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孫家靖+劉盼+孫嬌
【摘要】 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創新性、高成長性及低的風險承擔能力,決定了其融資不僅具有一般企業融資的性質,更具有特殊性?,F在政府需要根據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特點,設立適合它發展的體系,同時根據我國的特殊情況和社會的制度給予他們一定的幫助,這樣才能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 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融資結構
中小企業通過資金來源的結構和比例來構建資金的融資結構。就像一般企業,融資的資金基本分為為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但是,就算這樣這兩種資金在籌資方面還是區別很大,不僅如此,由于中小企業存在初建期到成熟期等不同階段,因此,他們的融資結構又呈現出相當復雜的階段性特征:根據企業成長階段的不同,那么企業的融資系統結構也會不同。
一、從融資渠道角度分析我國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一)間接融資
商業銀行貸款在我國中小企業融資資金中還是占得主流地位。這幾年,大部分金融企業為中小企業用了專門的政策,根據創新性中小型企業的她點,銀行也根據其特點也作出相關的業務,并且從貸款增長結構來看,投向中小企業的資金也在慢慢增加。
間接融資中的銀行信貸以銀行信用為基礎,風險較低些,融資成本也相對低些。一般來說英航信貸分為兩種: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兩次方式在借款方面條件基本相同,這兩種信貸方式對中小企業的優點在于:(1)貸款籌資時間較快,貸款時間短,程序比較簡單,獲取資金速度快,(2)資金成本低,這樣中小企業在初期時不用承受太大的企業實際成本負擔同時與股票債券相比利率也較低,所以籌資費用低。(3)信貸借款彈性大,中小企業可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直接商議借款金額和還款時間,如果發生突發事件也可以與銀行商討更換還款時間變更借款數量等。(4)中小企業可以通過信貸與債券一樣發揮財務杠桿作用。不過也存在一些的弊端,比如說籌資如果是長期借款的話融資限制較多和籌資數量不如股票債券等。
事實上,融資租賃不僅是一種融資手段,也是一種企業技術設備改造手段,他對于創新型企業的發展和推進企業生產管理有巨大的幫助。西方發達國家的大部分的生產設備都是租賃來的,像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比起他們來,這方面更加薄弱,所以我們更難獲得銀行的資金,因此我們應該和他們一樣采用租賃的方式。政府也應鼓勵租賃公司的發展,通過設備租賃和設備貸款的形式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
(二)直接融資
中國人民銀行的發言人曾經在國際研討會發表過這樣的觀點:中小企業之所以融資問題難以解決,是因為我國的直接融資渠道狹窄。這就是我們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股權融資是一種主要的直接融資方式,股權融資指的是企業以社會公開的方式向社會上的所有投資者出售股權進行投資。包括發行股票等但是直接申請發放股票卻又這幾點要求:(1)公司的生產經營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2)公司發放的普通股只能有一種;(3)在公司人擬發行的股票總額中,發起人認購的部分不少于3000萬;(4)向社會發行的部分不少于總額的25%;(5)發行人在三年中沒有重大違法現象;(6)證券會規定的其他條件。這樣的股權融資的特點在于:(1)可以長期持有;(2)獲取經濟利益并承受相應的風險;(3)出股票投資外,長期股權投資通常不能隨時出售;(4)長期股權投資相對于長期債券投資而言,投資風險較大。
我認為只有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同時發展才能使市場結構穩定,讓經濟能更有效的分配從而提高資金效率更好的做到創新型企業直接融資問題。
二、我國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
造成我國創新型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分工的不發達與協調失靈。我認為企業的融資困難融資難是我國創新型中小企業現在的主要問題,目前我國大部分的融資資金只能靠自己,只有少部分的企業可以拉到銀行貸款,甚至更多的中小企業考的更多是民間金融組織融資。
從問卷可以看出有近7成的中小企業主要靠的是自有資金,只有少數占25.1%的資金來源于銀行,還有10.7%的選擇了民間金融組織。流動資金也呈現和固定資金一樣的趨勢,中小企業同樣是依靠自有資金,銀行次之,民間再次之。
(一)問題是在中國經濟轉軌時期分工的不發達與協調失靈導致的在改革開放時期,中國是用經濟手段模仿蘇聯的經濟體制導致了輕工業、服務業和農業處于空置狀態,同時由于市場排擠的因素產權也處于空置狀態。所以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交易費用會顯得很高,所以逼迫中小企業進行貸款,同時金融企業還是國家壟斷的,中小企業因此要花費更高的成本,從而增加融資難度
(二)外部融資困難,信息的不對稱。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在信息缺乏的角度來看,投資在信息稀缺的情況下,投機的沖動使信息壟斷者不會按競爭規則辦事,市場參與者也不可能做出符合實際的最大化決策,因此資源不能被最有效利用。這些現象和問題扭曲了市場經濟中利益最大化原則使資源無法最佳配置。這樣會使財務狀況缺乏透明度,銀行只能增加成本,否則無法甄別出企業的好壞另外缺乏抵押資產等原因,導致自身信用等級較低,也難以找到符合要求的經濟擔保人。
(三)高昂的融資成本。昂貴的融資成本讓很多投資者都望而卻步,而且銀行對貸款的投資要求很高,所以很多的中小企業很難獲得融資的機會。同時股權投資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十分嚴格,我國的債券市場和債券評估系統不夠完善,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并不是好事。中小企業一般來說比較大企業,雖然貸款額度較小,但是貸款的頻率很高,這樣的話銀行只能通過加息的方法來解決,然而這樣的情況只會使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更高,這樣一步步的惡性循環才導致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
參考文獻:
[1] 林毅夫,李勇軍.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1(1)
[2]陳曉紅.中小企業融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3]陳曉紅.我國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現狀及其對策研究問題[J].金融與保險,2002(1)
[4]慕繼豐,馮宗憲.哪種金融體制更有利于經濟增長[J].世界經濟,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