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意識形態自產生之日起,就一直是學者們熱議的話題,我們只有從多個角度考察意識形態才能對其作出正確的判斷,而我們也只有深化意識形態理論的研究、拓展意識形態理論的視野,才能從宏觀上把握意識形態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意識形態;特征;功能
中圖分類號:B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85-01
一、意識形態的特征和功能
(一)意識形態的特征
1.意識形態具有對社會存在的依賴性。由于意識形態是由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經濟關系和社會條件為基礎而產生和發展的,所以意識形態自產生就對社會存在具有一定的依賴性。這個觀點不僅是唯物史觀的一個基本方法,也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
2.意識形態具有對社會存在的相對獨立性。第一,意識形態具有歷史繼承性。每個時期的意識形態都是這個時期的社會存在的反映,但同時它又是在繼承和發展之前歷史的意識形態基礎上形成的。第二,意識形態的發展與經濟水平發展的不平衡性。從歷史發展的歷程來看,某一時期的意識形態的發展并不一定與這個時期的經濟基礎完全相符和同步,也會出現在一些經濟較為落后的國家,在意識形態領域比較先進,同時也會出現,在經濟發達的國家相對意識形態會比較落后。
(二)意識形態的功能
1.意識形態的社會功能。第一,意識形態是社會發展中的精神力量,對社會發展具有整合功能。從人類起源到氏族部落的出現,再到國家的產生,意識形態總能成為一股力量維系這社會的緊密聯系,并成為整合社會的重要手段。第二,意識形態的變化動態是社會矛盾發展變化的“天氣預報”。意識形態反映了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馬克思所說“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實際生活過程。”同樣,它也與特定社會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緊密相連。一旦意識形態領域[1]發生驟變,也就寓意著整個社會要發生變革。第三,意識形態具有凝聚人心的社會管理功能。任何一種意識形態都是占主導地位的一定階級和集團利益的體現,而該階級和集團為了維護他們的統治就會制定政治綱領、社會法則、共同的理想信念等,而這些就成為凝聚人心的強大理想,并自覺地對社會進行有序的管理。
2.意識形態的經濟功能。由于意識形態是以一定社會的經濟關系為基礎的,可見,意識形態也是為一定社會的經濟制度服務的。其經濟功能的實質就是提高對企業的文化控制和提高制度管理的經濟效益。通過加強對意識形態方面的教育,突破個人的狹隘主義,在收獲道德效益之余,獲得更多的社會財富。
二、意識形態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境和挑戰及采取的對策
(一)遇到的困境和挑戰
1.意識形態終結論。其實意識形態終結論產生的根源是人們從馬克思理解的“虛假意識”中曲解而來的。而這些終結論者曲解馬克思的虛假意識就是抓住了馬克思特意強調了意識形態的虛假性了,而沒有看到馬克思對這種虛假意識的批判。
2.“全球化”意識形態論。此理論是在借助全球化背景下,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學者宣揚的“意識形態全球化”,是企圖用西方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來取代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
(二)面對困難和挑戰應采取的對策
社會意識形態建設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社會我國正面臨著意識形態領域的“西化”和“分化”現象的挑戰。如何積極應對,就要做到如下幾點:第一,要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宣傳教育,要堅守住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權地位。第二,要充分發揮意識形態的各項功能和作用,始終堅持對各種不良的意識形態的徹底批判。第三,要加強全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自信心,用強大的民族力量來抵制外來的不良文化滲透。
三、研究意識形態理論的歷史意義
第一,研究意識形態理論對人類社會生活的理論具有指導意義。人類的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是占據主導地位的卻是意識形態領域,從簡單的意識到群體的道德,再到氏族的規則之后就是國家的法律,意識形態無時無刻不在改變人們的生活。
第二,研究意識形態理論對社會政治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社會政治生活離不開正確的制度、方針和政策,而通過意識形態領域的研究,才能制定出符合國情和實際的正確的方針和政策,才能使意識形態反作用于社會存在,進而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第三,研究意識形態理論可以促進文化理論的發展。文化都是一脈相承的,而文化作為意識形態領域中的一個部分,對意識形態起到豐富和發展的作用,反過來,意識形態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促進文化的發展。
綜上所述,意識形態自產生之日起,就一直是學者們熱議的話題,我們只有從多個角度考察意識形態才能對其做出正確的判斷,而我們也只有深化意識形態理論的研究、拓展意識形態理論的視野,才能從宏觀上把握意識形態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第31頁。
作者簡介:
董文玲,女,漢,黑龍江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當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