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文為“ 大學生科研訓練與創新創業項目”項目。]
摘要:通過進行對社會各個領域的人群進行關于兒童安全教育、使用繪本的感受和對立體繪本的各方面事項的抽樣調查和對立體書、繪本、游戲、拼圖與模型搭建的研究,來探尋如何發揮我國兒童安全教育的立體繪本設計研究的作用,使兒童更易接受公共交通安全知識。
關鍵詞:兒童;繪本;立體書;安全教育
研究內容:在研究內容方面,總的來說,我們主要調查與研究“如何發揮我國兒童安全教育的立體繪本設計研究的作用,使兒童更易接受公共交通安全知識。”
首先從現今的兒童安全的現狀來看,在當今社會關于人類健康與安全的諸多問題中,兒童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這種傷害對兒童安全的影響和社會經濟方面的損失都是巨大的。
經調查表明,幼年到青壯年是一個生命力旺盛、健康問題較少、死亡率較低的時期,但兒童卻是受傷害的高危人群。由于當今旅游、交易、商貿等活動的活躍程度較高,商業活動繁雜,公共場所周邊交通擁擠現象比較嚴重。地鐵、公交交通安全問題也一直是被關注的焦點,其中現行兒童交通事故頻繁發生,雖然兒童的安全問題近年來屢次發生,備受到人們的關注,但是仍然沒有很多高效易推行的舉措。
國內外經驗證明,安全教育需要從兒童抓起,兒童是弱勢群體,他們有權利得到足夠的安全保障,使兒童接受合理的安全教育并且增強兒童的應急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然而其中不僅在于社會交通、治理措施等方面存在問題,還涉及到學校安全教育不到位。處在迅速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其喜動、好奇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在學校、家庭以及社會中的活動特點是活動量大、范圍廣、種類豐富,但因其年齡小,生活經歷少,心理以及生理上不成熟,導致他們難以形成自我保護,不僅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易發生傷害事故,而且在一些外來的突發事件面前也不具備相應的反抗能力。
兒童安全教育形式存在問題,學校的安全教育教材相對單一,缺少吸引力,兒童缺少學習興趣;又或者尺度較大,兒童理解偏差;且傳授方法僅限于對安全知識的傳授,口頭表達的安全知識,得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并且往往學校和老師也沒有適合的方向入手,同時學校的管理人員和一線教師安全教育意識也很淡薄,并且在人員方面,缺乏安全教育專職教師、專業教材、安全實踐演習。
據調查顯示,全世界每年有一百多萬14歲以下的兒童死于意外傷害,在中國,意外傷害占兒童死亡原因的26.1%,并且這個數字還在每年7%-10%的速度快速增長。據數據統計,其中1-4歲的兒童最多,在各種兒童意外傷害當中,根據危害發生頻率以及程度,依次是跌落、家庭中毒窒息、溺水、活動中受、交通事故、燒傷、燙傷。
其3-6歲兒童的學習能力、認知能力相對較差,還不能進行有目的、有組織的觀察,他們感知的是事物的外表,喜歡觀察具體的、突出的、鮮明的無需太多思考的東西。安全知識相對缺乏,安全意識相對薄弱,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同時處于活潑好動的時期,對于家長或者老師的教導,牢記與遵守的能力較低,有不可控性。有調查表明,當兒童一人在家時,進行敲門實驗,通過查煤氣、家長朋友、推銷等理由時,幾乎都敲開了門。其側面也反映了家長對于這些低年齡兒童安全的忽視性。雖然多數家長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但不到1/5的家長表示接受過有關兒童安全教育的培訓與宣講活動。家長的重視程度與兒童安全教育實施性仍然不足。家長的言傳身教是兒童行為取向的重要途徑,孩子最初的行為方式受家長的行為影響,因此,要強調與重視家長在教育中發揮的關鍵性作用,以身作則,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安全生活氛圍。
排除社會不法分子以及社會生活的復雜性來看,大多數兒童的意外傷害是可以控制、防止的。如果家長掌握有關知識和仔細看護,完全可以避免事故。發生意外傷害會給孩子和家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但是預防方法常常十分簡單。有關專家介紹,美國由于從1987年開始“全美兒童安全”的宣傳活動,在2003年兒童意外傷害的死亡率就已經降低了39%。加強兒童安全知識教育和社會宣傳,在全社會建立一個自然保護體系,使全社會都來關注兒童安全,是防止意外傷害的最有效方式。
近年來,安全教育取得了較大的發展,育人功效日益凸顯。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校園文化三位一體的安全教育發展推進機制基本形成。但是,安全教育依然是學校教育中的薄弱環節,在很多地區,只是學校進行偶爾的火災、震災逃生演習;由于社會整體趨勢的發展,現在從襁褓開始就已經在被灌輸著學習再學習的思想,不僅老師、家長忽視了兒童的安全教育問題,兒童本身也將安全教育放在一個不是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兒童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安全類課程開課率不足、實踐活動參與面小、師資短缺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善。由于用于安全教育的時間零散、教育形式表面化,我國實施安全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
兒童安全教育是兒童自我保護能力的啟蒙教育之一,諸如兒童成長環境的選擇,基本衛生常識,兒童的舉止行為,交友取向等都是安全的基本教育途徑。在行為規范方面必須給予忠告和提醒。在我國的民族傳統中,十分重視和倡導家庭對兒童的安全教育。從兒童有認知能力時即開始。《三字經》、《弟子規》、《小兒語》等都是可以作為兒童安全教育參考的精神財富和教育資源,這些古代啟蒙讀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利用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傳統的教育資源,對兒童進行文化啟蒙、養成教育和強化安全意識,是古往今來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徑和手段,值得我們去借鑒。其中《弟子規》對兒童行為舉止提出了一些具體要求,并且教育兒童基本的注意事項與行為準則。其與兒童的心理、生理的行為能力和認知能力是一致的。并且提醒兒童與其家長,在兒童能力未到達的情況下,不要擅自做主,隨性而為。其中包括:
(1)衛生習慣: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2)衣著: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3)安全:寬轉彎,勿觸棱。執虛器,如執盈。
而在游戲中,兒童開始獲得其參與社會生活所必須的動機、技能和態度。在游戲中,兒童好像是一個比他自己高出一頭的人,在此過程中激發兒童潛在的領域性、競爭性。兒童的實際發展水平在其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現出來,兒的潛在發展水平是在成人的指導下或與有能力的同伴的合作中體現的。教學的組織應基于活動而不是靜止的因素。既觀察兒童在自發游戲中的行為,也觀察兒童在有組織的活動中的行為才是明智的。“并且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孩子的生活重心,游戲最常見的工具就是玩具;學習則是孩子成長的必要過程,學習最典型的形式是書;玩具書就是兼具了書的內容和形式,也擁有玩具的趣味和功能,玩具書把跳出平面的書的限制范圍,創造了三度立體的空間,在設計上用眼去發現去探索的機關和結構。
拼圖與模型搭建也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之一。在局限的2D范圍里拼出一個物品,一個合于邏輯的東西。使其懂得順序/秩序/邏輯的意義。兒童需要觀察范例上的正確拼法,才能拼出正確答案。培養觀察力,培養耐心、專注力,通常拼圖都是由日常生活中拼起,所以兒童要熟悉身邊的事物,才能按照邏輯拼出正確的圖形,除此之外,還可以培養兒童的耐心及專注力,讓他可以坐得住的做一件事。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及策略上,玩拼圖能學習推理思考能力,因為小朋友會經由嘗試不同的選擇,到決定正確的一片放下去,也就是經過假設、判斷到選擇的過程,讓他學習運用邏輯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而且感官的觸動對兒童的各個方面的教育都是有極大的幫助的。感官教育包括視覺、觸覺、聽覺、味覺、嗅覺等,培養孩子敏銳的感官,鍛煉孩子辨別力和手眼協調的能力,同時培養孩子觀察、比較和判斷的能力。比起那些一閃而過、只帶來一時快感的快餐文化,欣賞繪本對于兒童無疑是一種讓眼睛享受、讓心靈愉悅、讓精神提升的美妙體驗。滿足身體活動的需要、與環境保持平衡與協調的需要(即認知的的需要),以及社會性交往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各種需要激發了兒童的游戲行為,各種需要的滿足兒童的游戲興趣得以維持,并且將其行為進行規范。
繪本是全世界兒童閱讀的時尚,也是兒童安全教育的載體之一。繪本中包含了各種繪畫的方法,并且繪本中的細節突出,獨特有趣的敘事關系,而且繪本閱讀過程中不僅能培養孩子細致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不斷增強孩子的專注力、有效提升孩子的記憶力、提高孩子的聽力水平、熏陶孩子的領悟力、促進良好品行的習成提升。而且在情感上受到熏陶,使他們對藝術產生更濃厚的興趣,預留給孩子更多想象的空間。基于兒童安全教育的立體繪本研究至少需要從上述方向進行完善,而不是為了追求商業利益,形式感等方面而生產制作。
作者簡介:郭天孜(1991.06.16-),女,河北唐山人,漢族,北京師范大學本科在讀,學歷:本科。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指導教師:李江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