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國
摘 要:在計算教學中,思考是教學的核心,首先要給予學生思維充分的解放,其次是算理的掌握,通過各種手段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程度,從基礎培養的角度為計算實際演練打好基礎。最后是通過計算訓練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一種良好的習慣養成可以使學生受益終身。
關鍵詞:方法探索;計算教學;新課改
小學數學教學作為基礎性學科,在眾多科目中始終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而計算教學又是數學教學中的重點部分,一直以來是教師和學生們投入較多課時來進行學習的。一年級計算教學是整個計算教學系統部分的起點階段,教學效果的有效性特別重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教學課時逐漸減少,而教學內容卻相對較多,課堂上進行計算演練的時間越來越少,計算教學開展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如何有效地開展計算教學,成為了小學數學教師不斷探討的焦點。
一、目前計算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課時減少帶來的演練不足
新課改的實施,使教學課時明顯減少,然而教學內容卻相對較多,在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課時緊張的原因,計算演練被理論教學大量取代。教師也只進行計算的演示,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詳細的算理講解。這就使得很多學生對計算的解題過程理解不透徹,再加上對小學生而言,他們沒有形成自學的能力,因此,計算對他們而言是一項很枯燥的學習,從而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能夠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計算的習慣性訓練,也使很多學生因此而養成了不良的計算習慣。這些弊端都是由于有限的課時時間所帶來的計算教學難以開展的典型因素。
2.心理影響
小學生接受的教育屬于啟蒙教育,一方面,要對小學生進行學習習慣養成的引導與思維習慣的訓練;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啟蒙教育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是一門理性思維與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科,同樣是伴隨人們成長的終身教育學科。在小學的啟蒙階段,如果不對學生進行很好的引導和啟發,將會對學生今后的數學興趣產生較大的影響,從而在學生發展的道路上造成阻礙。很多學生受注意力、思維、記憶、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干擾,而對計算教學表現出缺乏興趣的狀態。計算是細致學習范疇的內容,需要較強的注意力配合已掌握的數學知識來進行解答,因此,感知不正確、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出錯或者思維不清晰等任何一種干擾因素都會影響到計算教學的學習。究其根源,是由學生自身的心理因素所造成的。
二、提高小學生計算教學效果的幾點建議
1.多方法開展計算教學
計算教學是一個很寬泛的范疇,其中不僅包括傳統意義的筆算,還包括口算。對口算訓練的強化,也同樣是計算教學的一部分。從算理教學的角度入手,口算是對小學生說算理能力的一種鍛煉,張口說的過程同樣表示了學生的思維過程,采用說的方式將會對學生的思維展示得到更加直觀的了解。開展口算教學,能夠通過說的方式直觀地檢驗出學生對算理的掌握程度,從掌握口算方法做起,進而提升口算的能力。速算、心算等都是計算教學的重要方法,盡管口算的效果更加直接,但速算與心算同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計算習慣與能力,只要教師能夠進行較為吸引力的教學,對學生加以指導,都可以作為計算教學的重要手段,多方面的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2.組織多樣化計算訓練,激發計算興趣
計算教學的過程與演練過程都相對枯燥,特別是對小學生而言,在他們的興趣領域內通常會覺得計算很乏味,不如其他生動的課程接受起來更加新奇、有趣。計算帶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小學生的年齡段,對抽象概念的理解是有限的。因此,需要開展多樣化的計算訓練,例如采用游戲、競賽等方式,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另一方面可以將抽象化的計算變得更加具體和形象。采用卡片進行分組的限時計算來開展計算競賽,可以增強學生的競技能力,同時在小組間的共同協作模式,也能夠使學生間進行計算習慣的修正。聽算、口算等多種形式的訓練,可以綜合的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對計算的興趣,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3.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計算能力的提高必須要有良好的計算習慣作為基礎,計算習慣包括仔細校對習慣、認真審題習慣、端正書寫習慣、主動驗算習慣等。通常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心思不夠細膩,就很難養成仔細校對的習慣,因此,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從計算抄題做起,并對抄題的差錯率有所要求,學生可以放慢抄題的速度,但要降低差錯的發生,從而逐漸養成仔細校對的習慣。審題是解題的先決條件,只有進行了認真的審題才能夠保證解題思考方向的正確和方法的得當,因此,審題過程中要注意數字與符號的聯系,為下一步計算打好基礎。格式規范、字跡端正是進行書寫的起碼要求,同時也是學習態度的體現,培養端正的書寫習慣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認真程度。此外,在教學中教師同樣要注意對學生驗算方法的傳授,從逆算、估算等方式入手,養成自我檢驗的習慣,監督學生進行計算后的主動檢查,保證題目的正確率。
4.重視算法多樣化的培養
每一道數學習題的設計都是配合該階段算理要求的,因此,在進行有針對性的計算訓練基礎上,要對學生進行算法多樣化的培養,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嘗試。再能夠運用一種算法得到正確結果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發散思考,尋找其他的解題途徑,這也是新課改要求中的一個閃光點。計算教學并不是將學生集中在同一個計算模式下進行解題的訓練,與之相反,計算教學只是培養學生的一種能力、習慣,進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計算方法去進行解題。提倡算法多樣化是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表現,同樣也是尊重學生思維的體現,每個學生的思維結果都是學習過程中的寶貴財富。通過對不同方法之間的比較,可以使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表達、討論、講解的方式得到自我的提高,從而進一步深化思維,得到本質上的提高。
總之,在計算教學中,思考是教學的核心,首先要給予學生思維充分的解放,其次是算理的掌握,通過各種手段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程度,從基礎培養的角度為計算實際演練打好基礎。最后是通過計算訓練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一種良好的習慣養成可以使學生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武維民.在小學計算教學中如何有效實施“算法多樣”[J].教育科學研究藝,2008,(12).
[2]孫敬彬.“深度練習”在小學計算教學中的意義與構建[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