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引導”作為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與效率的重要手段,對于推動整體教育水平發揮著重要的輔助作用。本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著眼點,分別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合理、巧妙“錯誤”資源;注重引導,提升學生思維活性等方面,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引導的有效實施路徑,以期為相關教學研究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有效引導”;小學數學;應用
伴隨新課改的持續深入,小學教育改革始終新課改下人們關注的重點。小學教師與乃為一切教育之根基,但針對當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狀況而言,仍存在著些許不足,在一些地方做的還不夠立項,學生學習數學主動性與積極性不高,對此,本文從幾大方面探討有效引導學生合理開展數學學習的合理路徑。
1.巧妙“錯誤”資源,提升學生數學能力
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所犯的錯誤同樣是一種充滿價值性的教學資源,小學數學教師需正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需正視學生在學習當中所出現的錯誤,且糾正引導學生“錯誤”的思考。由于小學生在認知水平方面還不夠完善,致使學生在數學問題思考當中,較常發生兩種類型的錯誤,分別為理解上的錯誤和理解上的錯誤。至此,教師在分析學生的錯誤過程中,首先需做的是對學生錯誤的類型進行判斷,然后再開始對所犯錯誤進行引導和分析。這樣,除了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之外,還對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的樹立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注重引導,提升學生思維活性
如若學生出現理解偏差及認識錯誤時,教師可利用自身有的放矢的引導作用,促使學生將原本迷亂的思路理清;通過將學生已經架構完成的知識框架予以喚起,實現經驗及能力的有效遷移;在此過程中通過適當滲透思想方法,從中求得方法方面的借鑒;而對舊知識進行適當的復習,且將其作為新知學習的基石,獲取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教師要善于運用學生所存在的這些偏差,促進學生理解早日轉入正規。例如在《找規律》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給出一組符號,教師:哪位同學能夠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這組符號的規律表示出來?學生A:舞蹈演員上臺表演的動作為:拍一下手、然后拍兩下肩膀;拍一下手;拍再兩下肩膀……(很明顯,此種表示方法是錯誤的。教師先對其不作出評價和回答,而讓這位學生再次表意,但這位學生還是重復原有的動作。此時,整個數學課堂陷入到一片沉寂中)。教師:(事先準備好三角形和圓形),有哪位同學能夠依據這位同學所演示的動作,將黑板上所畫出的這組符號的后續圖形補充完整,然后將這位同學所表示出的規律擺出來?(此時,學生都爭相恐后,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整個課堂又重新散發著無盡的活力)。學生B:主動上臺后,在這組符號的最前邊貼上了一個三角形。然后教師問學生A:你剛才所表演的是這個意思嗎?學生A:(呆呆的望著學生,眼睛當中流露出感激知情)點點頭回答道:是的。教師在對待學生自尊心時,要像對待一個鮮艷魅力的玫瑰花一樣,細心呵護。如若學生在理解方面出現偏差,尤其是處在“口欲言而不能,而又心求通而未得”狀況,教師要善于運用巧妙的方式對其進行引導,從而將學生所遇難題化解掉,過程中不可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3.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正所謂好的開始乃是成功的一半,對于一堂課而言,好的開頭就好似一場好戲的序幕,就如同一篇新聞要有好的導語一樣。學習興趣作為整個學習活動開展的持續動力,每節課的引入,均應該像強勁的磁鐵,將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牢牢的吸引住,真切做到先聲奪人,激起學生樂于而又渴望追求與探索新知的心理狀態,好似投石于平靜的湖面上,往往能夠激起一片思維膨脹的漣漪,產生極具視聽效果的強大感染力,促使學生“一聽而喜,難以忘懷”。當然,導入過程中要做到平和而又自然,需與整節課的內容完美連接。比如在《烙餅的策略》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介紹一下自己的來歷,即“我來自寧海”,然后接著詢問,同學們當中有沒有寧海的?學生回答道:“沒有”,然后教師接著說道:“寧海是一個比較小的地方,通常大家也不怎么去。但寧海有幾個比較好玩的地方,比如諸葛廬、白河游覽區和老界嶺等”。接著教師緊接著將這些景點的迷人之處向同學們進行講解,然后熱情邀請學生去南陽玩。熱情的邀請,迷人的風景,同學們燦爛的微笑及愉悅的心情充斥著整個課堂。此時教師急轉話鋒,說道:“雖然同學們沒有去過寧海,但是在好幾百年以前,一個江蘇人便去過那里”。此時教師急忙展示事先準備好的圖片,一些學生立刻異口同聲的回到道:“徐霞客”。緊接著教師講解道:徐霞客去寧海旅游的時候所帶的干糧不是包子、饅頭,而是散發著金黃色的烙餅,而當地人將這種餅叫作“霞客餅”,那么今天我們就一塊研究一下怎樣烙“霞客餅”。伴隨師生之間不斷的談話交流,來自寧海的張老師運用寧海所具有的特產“霞客餅”,巧妙的將徐霞客這張名片展示出來,基于課堂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對過程實施巧妙引導,創設符合教學需要的和諧情境,進而促進學生濃郁興趣的激發,將學生思維以一種順勢狀態,引入到所講的教學內容之中,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動力,并以一種主動姿態參與到活動之中,激發學生想要將“烙餅”這一數學問題弄清楚、搞明白的強烈探究欲望,真切做到了導入痕跡不留,但卻有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4.結語
綜上,基于新課改的背景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行之有效的引導策略,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而且對于其多方面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輔助與促進作用。教師本身即為思維之間的交融與碰撞,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發現教師的思維過程,且對此加以創新與借鑒,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對于學生思維活化、能力提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感悟的有效途徑[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8):75-75.
[2]萬澤民.例談小學生數學思想的培養路徑[J].中小學教師培訓, 2012(11):43-44.
作者簡介:饒劍(1972-)男,民族:漢,籍貫:云南省楚雄州祿豐縣,職務:小學教師,職稱:一級教師,學歷:大專,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單位:云南省楚雄州祿豐縣仁興鎮果園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