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秀 (揚州職業大學 藝術學院 225000)
中日動漫高等職業教育比較研究
王 秀 (揚州職業大學 藝術學院 225000)
本文通過對中日動漫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概況、人才培養、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師資力量等方面的比較研究,從而吸取日本動漫高等職業教育的先進經驗并使之成為中國動漫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借鑒。
中日;動漫;高等職業教育
當前,中日兩國動漫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都非常迅速,但雙方的差異很大。日本是世界動漫產業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其動漫高等職業教育也相當成功。因此,本文對中日動漫專業高等教育發展的概況、人才培養、課程設置、教學方法以及師資力量等方面進行比較研究,分析日本動漫高等教育的先進經驗并使之成為中國動漫高等教育發展的借鑒。
20世紀20年代至今,我國動漫的發展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動畫作品《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等多次獲得國際大獎,大量動漫產品出現在圖書、報刊、廣告、服裝和公共標志上,優秀的動漫產品《藍貓系列》、《Q版三國》、《喜洋洋與灰太狼》等不斷涌現,在我國動漫消費已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動漫產業的興起也推進了中國動漫教育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已有百所大學開辦了動漫專業,畢業生達幾十萬人。高校動漫人才的培養已成為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重點內容,高校動漫專業在全國遍地開花。但是,由于動漫發展來勢迅猛,甚至盲目擴張,許多高校以低端制作人員為主力軍,原創人員卻很少,真正達到專業動漫人才水平的僅有萬余人,這與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頗遠。
日本素有“動漫王國”之稱,其動漫產業是日本的第三大支柱產業,21世紀初,日本動畫占全世界動畫規模的65%,出口額甚至超過鋼鐵業,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動漫大國。通過日本動漫的發展軌跡,可以看出日本動漫產業的巨大成績主要歸功于人才培養,尤其是動漫高等職業教育為日本動漫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
日本動漫產業發展雖然很早,但大學教育起步較晚,20世紀之前主要通過自學和“師傅帶徒弟”的傳統教育模式。據相關資料統計,日本知名漫畫家中多數為高中學歷,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的還不到一半。20世紀80年代,隨著日本動漫產業的發展,動漫教育首先受到中等專科學校和職業高中的重視;直至2000年,日本私立大學——京都精華大學首次在大學里設置了漫畫專業,并開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此后很多大學紛紛效仿;至2006年,日本全國已有20 多所大學開設了動漫專業;21世紀后,近幾百所高校開設了動漫專業,為日本動漫產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日本高校動漫教育很重視課程設置,專業劃分很細,而每個動漫專業都有詳細的課程設置,設有:卡通漫畫、漫畫諷刺畫、漫畫策劃、情景漫畫、漫畫演藝、劇本創作、動漫插畫、動漫故事、平面動畫、三維動畫企劃、企劃制作、動漫史、動漫原畫概要、動漫演出論教育、動漫編劇演習、動漫作品作家研究、現代漫畫論、漫畫史論、比較動漫論、動漫產業論、動漫作家作品論、動漫人物角色造型、動漫市場學研究概論課程等等。近年來,還加設了動漫配音、CG動漫、3D動漫、數字動漫等新的專業課程;除了專業性很強的課程外,還有不少文學、藝術、歷史等人文社科方面的課程。同時還有網頁設計、繪畫軟件、數字理論與技術、音響技術、形象設計3DCG技術等“綜合性”課程。通過幾年的院校學習,畢業生可以從事漫畫作家、漫畫家、插畫畫家、雜志美編、新聞記者、漫畫原創人員、繪本作家等,多樣細化的課程設置為培養綜合性應用型的動漫復合人才提供了有力保證。
優秀的動漫專業人才培養離不開高水平的師資,日本高校的動漫教育主要來自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者兩種渠道,除了鼓勵本校教師到動漫企業兼職合作外,還積極聘請動漫產業最具實力的成功人士來校講學授課。日本政府出臺的關于產學研結合的職業教育法用法律制度保證了日本校企合作的開展,實施校企合作的“雙師型”教學制度以彌補專職教師實踐經驗之不足。京都精華大學、東京工藝大學、數字好萊塢大學等都聘請諸如村田允范、吉岡昌仁、水島精二、金子滿、上田裕巳、坪井利憲、河西宏之、山崎晶子等動漫業最前沿的導演、原畫家和制作人。這些活躍在動漫一線的專家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充實到高校動漫教師隊伍中有效的彌補了專職教師實踐經驗不足之弊端。學校也常邀請動畫公司的工作人員來校作講座或把學生帶到動畫公司或動畫工作室參與實踐,采取這種大學與社會教育密切結合的培養模式,從而更好地促進企業和高等教育的協同發展,改善師資結構為日本動漫產業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還有一些學校仍采用傳統“師徒制”與現代學院制相交替的方式,這種現代師徒制的教育模式打破固有的學院教學模式,完全以實踐經驗進行針對性和實踐性的教學活動,為學生畢業之后的企業實踐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日本動漫高等教育十分重視實踐性學習,并注重用企業文化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因此僅僅靠課堂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日本高校動漫專業很早就引進了動漫企業實習制度,要求學生必須要到動漫企業實習方能畢業。動漫產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就培養什么人才,這種職業教育理念在日本動漫高等教育和業界人才需求之間搭建了良好的橋梁,動漫公司與高校建立的穩定的實習制度為日本動漫高等職業教育提供了眾多實踐的機會。
我國是動漫的消費大國卻不是生產大國,隨著動漫產業發展腳步的不斷加快,動漫專業近年來已成為一個眾多高校爭相開辦的熱門專業,對比日本動漫人才培養模式,可以看出我國當前高校動漫教育現狀存在教學目標不明確的問題。
我國高校動漫專業一般在美術設計學院、影視傳媒學院、綜合性大學和高職院校開設,專業動漫院校與普通學校相比兩者的教學目標有巨大的差異。作為一門新興專業問題不少,很多高校匆忙開設動漫課程,無教材,教學理念陳舊落后,教學目標不明確且未能充分考慮不同類型高校制定不同教學目標,教學與社會實踐完全脫軌,學生畢業時看似很“全面”,但畢業后不能直接對接企業生產,只有少數畢業生進入動漫企業,而多數學生轉向了廣告、漫畫、網頁設計等行業。對于動漫專業學生而言,速寫、場景設計、動畫原畫設計和動畫運動規律這些實踐課程的學習是以后工作中的硬實力,因此要不斷進入企業調研,不斷依托市場完善教學課程設置,合理定位。
我國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動漫專業,然而教學人才難覓,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現階段高校專業教師的構成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長時間從事動漫工作與教學的既有理論又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教師,但這種動漫專業科班教師可謂鳳毛麟角;二是由美術相關設計專業或是計算機等其它相關領域教師轉行的,他們缺乏系統的培訓和動漫工作經歷,大多通過短期培訓匆匆上崗,缺少動漫理論和實踐經驗,不能全面開展專業性課程;三是高校聘用的剛從大學畢業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是海歸,他們往往缺乏實踐經驗。當前高校動漫教育發展遇到瓶頸,缺少優秀的師資隊伍是根本原因。
動漫藝術是一門涵蓋了美術、攝影、文學、音樂、電影、戲劇、計算機技術等多學科的綜合性創意產業,要求從業人員有良好的文學、美術、計算機、音樂等綜合素養。動漫設計者必須具備開闊的藝術視野和豐富的想象力。原創的高端人才培養目標很明確,教學理念一定要新,動漫人才要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目前中國高校動漫教學理論固化且教材內容陳舊、其動漫教育機制忽視創意和審美、原創力嚴重不足,這恰恰扼殺了學生創造思維的發揮,動漫教育應努力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并注重個性的培養,這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通過中日動漫高等職業教育的比較研究,我們可以看出人才欠缺和培養模式落后是制約當前中國動漫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我國高校動漫教育之路還很長,如何建立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高校動漫人才培養機制是當前動漫教育所要面對突出問題。日本動漫人才培養模式雖然不是最先進、最合理的,但卻給予我們以不少經驗啟示。我們應積極派遣優秀動漫教育人才去國外名校學習先進的知識和技術,還應鼓勵教師去動漫企業參與實踐,并逐步完善課程設置和教學管理,大膽創新、因地制宜地培養出符合中國國情的高級動漫人才。
2016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項目《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江蘇動漫產業的現狀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6SJD760075);2016年江蘇省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國外藝術學院研究性教學教材研究 》(項目編號:16YB200);2016年中國信息協會教育教育分會“十三五”規劃課題《中外美術學院信息化教育比較研究》(項目編號:ZXXJ20170007);2016年揚州大學校教改重點課題《當代中國高校美術專業全英文教學課程體系建設實踐與研究》(項目編號:YZUJX2016-10A)。
王秀,揚州職業大學 藝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