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蓉華+呂燕梅



【摘要】傳統的期末閉卷考試形式主要側重于對基礎理論知識點的考查,學生雖然通過了考試,但并沒有真正掌握和運用課程知識。為了培養軌道交通企業需要的人才,《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課程改變傳統的考核方法,運用“M+N”過程化考核,將學生的學習成績分布到各個教學模塊之中,針對每一個教學模塊內容來設計相關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 安全管理 過程化考核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256-01
1.課程性質與目標
《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課程是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較強的專業核心課程,是城市軌道交通運輸領域各類從業人員必須掌握的專業素質課程。該課程在講述安全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闡述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管理、運營安全技術、事故處理與應急救援等方面的知識,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的應急處理能力和專業綜合素質[1]。課程目標為主要培養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人才,要求學生掌握城市軌道交通的安全基礎理論知識,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技能。
2.“M+N”過程化考核設計思路
本課程考核的設計思路是以就業為導向,根據交通安全專業所涉及到的基礎知識內容,分解成若干教學模塊,在理論講授、知識競賽、校內實訓中學習及提高實際操作技能,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整個課程內容的知識介紹以夠用為度,實訓操作技能力求熟練。教學方法上,將傳統的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協調應用,強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重視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課程實施中,利用“雨課堂”教學平臺,進行過程化考核,并采用多媒體教學、實例教學法、案例分析、實訓指導、知識競賽等形式,針對每一個教學模塊內容來設計相關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
3.“M+N”過程化考核在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根據目前我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現狀,結合本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將課程內容進行二次劃分,將其設置為三個教學模塊:安全基礎理論知識、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相關政策及法規模塊、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技能模塊。并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實際崗位要求,對本門課程實行“3+3”過程化考核。第一個“3”是指三個教學模塊,分別為安全基礎理論知識、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相關政策及法規、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技能;第二個“3”是指三個教學模塊所對應的考核方式。
3.1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知識模塊
這一模塊知識點較多,采用講授與演示教學法,同時結合國內外發生的真實城市軌道交通安全事故進行案例教學,通過視頻、圖片的形式進行展現,最后以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知識競賽進行考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2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政策及法規模塊
本模塊知識點不難,但是比較重要,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辦法》、《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安全質量管理暫行辦法》的講授,讓學生掌握行業內的基本法律法規知識,并運用“雨課堂”平臺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考核。
3.3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技能模塊
本模塊知識點難度較大,采用講授與演示教學法,通過對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技術、城市軌道交通應急救援、軌道交通事故及事故處理等知識點進行重點講授,并綜合運用OCC實訓平臺對城市軌道交通行車事故進行模擬教學。
4.小結
傳統的《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的考核方式為平時考核加上期末閉卷考試的形式。平時考核主要側重于對課堂出勤與課后及課堂作業的評價,期末閉卷考試側重于理論考查。這種考核方式能考查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很多學生為了通過考試,只在考前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雖然通過了考試,但并不使學生真正掌握課程知識。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與運用,真正掌握相關專業知識,本課程改變傳統的考核方法,運用“M+N”過程化考核,將學生的學習成績分布到各個教學模塊之中,并利用“雨課堂”教學平臺,采用多媒體教學、實例教學法、案例分析、實訓指導、知識競賽等形式,針對每一個教學模塊內容來設計相關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
參考文獻:
[1] 耿幸福,寧斌編.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第2版)[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侯蓉華,女,1980年出生,研究生學歷,現就職于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研究方向:鐵道運營管理、鐵路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投融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