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娜
【摘要】課外閱讀對開闊學生視野,獲取豐富知識,提高閱讀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為此,教師應從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切實加強對小學生課外閱讀地指導,這對于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來講至關重要。
【關鍵詞】小學生 課外閱讀 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106-01
課外閱讀不僅是課內閱讀教學的必要補充和配合,而且是課內閱讀的應用和落腳點。積極推進和指導課外閱讀,是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必要任務。課外閱讀對開闊學生視野,獲取豐富知識,提高閱讀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為此,教師應從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切實加強對小學生課外閱讀地指導,這對于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來講至關重要。下面就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談談淺見:
一、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的最直接、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同樣的,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1.巧用故事懸念,誘發閱讀興趣
故事人人都愛聽,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個個精神抖擻,雙耳豎立,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聽為快。隨著教師聲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節早已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令人感動、懸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當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結局之際,教師嘎然收聲無不動容地告之孩子們:故事情節交錯復雜,后面的可更精彩呢,如果你想知道更精彩的故事情節,就去看看這本書吧!學生們都被扣人的故事情節激起了濃厚的興趣,自然而然便會積極主動地去閱讀。
2.活用課本知識,引發閱讀興趣
例如:教過《魯濱孫漂流記》一文后,問:同學們,你們還想了解其他外國作家寫的有趣的故事嗎?那就去看一看其他外國名著吧,例如:加拿大作家蒙格瑪麗的《綠山墻的安妮》,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瑞士作家斯比麗的《小海蒂》。又如教過《武松打虎》后,問:同學們,你們還想知道更多有關梁山好漢的英雄故事嗎?那你就去看一看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滸傳》吧。它一定會把你帶進一個引人入勝的武俠天地;又如,學了《七月的天山》一文,問:同學們,你們還想更多地領略一下中國的大好河山嗎?那你就去看一看《中國風景名勝》吧!
二、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在課外的延伸。搞好課外閱讀,關鍵在于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使學生會讀。
1.摘錄與隨感。許多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往往過多注重書中的故事情節,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導課外閱讀時,要求學生隨時把精彩優美的詞句、片段摘錄下來,廣擷博采并內化吸收,學以致用。要讓學生養成記讀書筆記的習慣,每讀完一本,要寫下讀書心得或隨感。
2.精讀和瀏覽。讀書一般先看封面書名,再看內容提要、目錄,然后逐頁閱讀,邊看邊想,不懂之處做上記號,閱讀全書后再理清條理,思考不懂問題,掌握主要內容。對于經典作品,就要指導如何精讀。即教會學生掌握有關作品的讀法,學會摘錄好詞好句,學會做讀書筆記,學會對作品進行鑒賞、評價、背誦。例如,指導學生閱讀《我的一家》,一共讀了四次,每次都有一個要求。讀第一遍時,初步掌握整本書的內容,弄清情節發展關系。第二遍讀時,提出要求:哪些地方看出舊社會殘暴?描繪哪些光輝形象?第三遍讀時,提出要求:摘錄重點段落進行朗讀、鑒賞、背誦。第四遍是復習性的讀,要求說說讀了這本書以后的收獲,并寫讀后感。這種閱讀不受時間限制,比較輕松,而且故事性強,有很大吸引力,閱讀速度加快,讀后掩卷而思,也有 不少可回味的東西。
三、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習慣是一種高度自覺的自動化的行為,一個人一旦形成某種習慣,將會使他們受益終生。所以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認真讀書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積極動腦思考的習慣、愛護書報的習慣、用眼衛生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等。這些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不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對他們將來的發展也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發揮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