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要】有效補白,能使學生感受到作家心靈的律動、情感的脈搏,同時能獲得求知的滿足、審美的體悟。如何有效地使用補白策略,更好地為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服務呢?本文闡述了課外閱讀教學中補白環節應該關注文本,關注學生,關注過程,力求做到適文、適時、適標、有序、有度、有效的策略。
【關鍵詞】課外閱讀 補白 有效 關注文本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099-01
所謂“補白”教學法,就是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懷疑、尋找、發現教材所提供的每一篇范文在內容、結構、行文等方面的“疏忽”甚至“錯誤”之處,并修改或改正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目的在于通過發現“沒有”而了解其“有”,并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同樣,課外閱讀教材中也有耐人尋味、意蘊深邃的文本留白,在教學中,通過對文本留白進行個性化、創造性的補白,已成為語文教師普通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課外閱讀教學要真正做到使文本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感受到作家心靈的律動、情感的脈搏,獲得求知的滿足、審美的體悟,需要一個對教材進行補白的過程。那么應該如何有效地使用補白這一教學策略,更好地為語文教學服務呢?筆者認為,課外閱讀教學中補白環節應該關注文本,關注學生,關注過程,力求做到適文、適時、適標、有序、有度、有效。
一、有效補白大智慧——適文
對文本進行補白,必須是在對文本有了深入了解的基礎上才能進行的。細讀文本要走進去,再走出來,先是讀厚,再是讀薄,有了這個過程,才能夠很好的駕馭文本。恰到好處的文本補白是教師教學智慧的一種體現,更是對文本的一種深刻領悟。如果沒有智慧和領悟的碰撞,就很難設計出恰當的補白。
二、有效補白大智慧——適時
文本中生動的細節描寫常常是我們挖掘教材、把握文本、走進人物心靈深處的最佳切入點。在教材中,許多內容都留有發揮的余地,作者常刻意留下“空白”,讓讀者揣摩。如何使得補白恰到好處,切入點的選擇就尤為重要了。補白切入點的選擇不是固定的,要根據文本表達的內容情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等因素進行選取,因人而異,因課而異,可以巧設情境,渲染文本;可以巧用畫面,以靜激活;可以巧抓關鍵詞句,解讀文本;可以巧用標點,無中生有等。
三、有效補白大智慧——適標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補白的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補白的作用是對教材本身內涵的挖掘,更是對教材的拓展與延伸。這種挖掘、拓展與延伸要依據多種因素而定,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教學目標。一切教學策略的選用都應該是為落實教學目標服務的。不能為了補白而去補白,更不能為了追求所謂的課堂效果去補白,應該重視的是文本補白這一教學策略的實效性和目的性。
四、有效補白大智慧——有序
文本補白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于二的過程,不是多多益善、資料堆砌的過程,切不可雜亂無章,全盤托出,而應該根據文本的需要巧妙設計,精心安排。補白內容應該根據文本特點,層層深入,升華情感,才能達到合理有效、節奏明快、循環上升的效果。
五、有效補白大智慧——有度
凡事有度,不可無視,但也萬萬不可過之。根據學生的學段特點和教學目標的界定來確定文本補白的度,應該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對文本進行補白,是對老師教學藝術和功底的考驗。抓不準或者用力不當的時候,就會出現游離課文之外的現象。因此,文本補白這一教學策略的運用一定要抓準點、補到位、把握度。
六、有效補白大智慧——有效
補白是學生思維與課文思想感情的橋梁,能縮短學生與文本的時空距離和心理距離,從而排除閱讀障礙,使學生深入文章的內核。文本補白不但能放飛學生的思維,培養想象、創造等多方面的能力,而且能使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把握文本。適當的補白可以使學生對課文有更好的理解,對課文以外的內容有更好的延伸,在延伸的同時使思想得以升華。
綜上所述,文本補白從工具性的角度上說是對學生思維的訓練,從人文性的角度上說是對文章內涵的深化。身為語文教師,就應具備一雙善于挖掘文本資源的“慧眼”,應善于抓住文本的“留白”,創造性地讓學生填補文本的空白之處,拓展、豐富文本的內涵與意蘊,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感悟文本、解讀文本,進而去感悟生活,解讀生活。唯有 “巧”補白,“勤”體驗,才能達到閱讀的真正目的。那么就讓語文文本的“空白”點在藝術的填補中深刻挖掘、豐富擴充,給語文課外閱讀注入一溪營養滋補之水,努力實現巧妙恰當的“語言補白”!
參考文獻:
[1]《走進新課程》,朱慕菊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細讀文本巧補白》,陳美玲,《語文研究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