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然然
摘 要:中國評劇藝術和其他古老的戲曲藝術一樣,面臨很多發展問題,本文就評劇的發展現狀進行論述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評劇;現狀;發展
評劇藝術是在大約1910年左右在河北省東部的灤縣、豐洞、遷安、玉田、樂亭一帶農村,從對口的蓮花落、蹦蹦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并逐步變成為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又于1923年左右正式改名為“評劇”。新中國成立以后,評劇的創作與發展進入了一個相對繁榮的時期,它貼近生活、服務社會、表現形式活潑、反映現實生活。評劇它從誕生之日起就以濃郁的鄉土氣息、通俗易懂、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和優美動聽的唱腔反映生活,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不難看出,評劇藝術在發展過程中,是經過不斷革新而發展起來的,就此我以評劇藝術的發展來談幾點淺見。
一、師資狀況的薄弱
老藝術家的傳承。解放初期,評劇表演藝術家魏派創始人魏榮元老先生大膽嘗試、革新,他在創作評劇二六板的唱法基礎上吸取了京劇花臉的唱法,從而解決了評劇的花臉形象,評劇的表現題材得以拓展,在現代的題材中,花臉可能表現領導干部,也可表現性格粗獷的人物形象,從此結束了評劇中小生、小旦、小丑一統天下的局面。評劇的馬派藝術、新派藝術、花派藝術等也同樣為促進評劇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老一輩藝術家們的職業精神值得我們后人學習,現在劇團內所演出的劇目中,如《馬寡婦開店》《花為媒》《謝謠環》等,具都是老藝術家們所創造、傳承下來的藝術精品,我們要勇于繼承老藝術家們所創造的藝術財富,讓這些藝術財富得以繼承、發揚。師資水平參差不齊。受當前形式的影響,年輕的戲曲演員練功的積極性不高,排練的熱情不夠,喜愛或一心鉆戲的演員甚少,老藝術家們所創造、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不能得以及時繼承、發揚保留并促其發展,更由于當下青年演員的專業技術不過硬,因內行當不全等因素,促使團里的一些優秀劇目隨著老藝術家的退去,可以說到了一種青黃不接的局面。
二、青年演員的職業技能急需提高
劇團現狀倒置青年演員精神匱乏沒有歸屬感。改革在即,對于劇團現在的狀態演員們從心底深處缺乏安全感,對于劇團的今后發展心存疑慮,沒有歸屬感受,很多從業人員主動或被動地放棄了評劇陣地。老實說,劇團現在的狀況確實很難,演出市場缺乏,又面臨體制改革的大氣候,才倒置青年演員職業精神的匱乏。我們要及時的端正工作態度,扭轉局面,評劇藝術不可做無源之水,無根之木。追求高素質信心堅定。我們一定要樹立信心,困難是暫時的,形式越艱難我們才要更堅持。在這種關鍵時刻我們最重要的是要激發青年演員支持參加改革創新,投身評劇事業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一切有利于評劇藝術創造的活力競想迸發,讓一切有利于藝術創造的源泉充分涌出。
三、隊伍結構
進入20世紀八九十年代至21世紀初期,文化藝術走進多元化,面臨市場的萎縮,評劇在觀眾的傳播中斷層了,評劇后繼乏人。行當不全,后勁不足。劇團內的行當不全,青年演員后勁不足著實令人擔憂。因此,我們要注重培養演員的文化修養,提高整體素質。青年演員要認真對待藝術,好好練功,有了扎實的基本功,才能排出好戲,除業務上讓年輕人知道上進外,還要讓他們知道一出戲它不僅需要主演、配角之間紅花綠葉的襯托,還需要有編、導、音、美的配合。我們要時刻培養演職員的集體感、榮譽感,培養他們的耐心、愛心、熱心,也可以說是藝德的培養,讓演員懂得,萬事德為先,好好做人、好好演戲、是做演員的根本。評劇藝術具有戲曲舞臺表現形式的獨特性,那么劇本創作再好,再深刻,演員們在舞臺上所呈現出來的“玩意兒”不好,戲還是不行。不難看出,好的戲曲演員在表演時大量包含了劇本所根本沒有寫到的豐富文學內容。提高文藝工作者的文化修養和業務水平是做好一名演員的基礎,具備了以上素質才能在表演時做到結合自身的條件擇善而從,加以融合,化為己有,才能形成超越的表演體系。評劇藝術劇作的創作力不足。評劇藝術如今雖然處于這種不景氣的狀況,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也許并不是一件壞事,因為世聞的任何事物都是通過外來的因素而產生變化的。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評劇藝術是戲曲百花園中的一朵鮮艷之花,經過不斷的革新,豐富與發展,一直繼續到現在,表現出了它的旺盛、頑強的生命力,從2006年我們參加了中國地方戲優秀劇目展演中,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戲曲的繁榮與發展,今天,我們肩負著不斷豐富、革新與發展,保持住戲曲旺盛生命力的責任,要想創作出更誘人的藝術特色,除對接班人的培養、引導之外,評劇劇作的創作更為重要。劇作者的作品不但要求形式上與時俱進,還要占有很廣的市場份額,其實市場份額就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四、評劇藝術發展要以人為本,立人為本
各行當一起抓,大力提高專業水平。一個劇種出現諸多觀眾喜聞樂見的劇目與演員是非常可喜的,說明了這個劇種是繁榮的、發展的。在解放初期,評劇老藝術家們煥發了青春,積極投入到了評劇革新與發展之中,為評劇的繁榮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那么現在面臨體制改革的今日,我們又當如何推動評劇藝術的發展與優秀評劇后人的涌出呢?現在由于人才的缺乏劇團的很多劇目難以恢復、保留,面對新的劇目,不能得已完美呈現。因此劇團要廣泛的培養各個行當的演藝人員,除了紅花之外,綠葉的培養也勢在必行,要普遍提高演員的專業技術水平。為劇團的青年演員創造演出機會,為演員創作作品。對于有演唱特色的演員要根據他的自身條件以及觀眾對他的喜愛,適時地為他們安排能夠發揮其長處的劇目,給青年演員創造演出機會,創造演出條件,爭取演出市場,讓新一代最大限度的掌握、承載我們評劇的音樂唱腔、表演手段及傳統劇目,讓青年演員活躍在舞臺上,讓他們在實踐中得到歷練,得到成長!除劇團自身爭取市場外,更需要政府的支持與投入,讓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們感受到努力繼承傳統,提高專業水平的壓力和動力!
總之,評劇藝術的發展就同于其他的藝術門類一樣,都面臨著生存時機,生存環境的問題。要發展評劇藝術就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大力創新,在創新的基礎上注重繼承。我相信我們的評劇藝術在改革的大潮中,在老藝術家協青年演員的不懈努力下一定會走出低谷,贏得它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