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蘭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逐漸深入,如何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師的價值追求。課堂提問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手段,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技能是小學數學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技能,而小學數學教師的提問技能能否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直接影響著小學生的學習情況。
關鍵詞:課堂提問 靈活性 趣味性思考性邏輯性開放性
在當前如何實施好素質教育,如何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功能,如何使課堂提問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起到應有的作用,這都需要教師掌握好課堂提問的策略。
第一,課堂提問要具備靈活性。
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這就要求教師的提問要靈活應變。如,一位教師教了整數減帶分數后,要求學生做5-(2+1/4)等于多少。有一個學生只把整數部分相減,得出3+1/4;另一個學生從被減數中拿出1化成4/4,相減時5又忘了減少1,得3+3/4。在分析這兩個學生做錯的原因并訂正后,教師沒有到此為止,而是提出:如果要使答案是3+1/4或3+3/4,那么這個題目應如何改動?這一問,立即引起全班學生的興趣,大家紛紛討論。這一問題恰恰把整數減帶分數中容易混淆或產生錯誤的地方暴露出來,這種問題來自學生,又由學生自己來解決的方式,不僅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課堂提問要有趣味性。
提問設計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時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學。 兒童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好玩,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兒童文化,采用講故事、猜謎語、游戲、比賽等形式,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的實物內容聯系起來,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團,形成懸念問題。如果一堂課的提問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必定消弱課堂教學的效果。比如,教學圓的認識,講完新課后,鞏固新知時運用多媒體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動物王國舉行騎車比賽,小熊的車輪是正方形的,小猴的車輪是圓形的,小象的車輪是三角形的。它們同時、同地、同向出發。教師引發猜想:“誰先到達終點呢?”這樣的提問形象直觀,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這樣聯系學生實際的提問,能喚起學生已有經驗并展開聯想,引人入深,扣人心弦,使學生積極投身到問題解決的情境之中。
第三,課堂提問要有思考性。
教師要在知識的關鍵處、理解的疑難處、思維的轉折處、規律的探求處設問。在知識的關鍵處提問,能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幫助學生掃除學習障礙。在思維的轉折處提問,有利于促進知識的遷移,有利于建構和加深所學的新知。如,教“圓的面積”時,教師組織學生直觀操作,將圓剪開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并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這里知識的內在聯系是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圓的面積有什么關系?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是原來圓的什么?為了適時提出這兩個問題,教師先讓學生動手操作,將一個圓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教師提出:
①若把這個圓平均分成32份、64份……這樣拼出來的圖形怎么樣?
②這個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就是圓的什么?
③那么怎樣通過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學生很快推導出:長方形面積=長×寬圓的面積=半周長×半徑=(2πr/2)×r=πr[2]在規律的探求處設問,可促使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思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學習新知識,得到新規律,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第四,課堂提問的邏輯性。
教師所設計的問題,必須符合小學生思維的形式與規律。設計出一系列由淺入深的問題,問題之間有著嚴密的邏輯性,然后一環緊扣一環地設問,從而使學生的認識逐步深化。如教“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可以這樣設問:
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已學過的什么圖形?
拼成的圖形的底是原來三角形的哪一條邊?
拼成的圖形的高是原來三角形的什么?
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圖形面積的多少?
怎樣來表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為什么求三角形面積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這樣的提問既有邏輯性又有啟發性,不僅使學生較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而且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五,課堂提問要具有開放性。
開放的課堂提問就是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積極探究知識的心理狀態,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求知欲越強的學生,就能更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知識。同時還能引起全體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濃濃的探究興趣。
又譬如,想一想,1億有多大?這個問題可以設計探究式課堂提問:1.想象1億究竟有多大?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去大膽猜測1億這個數; 2.緊接著又提出第二個探究性問題:①“1億”張數學作業本紙,摞起來有多高?②能否直接量出有多高?怎么辦呢?有的小組托腮苦想,大膽猜測(估計);有的小組討論,去想、去量1億張數學作業本紙中很小一摞(就是將1億張數學作業本紙分成許許多多等同的小疊,即可量1000張、10000張報紙的厚度,從而推算出1億張數學作業本紙摞起來的高度)。哇!真是不得了哦!很多同學都睜大了眼睛……這就能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驗證求真的強烈欲望,這種開放性、探究性課堂提問,不但沒有限制學生思維及想象能力,而且還更會激發學生探索欲望,真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p>
總之,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教學工作者根據所處實際環境不斷總結和改進。在新課標的引導下,課堂教學提問是與之相適應,為其服務的重點之一,要求教學工作者不斷地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深入了解,全面把握整體學生求知心理,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計、去探究、去挖掘更好、更富有創造性的課堂問題,是咱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
參考文獻:
[1]曹歡.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技能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渤海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