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陽
摘要:價值觀,一直是人類生活實踐中的永恒主題。自人類起源伊始至今的勞動實踐中,人的對象性活動表現出了人類生存強烈的目的性,不僅有物質方面的追求,也包括了對生存意義的追求,也就是人生價值,即人生目的。因此,價值追求也就成為了人的本質特征。探尋我國精神文明的建設與發展,無疑價值觀始終是核心的話題。尤其改革開放以來,受多元文化影響,價值觀教育,尤其是核心價值觀教育成為了我國教育界尤為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新形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小學
人的核心價值觀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長期的教育和各方面共同影響下逐步形成的。而核心價值觀又是一個社會中占統領地位、起支配作用的價值理念,是取得社會認同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在對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大意義的論述中指出“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雹俣W生作為民族和祖國的未來,決定著整個社會未來的價值取向。因此,在小學階段推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尤為重要。
一、新形勢下推進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意義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樹立小學生共同的思想道德的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實現中國夢就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而我國有56個民族,14億多人口,要把人們的思想意志凝聚起來,沒有一個有效發揮統攝作用的核心價值觀,那是不可能做到的。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學校是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小學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啟蒙階段,也是核心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可塑性非常強,若在這一時期幫助他們形成符合國家及自身發展的良好觀念,對于他們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他們又將擔任主力軍,不但要讓他們掌握知識和技能,更為重要的是讓他們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理念,更自覺地把個人夢想與中國夢相結合。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小學生樹立實現中國夢的共同思想道德的基礎。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了小學生道德教育的目標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揚的就是一種德,一種個人之德,社會之德,國家之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則不立。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是一個人成長道路上重要的奠基時期。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發展不能脫離了社會,社會的進步也需要依靠人類實踐改造。雖然衡量人與社會發展過最主要標準是生產力的發展,但生產力卻不是唯一的標準,文明的進步也表現在人類道德水平的提升和社會文化的進步。個人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而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則是個人發展的前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日常生活和道德實踐層面為個人道德建設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另一方面,個人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成為了社會和諧進步的重要體現,是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的道德保障。新形勢下,受貨幣的強大沖擊,人們思想道德的防線顯得過于脆弱。因此,在人生道德觀形成的初級階段——小學開展價值觀教育就先得尤為重要。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新形勢下為我們的小學道德教育明確了目標,指明了方向。幫助小學生“立德”,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當今世界,各國經濟相互融合卻又相互競爭,不同的文化相互借鑒的同時卻也相互激蕩。新形勢下,中國將以怎樣的姿態和形象站在世界舞臺上,不僅僅取決于我們日益強大的經濟實力,同樣也取決于強大的文化影響力,而這種文化影響力的核心就是價值觀。如今,互聯網等大眾傳播媒體的飛速發展,使信息的傳播更加迅速,各種思想觀念傳播的渠道更加多樣。而小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并不健全,很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響,形成不符合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因此,在小學階段推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來抵御不良信息的侵害,健康成長成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二、新形勢下推進小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原則
教育部在《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中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當充分體現時代性,加強中小學德育的薄弱環節;準確把握規律性,改進中小學德育的關鍵載體;大力增強時效性,夯實中小學德育的基本保障。”②與科學教育、知識教育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具有穩定性、持久性、歷史性、選擇性、主觀性五個特點,而在小學階段的核心價值觀教育不但要遵循這五大特點,還應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中共中央辦公廳在《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理想信念為核心,堅持聯系實際,堅持改進創新,區分層次和對象,加強分類指導,找準與人們思想的共鳴點、與群眾利益的交匯點?!雹塾纱丝磥恚七M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整體性原則
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發現,其內容都是相互支持的。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三個倡導”的內容體現了國家的價值目標,社會的價值取向和個人的價值準則三者的有機統一。他們相輔相成。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為一個整體,若一個國家貧弱,獨裁專斷,愚昧野蠻,那這個國家就無和諧可言;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同為一個整體,試想如果不從小學生入手,培養他們自立的人格,傳播自由的精神,那他們長大后就很難成為恪守平等,捍衛公正,維護遵守法治的人;同樣,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也是一個整體,一個不愛國的人,他就不會對國家的事業盡責,樹立誠信人格,友善待人,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
小學展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當提出并遵循“整體性”原則。因為在3個層次、12個范疇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不同的層次或同一層次不同的價值范疇之間存在著各種內在的聯系,在教學時必須整體設計,協同推進,而不能選擇性或斷裂式地進行。endprint
2、行動性原則
價值觀是行為的內在動因,是指導著個人從事各種行為的正當性原則,也是評價社會事件是非曲直的標準,不可能抽象的存在,必定體現在具體的行為當中。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認知領域的學習,必須結合相關的情景下的各種行為來進行。例如“誠信”教育,我們不能單純的停留在概念上的理解,應滲透進小學的日常活動當中,如班會、研究性學習以及歷史、語文等常識等學科中,使青少年從小樹立誠信是立身之本的信念。引導青少年走出書本,走出學校,走進社會,通過自己的行為,知道小到人與人之間的約定,大到國與國之間的約定,都必須講誠信。若一味追求個人利益,而忽視了誠信,那在獲得利益的同時,也將丟失道德、良心、人格、親情、朋友,甚至會因違反法律而失去自由。一句話,一件事,一個舉動都應從小嚴格要求自己,誠信一旦丟失就再難樹立,即使改過自新,也無法消除別人心中的懷疑。只有通過形式多樣的實際行動,小學生才能對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傳統德育教育中的知行脫節的問題。
3、層次性原則
青少年時期是學生形成世界觀、價值觀的階段,因此,小學應根據他們的年齡階段、認知差異、社會經驗,體現層次性,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針對性,設計出階段性、銜接性和連續性的學習內容,提高學習的有效性。以“自由”為例,小學階段建議分成三個階段:低段(一二年級)、中段(三四年級)、高段(五六年級)。低段應該圍繞自主意識的樹立和習慣的培養來展開,能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段則可以在培養孩子養成自我人格的同時,能懂得自由是建立在一定的規則、紀律的基礎上的,自由是有條件,限度和責任的;而高段,由于孩子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對于自由的理解,可通過語文、地方課程等課程的教學,來了解一些英雄為了人類的自由而進行的一些斗爭,初步的有熱愛自由的意識。通過這種階段性又有系統的對小學生進行自由的教育,由己及他的一個切身感受才能使自由精神深入青少年內心,才能在生活中樹立理性的自由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12個范疇都應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認知水平和社會交往能力的差異來制定相應的目標、任務、內容和行為要求,從而形成一個循序漸進,有層次性的螺旋上升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體系。
4、協同性原則
學校是學生價值觀教育的主戰場,但并非唯一渠道,家庭、社會、媒體及自身體驗等都有可能形成不一樣的價值觀,而這些來自不同方式所產生的價值觀并不一定是相統一或協調的,有些因素在相互作用下甚至會產生矛盾。這對是非判斷還不健全的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在小學階段推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還應遵循協同性原則。至少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協同:首先是學校內部的協同,無論是從管理者到教師,再到后勤服務人員都應從上至下的在日常教學生活工作中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言傳身教的對孩子們進行教育;其次是家校協同。在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家庭教育也尤為重要,學??梢酝ㄟ^建立家長委員會、開展家長會等方式爭取家長的參與和支持,充分配合開展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最后是學校與社區、社會機構等之間的協同。在國家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背景下,各地地方政府、社區、媒體、網絡等,都在積極踐行和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校應協同各個社會機構,樹立報道身邊的榜樣,營造一個良好的價值風尚,構建一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學習環境。從而解決了傳統觀念中的社會中的負面價值觀抵消了學校所開展的正面價值觀教育。增強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豐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資源,形成一個由內至外的良好學習氛圍。
三、新形勢下推進小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
新形勢下推進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選擇行之有效的育人路徑,既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陣地作用,也要重視其他路徑的協同作用。構建教學、實踐、文化、榜樣等多位一體的教育路徑。
1、發揮課堂教育和教學活動作用
在新形勢下對小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首先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充分挖掘現有教材的教育資源,如:《品德與社會》、《語文》等,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科學的認知、并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日常的課程教學活動中,切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入學生的心里。其次,在對小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時要積極發揮少先隊組織的作用。通過舉行各種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中隊活動,對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能通過多樣的實踐活動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切身的體會,不再對這24個字單純的只是機械記憶。
學校其他課程教學對幫助學生深入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充分發揮其他課程的協同教育作用,把這一價值觀融入到各學科中。同時,運用核心價值觀對學生感興趣、關心的社會問題進行解惑和教育引導。
2、有效結合文化教育活動
新形勢下,學校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的同時,深入挖掘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抓住小學生的年齡心里特征,從情感體驗為主的情感認同和榜樣學習為主的外顯認同入手。一方面,通過生活實踐體驗來促進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如涉及與傳統節日相關的活動體驗課程,從中了解我國的優良歷史文化,培育愛國主義情懷。另一方面,通過學習榜樣促進核心價值觀的行為認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具有強大的說服力。榜樣的事跡或英雄的行為,具有具體、形象、生動的特點,使學生易于接受,強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能夠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激勵學生自覺踐行和效仿。新形勢下,推進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發揮好榜樣人物的示范作用,激勵學生自覺地崇德向善,見賢思齊,提到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切實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環境具有潛移默化的育人的作用,是實現以文化育人的一個有益手段。青少年容易受環境的影響,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社會主核心價值觀教育,要營造良好的氛圍,實現以文化育人的目的。具體來說,就是把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建設體現社會主義文化特點,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積極開展內容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藝術、體育等性使豐富的活動中,增強文化素質。加強校報、???、廣播的建設,利用校園傳播媒介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工作。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建設,如黑板報、廊壁文化等,使學生在文化氛圍濃厚的環境中接受教育熏陶。
參考文獻: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軟實力》王月紅 中國經濟出版社 2014年
[2]《基礎教育參考》, 2014年 11期
[3]《實踐:黨的教育版》,陳濤 梁俊玲 2014,3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