的平臺,既鍛煉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又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吃人的封建社會。從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來看,活動喚起了學生本應存有的情感:對不幸者的同情。閱讀教學中的展示,使學生迅速充實精神生活,努力完善自我人格,有效提升人生境界。
(三)注重優化教學設計
好的語文課有兩種。一種是課前完美預設、充分準備且在課中完全呈現原先“預設”和“準備”的課,體現高度的“藝術”性,流程絕對完整和全面,教者全盤掌控課中從教師到學生所有表達、神情、環節、細節。此之謂表演課。另一種是課前也有預設,準備也很充分,但與前者不同的是課中的自然而親和的生成與變化,就如“清水芙蓉”,富有靈氣,可愛至極;尤其是各種對話,略顯粗糙,時有疏漏,不免失誤與偏頗,但教師的相機提問喚醒了學生的思維,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培養了學生的能力。這種課親切、真實,像山一樣沉穩,水一般靈動,故此種課也許并不是很完美,但好評最多。其實,這也是優秀的語文教師成長發展過程中的兩類課。能做到后者,必須在最重要的兩個環節——教學設計和設計的實施上下功夫。
對于語文教師來說,對教材進行深耕細作是最為重要的成長之道,即細讀文本,解讀文本,真正獨立地設計教學,呈現教學個性。但是當下一系列的教學設計的策略和方法,狐假虎威,假以改革之名,一味地依賴團隊和集體,將傳統教學解構得體無完膚,摧毀至零落成泥。教學中不是依據本班的學生,教學中幾乎沒有語文教師自己。語文教師身上應該顯現的,當然是“守正”。
二、出新:翻轉語文教學的課堂策略
(一)構建高中語文群文閱讀高效課堂
群文閱讀是相對于單篇閱讀而言的一種教學模式,將多篇文章排列組合,圍繞某個論題或方向,指導學生自主參與閱讀,并在閱讀中對既有內容進行建構,最終形成個性化的解讀。群文閱讀重在閱讀資源的有效整合。教師通過閱讀主題的設計,以問題的形式來推動群文閱讀的開展,讓學生在自主閱讀、質疑與探究、分享與交流中感受到閱讀的魅力所在,從而借助多樣化的閱讀技巧,形成一定的閱讀個性,推動群文閱讀高效課堂的構建。
(二)建構基于文章體式的“閱讀教學鏈”
今天,重復、散碎、低效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仍然隨處可見。主題組元是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特色,旨在重塑學生健全人格,培育學生人文精神。但語文教師忽視了語文能力的系統培養和高效養成。只有整合閱讀文本,重構新的閱讀課程體系,才能提高閱讀教學效益。因為每一類文體都具備各自不同的典型特征和結構要素,可以把文章體式分為小說、詩歌、戲劇、散文四類,每一類體式又可細化為更多的體式節點,再在聽說讀寫的教學活動中融入這些確定的體式節點,以線串珠,整合成效應鏈,此之謂“定點·成鏈”。掌握若干個體式節點,打通各個節點并融會貫通,就完成了一個教學鏈的學習。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體式思維和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三)追求讀寫兩翼的和諧雙飛
1.寫作資源從微序列閱讀構建中發掘。
蘇教版選修教材《現代散文選讀》分為寫人、敘事、抒情、寫景、狀物、說理六個專題,《短篇小說選讀》也分為主題、人物、情節、環境、語言和綜合六個專題。在教學中,如果忽視這個特點,仍然就閱讀教閱讀,著力于概括思想內容,那么課堂教學就難免讀 “強”寫“弱”,讀“硬”寫“軟”。具體表現為:僅被作為閱讀材料使用的大量的文本資源和“資料鏈接”被閑置浪費,從而造成高中作文教學缺少具體內容及操作序列的弊端。我們可以分別參照《短篇小說選讀》和《現代散文選讀》設計的專題,對應構建六個讀寫序列,追求教學中讀寫兩翼的和諧雙飛。
2.寫作知識在微專題閱讀構建中積累。
結合閱讀構建寫作教學序列,較為系統的寫作知識作支撐很有必要。因為,寫作理論知識可以引領讀寫實踐;而且這些知識點在不同文體的文本中包括學生的習作中可以相互印證,優劣立現。蘇教版選修教材《現代散文選讀》和《短篇小說選讀》均設計了“專題導言”“資料鏈接”“品讀與探討”“積累與應用”等模塊,含有豐富的信息資料。這些資料都是作家們的研究成果和創作實踐的精選。而且每一模塊都有具體的課內經典篇目來印證這些最鮮活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它們成為我們構建寫作知識的寶貴資源。
3.思維品質在微探究閱讀中磨礪。
對高中生來說,生活積累較以往更加豐富,但隨之而來的是,高考學習重壓下的激情處于休眠狀態,在他們那里,寫作技巧僅是去思想化的沒有生命的概念術語。有鑒于此,散文和小說的教學,如果純理性地拿手術刀去肢解文章,不去引導學生用心探究作家的內心世界,激活情感生活的礦藏,走進作者的靈魂深處,那么作品的藝術技巧就不會作為火種點燃情感,學生的讀寫意識也就不能被喚醒。
4.多樣化練筆與多角度評價在寫作微視角中實施。
讓形式多樣的寫作有據有序地進行,必須依據序列布點,輔以理論導引、范文引路。教師要準備充分,設計到位。作前引導,教師要用形式多樣的辦法在閱讀過程中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分析課文要圍繞寫作目標具有強烈的針對性,這樣,學生才有躍躍欲試的寫作沖動。學生寫完作文后,教師批閱要及時,講評同樣要有針對性。
將有作,則思守正以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