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運用戲劇教學方法,可以指導學生建立英語語言系統,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習、運用和交流英語,逐步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思維和運用能力。
目前,在一些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發達國家,小學英語語篇教學比較成功地運用了戲劇表演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身臨其境后,得到深刻的體驗。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用表演的形式進行語言的實踐與鍛煉。
【關鍵詞】戲劇法 小學英語 教學
一、語篇教學
1.語篇教學的概念。語篇教學是整體教學,相對于以詞匯和句子結構為中心的教學而言。而傳統的英語教學以詞、句為中心,但語言不是一些雜亂無章的詞句,而是以連貫的篇章形式出現,以語篇為單位對教材進行分析、理解、推理的一種英語教學手法。
2.語篇教學的目標。根據上面提到的語篇教學的目的,教師在語篇教學中要將語篇作為一個整體;不能只停留在對重點語句、難句進行孤立的詞、句的分析水平,要先從語篇內容的整體入手,結合語境幫助學生對所接收的信息進行分析,使學生理解并掌握語篇內容;要注重語言內容和功能,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獲得信息、交流與意義的表達上,同時兼顧語言意義第一位,語言形式第二位;要注重使學生獲得大量可理解的語言輸入,為學生的語言輸出做好準備。總之,語篇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幫助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對語篇進行解釋過程。
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理解并掌握語篇?語言能力的形成不僅依賴語言知識體系的掌握,更依賴豐富具體的語言感受和運用。進行語意、語境和語體教學,應該在具體的言語活動中培養語感,使學生感悟課文語言,理解語言所描述的形象、所抒發的情感和所蘊含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聽讀欣賞,對語言材料從形式到內容進行審美體驗。讓學生熟讀成誦,悟得表達方法的真諦,實現語言內化。在增加學生語言積累的同時,及時引導學生舉一反三。積極創設豐富的語言運用機會,可以充分運用戲劇教學法,指導學生建立語言系統,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習、運用和交流英語,逐步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思維和運用能力,如分角色表演、創造性復述、自編課本劇等等。
二、戲劇教學法
1.戲劇教學法內涵與形式。
(1)戲劇教學法內涵。戲劇教學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戲劇演;它不是舞臺戲劇,而是一種“開發性戲劇”。“開發性戲劇”能幫助學生在培養聽、說、讀、寫四會能力的同時,發展他們的各方面能力,即感覺、運動情感、社交和創造能力,幫助他們學習并和諧地生活在自然與社會中。
(2)戲劇教學法形式。戲劇教學中包含了豐富多彩的戲劇形式,其中有Mime(啞劇)、Games(游戲)、Role—playing(角色扮演)、Choral Speaking(合唱式朗讀)、Readers Theatre(讀者劇場)等。根據小學教學內容的差異,使用的戲劇教學方法也有所不同。在英語語篇教學中使用較多的是戲劇表演教學,戲劇演分為對話表演和故事表演。
2.戲劇教學法作用。戲劇能為學生學習與運用語言創設情境,賦予語言以生命力;能讓學生在熟悉而輕松的情景下有效地掌握語言;能使學生暫時忘卻自身的身份去扮演其他角色,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它能為教學活動提供較具彈性的活潑的教學環境。藝術本身極具審美性,戲劇是藝術得一種重要形式,它能激發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把語篇教學改為戲劇形式,學生喜聞樂見,積極參與,對培養學生的膽量、肢體語言的表達能力和學習自信心,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通過戲劇的方法,可以優化語篇教學的實施過程,營造學習的氛圍,加深學生對語篇教材中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培養創新意識和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讓學生在英語學習時不是想著要說什么,而是直接思考如何表達,為今后的英語學習奠定基礎,所以很具有推廣價值。
對于學生來說,這些活動不僅調動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而且增加了英語實踐的機會,發展了他們的能力,展現了他們的個性。在戲劇教學中,即使原來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學生,都能從中感受到快樂、自信和成功。另外,在貫穿戲劇 教學方法的課堂上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集體觀念。
對于教師來說,通過采用不同的戲劇形式來豐富課堂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克服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滿足學生學習的多樣性。教師不要只滿足于機械地完成教學任務,而要適時地變換方法,在原教材的基礎上選擇有利于拓展學生知識面,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挖掘學生潛力的教學材料以及相對應的戲劇形式,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鍛煉、提高、參與交際的平臺。
事實上,戲劇給學生創設了比較真實得語言情景,讓學生在參與表演的過程中去感受、理解、鑒賞、創造語篇中的語言美,讓學生真正感到學有所用,大大激發了他們學習語篇的興趣,幫助他們樹立了自信心,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發展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教師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愉快。
參考文獻:
[1]董國英.英語語篇教學探析[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 (4):61-62.
[2]方寧,雷建華.英語語篇教學模式淺探[J].中山大學學報社, 2004(2):348-350.
[3]高俊梅.英語語篇教學探討[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83-85.
作者簡介:應夢丹(1989.10-),女,漢族,浙江諸暨人,大學本科,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