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燁
【摘要】初中化學教學作為新課標中教學課程中重要的組成成分,其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探究生活的能力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但是從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在當前初中的標準課程指導下的元素化學教學問題是存在問題的。基于此種情況,本文主要對課標下初中化學教學策略進行了比較深刻的分析,對我們后期的化學教學提供建議。
【關鍵詞】課程標準 初中 化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185-01
引言
所謂課堂教學,是指在上課期間老師與學生之間,按照備課計劃,有序有章節的進行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相切合的過程,是指導學生學習知識,運用語言表達知識,選擇適當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和接受教育的過程。隨著新課標的要求不斷加強,對老師自身的教學要求也有所提高,既要求老師不斷接受學習新知識,也要求老師在對學生的教學能力有所提升。高標準的教學要求是對未來化學的發展打下基礎。
一、課程標準指導下的常見問題
(一)探究活動設置的不適當
目前的化學課程中準確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等,單一的設置了“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發展科學探究能力”“學習基本的實驗技能”“完成基礎的學生實驗”四個詳細小主題,這樣一來,將學生動手探究科學的本質變成了單一從課本上獲取空談知識的現象。這種課表設計方式,無異于將硬知識強加于學生的學習中,忽略了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這一定義。另外,課本中實驗設計的不適當也是降低化學學習效率的原因之一,如在判斷對燒杯中氧氣存在的類似試驗中,老師基本上都是將詳細所用實驗用具和條件等直接告知學生。這對學生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有弊的,這種教學方式將學生的思想禁閉在一個空間里,不利于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二)學導教案的不適當
“學導教案”是一種教學的新模式,其目的就在于引導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以導案為依據加上老師恰當的指導,師生共同學習進步。而當前的情況卻與理論相違背,主要在于老師沒有適當科學的教學方法,僅讓學生自學教案,根據學生尚不成熟的理解能力,缺少必要的指導必然是事倍功半。另外,我國的大多數學生習慣了接受課本上直接的知識,對做實驗有一定的抗拒心理。因此,老師不僅要使自己的教學與教案相結合,還要制定吸引學生興趣的高質量的學導教案。因此,適當的學導教案對于學生學習好壞的影響是巨大的。
二、相關教學問題的解決方案
(一)教師帶動學生做實驗
面對學生不愿意主動進行試驗的現象,授課教師可以帶動學生進行有關課程實驗。當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有所提升的時候,教師可以相對放松,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密切合作,以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帶動實驗能力差的。例如用制取氧氣為例的實驗,教師做簡單指導,學生由團隊合作或者自己獨立思考進行實驗測出氧氣的相關性質。這樣一來,學習化學由被動型變成了自主性。另外,大多數化學實驗都是存在一定風險的,學生可能處于膽怯不敢大膽嘗試,而老師能夠在場指揮,對學生們來說也是一種鼓勵和安全感的來源。從心理學角度證明,老師引導學生做實驗,能夠有效消除學生對化學實驗的抵抗心理。
(二)組織學生多進行相關課程的社會實踐活動
面對學生的動手實踐的能力較差的問題,老師在教學方面可以把單純的課堂教育改為課堂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將化學知識原理的分析過程轉換為有動手實踐得出的相關結果。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有更明確的見解,有助于記憶和創造力的培養,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提高。
(三)以學生之間強弱搭配的方式進行教學
針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強弱,可以通過讓學生與學生之間自我互補搭配的方式進行學習和實踐活動。教師帶領學習好的同學對學習相對較差的同學進行問題解釋和課后習題的幫助,積極樂于幫助學習差的同學找到其中的重難點。這樣的搭配方式有很多優點,比如說能夠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使日后的學習更加融洽,提高學習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同時幫助學習好和學習差的同學同時取得進步,使班級的成績有所提高。
結束語
初中階段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程,作為一名教師要積極幫助學生對初中的學習充滿信心和興趣,幫助他們走好這一步,促進初中生在未來學習的發展。在日后的教學中,我們應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為基礎化教學提供相應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1]于水英. 初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途徑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1-4.
[2]江軍.思維導圖在初高中化學元素化合物知識點教學銜接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3]陳淑清. 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與課程標準一致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