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朦
山東省青島報業傳媒集團,山東青島 266001
摘 要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預示著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即將到來。網絡重構了現代社會的行動中心、話語中心和輿論中心。在網民話語權和傳播熱情被進一步激發的網絡環境下,如何守住道德底線、人性底線,如何在龐大的信息數據面前保持理性,如何有效克制自己的娛樂天性和隨波逐流的從眾心理,都值得我們深思。
關鍵詞 輿論場;公眾話語權;網絡民眾;主觀辨別能力;網絡大V;思辨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1-0119-02
現階段,我國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加速了媒介形式的更新迭代,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信息傳播覆蓋模式早已預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社會中自上而下的科層制組織結構已經消解,取而代之的是新權利空間和表達空間的開辟。作為權利主體的受眾所享有的傳播權和知情權被進一步釋放,來自社會各階層各領域的意見、態度、觀點、立場在各個媒介平臺進行相互碰撞和融合,由媒介技術革新所引發的公眾輿論場力量格局的“重新洗牌”,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所要面對的“新常態”。
1 網絡平臺釋放公眾話語權,激發網民參與熱情,“互聯網斷案”效果凸顯
網絡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最先進的傳播媒介。2008年6月,胡錦濤總書記指出:“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綜觀2016年度的社會熱點輿情事件,移動互聯網塑造的自媒體社群已逐漸成為新興輿論載體,成為網民介入公共事務的首選方式。個性鮮明的自媒體平臺,在公共事務中扮演著重要的源頭和推進作用,悄然改變著輿論場中的游戲規則,輿論生態正在步入“圍觀新常態”,倒逼社會輿情引導的新突破。
“盛名一時”的雷洋案件,年輕的人大碩士、輝煌的教育履歷、體面的公務員工作、完美的小家庭以及一個剛剛出生的女兒,作為一個從農村一路打拼上來的窮小子,他成功地完成了人生的逆襲之路。可就是這樣一個看似無懈可擊的人,確因嫖娼被抓而意外身亡,一時間網絡上“炸開了鍋”。虛擬世界上高漲的輿論“熱情”一度蔓延到現實生活中,案件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在網友們的“輿論監督”和由此引發的社會各界的參與下,相關部門介入案件調查,案件進入司法程序。
大學生魏則西在2年前體檢出滑膜肉瘤晚期,通過百度搜索找到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花費將近20萬元醫藥費后,仍不治身亡。此事一經曝出,網絡上再度掀起輿論熱潮。百度廣告問題多年來一直被網友們所詬病,問題涵蓋范圍也遠不止于醫藥領域。在我國有關于互聯網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相關政府部門的監管還不到位的時候,如果沒有網民們“搖旗吶喊”和“窮追猛打”,相信魏則西事件未必會取得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
誠然,網民借住互聯網新媒體平臺所“破獲的案件”遠不止這兩件,網絡的匿名性、便捷性、時效性都對網絡民眾網絡言論自由權的實現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正如霍華德·內恩戈爾德所說的:互聯網是為“挑戰現存的政治等級制壟斷有影響力的傳播局面”。
2 監管滯后,媒體缺位,網友“無底線式傳播”致新聞輿論反轉事件頻發
事物的發展具有兩面性,新媒體作為新生事物,肯定會有一些先天不足。面對爆炸式增長的互聯網信息、“娛樂至死”的“快餐式”消費心態和“狂轟濫炸”的互聯網垃圾廣告,精力有限的網民已經初顯“疲態”,比起真實性,人們似乎更熱衷于聚眾圍觀給自己帶來的精神上的歡樂和解脫。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速度遠遠超出政府執政能力提升和改革速度,面對新興媒介形式和網絡民眾的強勢崛起,網絡信息流的聚合和爆發,完全超出了政府部門的控制和應對能力。相關政府部門往往難以立刻形成有效的應對策略,不能夠在第一時間站出來澄清事實,這種滯后式處理方式加劇了網民的浮躁情緒,此消彼長,直至在網絡輿論的質疑和斥責聲中徹底喪失主動權。
我國新聞媒體面對由互聯網科技引發的快進式媒體發展趨勢,也出現了“吃不消”的情況。在媒體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和媒體走下坡路的大勢所趨下,為了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媒體把關人制度出現了松動,網絡謠言進一步演化成為社會謠言,傳統媒體在與新媒體競爭過程中在傳播速度上失敗以后,公信力和社會影響力也降到歷史新低。
在政府體制機制的欠完善、媒體機構轉型受挫、網民毫無節制的“狂歡”三者的共同作用下,互聯網新聞報道反轉現象層出不窮。
2016年春節前夕,一位網民發帖稱:春節前去“男朋友”家鄉江西過年,被“第一頓飯”嚇得逃離。該網帖在春節期間迅速成為輿論熱點被網民瘋狂轉發、評論。后經調查,該事件從頭至尾均為虛構。2015年5月5日,安徽一家媒體以《我的右腎去哪了》為題,報道了某男子在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做完胸腔手術,右腎離奇失蹤的消息。后經調查鑒定發現,所謂腎“失蹤”事實上是病人腎萎縮,“偷腎”一說純為子虛烏有。2016年10月30日,山東電視臺報道:山東濰坊一女子剖腹產后,肚子一直疼了兩個月,后來得知原來她腹中是有一個“異物”,而這“異物”竟然是醫生在她生孩子時“忘”在她肚子里的紗布!后經調查發現,紗布遺留是搶救時的措施,并非疏忽遺忘。通過病程記錄單上的簽名已證明家屬對紗布遺留是知情的,在節目上只是假裝不知道。
3 融媒體時代,做思維清晰、頭腦清楚、明辨輿論是非的有序網絡民眾
我國現階段網絡輿論的主體趨于平民化,由于網絡的去中心化使得言論的表達趨于分散化,言論主體趨于多樣化。大部分網民在參與網絡事件的過程中不夠理性,情緒容易受到煽動,局部網絡空間氣氛容易趨向緊張和極端化。與此同時,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是社會矛盾的高發期。面對利益格局的調整和思想觀念的轉變,社會輿情也將長期保持較為活躍的態勢。
在政府加快互聯網監管與立法,加快網絡凈化效率與速度的時候,我們作為民眾和網絡用戶,要從自身做起,加強網絡自律性,樹立正確的輿論是非觀,凡事三思而后行。
謹慎對待網絡輿論事件,多思辨,少評論。網絡生活中,越是傳的看似“很真實”的事件,越是要進行理性、周全的思考。事實證明,越是表面上“情節順暢”的網絡事件,越是有“貓膩”。持續發酵、一夜爆紅的背后,都是環環相扣的利益鏈。所謂的高關注度,除了有少部分民眾參與以外,大部分都是收錢辦事的網絡水軍隊伍“努力”下的作品。另一方面,即使一部分民眾心存疑慮,看出事件背后的蹊蹺,怎奈勢單力弱、寡不敵眾,在輿論熱潮高漲的形勢下,言論毫無影響力,直接淹沒于茫茫信息流中,至此,在人為操縱下,輿論場上此起彼伏的上演著一場場“沉默的螺旋”,互聯網輿論發展開始朝著扭曲和被刻意指引的方向發展。
擺正心態,理清頭腦,靜觀其變。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網民的非理性輿論心理主要來自于刻板印象、仇富仇官、盲目從眾幾個方面。網絡事件中,網民受往往會在毫無理據的前提下草率地對事件定性,在各種流言高速運轉,當事人或當局尚未給出明確答復和正面澄清的時候,輿情“一邊倒”態勢明顯,極端馬太效應愈演愈烈。在這種真假難辨,撲朔迷離的狀態下,作為理性的網絡公眾,我們應該盡量保持沉默,等待真相,堅決不被“網絡有心人”所利用和擺布。
關注權威,信任權威,回歸本我,控制自我。網絡公眾對“微博大V”和自媒體公眾號“大V”所發表言論的轉發數和評論數之龐大就足以見識意見領袖在引領輿論導向上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反觀之,由于網絡本身的隱匿性,我們無法辨別看似能說會道、滿腹經綸的“網絡大V” 所發表的言論是否真的具有中立性和權威性。在多重不確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民眾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們還是要依附于政府機構和權威媒體,真相可能會來的晚一些,但事實永遠都值得尊重。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也是一個發展還尚需完善的生態圈,每一個參與到其中的公眾都是在不斷的摸索中前進。相信假以時日,隨著我國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的完善,新聞媒介機構的轉型升級以及網民們自身素養的不斷提高下,網絡虛假的消退,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2016年度社會熱點事件網絡輿情報告[EB/OL].[2017-01-04].http://news.xinhuanet.com/yuqing/2017-01/04/c_129432155.htm.
[2]閆旭鳳.網民非理性輿論的心理探析——以“郭美美事件”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1(1):33.
[3]丁柏銓.輿情研判:特征把握、內涵解讀和對策研究——以對近期熱點事件的輿情分析為例[J].當代傳播,2016(4):9.
[4]張濤甫,王智麗.中國輿論治理的三維框架[J].現代傳播,2016(9):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