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玲
摘要:預算這一概念源自國家預算,很早之前就在企業管理中得到應用,成為企業管理的一項標準作業。最近幾年,公立醫院逐漸趨向于企業管理,財政部門又對公立醫院提出更嚴格的預算編制要求,意味著中國即將步入全面預算管理時代,加強預算管理是公立醫院的重要任務。接下來就從加強公立醫院預算管理的作用入手,思考若干工作措施,以促進公立醫院提高預算管理水平、財務管理水平。
關鍵詞:公立醫院;財務管理;預算管理;工作措施
新醫改明確提出醫院要全面加強預算財務管理,并結合其他管理方法,及時修訂、改正預算中的偏差。公立醫院是國家醫療機構,由政府投資建立,具備公益性質。面對新的醫院體制改革,整個醫療衛生服務系統的環境發生巨大改變,使得醫院財務管理迎來更多挑戰,不僅要不斷完善財務管理制度,還要加強預算管理,調動醫務工作者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一、加強公立醫院預算管理的作用
醫療體制改革方案對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的描述是:更進一步完善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嚴格執行預算管理,強化財務監督、運行監管。由此可見,預算管理是在公立醫院財務管理中被提及的重要內容,預算管理在公立醫院財務管理中有重要地位,不僅能確保醫院收支平衡,有效防范財務危機,還能加強財務分析,方便績效考核。之后出臺新的公立醫院財務體制時又專門詳細說明了預算管理,加強預算管理就成為公立醫院改革財務管理的一項關鍵性內容。合理的、科學的預算管理體制是公立醫院開展財務管理工作的基礎,加強預算管理能保證公立醫院不偏離發展方向,順利達到財務管理目標。同時,預算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內部控制均和績效評價聯系密切,如果能加強預算管理,就能統一各項財務管理活動,一起朝著同一方向發展,并發揮應有作用,最終促使公立醫院有效管理財務工作。
二、加強公立醫院預算管理的措施
(一)積極推行全面預算管理
全面預算要為實現公立醫院的總體發展目標提供服務,結合醫院管理需要把全面預算分成財務預算、經營預算、決策預算。財務預算主要有現金流預算、利潤預算、財務狀況預算;業務預算主要有收入預算、管理費用預算、成本預算、材料消耗及采購預算、存貨預算、應收應付預算等;決策預算主要有公立醫院經常發生的諸多事項,包括構建、擴建、改建、更新固定資產,必須基于項目可行性研究編制預算。另外,向公立醫院的各個責任部門分解發展總目標,細化院級預算到各個責任部門預算,促使各個部門、各個科室都有明確的工作目標、工作方向[1]。當然,公立醫院務必要建立并運行全面預算管理組織。
公立醫院在推行全面預算管理方面不能完全依賴主觀臆斷,任何科室、部門都要積極參與預算管理工作,建立起完善的全面預算管理組織體系,具體組成部分包括預算管理委員會、醫院專職預算部門以及預算責任單位。在這之中,預算管理委員會就是公立醫院最高的預算管理機構,具有核心領導地位,其主任委員應由院長擔任,增加預算管理的權威性。與此同時,重視吸納各個科室主管人員共同成立委員會,從而通過各個部門及時把編制、執行預算的過程多涉及的大量信息、臨床科室診療信息等反饋到預算管理委員會、專職預算部門,分解預算目標,提高預算的可行性。預算管理委員會則負責編制預算、制定責任制度、考核制度、預決算報告審查制度等,真正實現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
(二)優化醫院預算管理流程
第一步,編制預算。在對預算的編制中,公立醫院要參考過去預算年度對預算的執行情況,重新編制合理的收入預算;并按照單位開展活動需要及財力編制支出預算;預算報表要交由財務處統一掌握,各個科室、部門分級對預算進行執行、控制。另外,各個科室、部門均要按照預算年度所制定的發展計劃以及工作任務等合理編制各自的預算,選擇同時結合公立醫院管理層以及業務部門、財務會計部門的方法,由財務處按照報送預算的情況,參考過去預算年度的預算執行狀況,針對年度收支預算給出一個建議數額。
第二步,審批預算。按照公立醫院財務處給出的預算年度收支建議數額,主要領導還要負責對預算進行嚴格的審查,之后由公立醫院的預算管理委員會集中討論,然后上報主管部門進行審核,得到批復之后才能統一交給財務處掌握[2]。
第三步,執行預算。財務處要依據類別、用途向各個科室、部門下發年度預算指標,相應部門必須嚴格遵守,不得將預算突破;各科室、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各自執行預算的情況,依據預算年度工作需要,基于節約的原則科學安排、使用預算金,并嚴格遵守審批財務支出預算的制度、程序,配合對預算執行進行監管;財務處定期把各個科室、部門對預算的執行情況反饋給它們,促使其了解使用預算金的情況,合理控制預算。
第四步,調整預算。當年度預算指標下發到相應科室、部門之后,如果執行環節發生政策變動問題,或遭遇臨時的突發事件等,需要適當調整執行后期的預算,但依據要依據規定的程序報批。一是執行預算的部門要提出調整預算的書面申請,說明調整的理由、具體的調整方案,由財務處按照其執行預算的情況出具預算調整前后的指標對比;二是調整醫院總體預算,由主要領導審批,調整較大數額預算資金時則要領導層集體討論、決策。當獲得批準之后再將調整的預算下發到相應部門,嚴格執行調整后的預算。
第五步,分析預算。財務處要針對各個科室、部門建立預算分戶賬,依據規定分析、考核其執行預算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控預算;對比統計各個科室、部門之前申報的預算數額、實際執行預算數額的分戶賬,考核其完成預算的狀況,并找出產生差額的原因。
第六步,公立醫院財務處按照醫院的實際收支情況,于每一個月給出財務分析報告,再由相關人員按照公立醫院特征,憑借財務知識統計各種數據,分析、判斷業務增減變化規律,為公立醫院的領導決策、運營管理等提供服務。
(三)強化醫院預算績效管理
一是事前績效目標。事前績效目標指的是按照預算項目設定績效目標,盡可能設置量化指標,避免指標設置過于模糊、籠統,使績效目標更合理、科學、明確、具體[3]。預算管理績效目標以社會效益為主,包括疾病治愈率、檢查陽性率、病人滿意率等指標的設定,不能把經濟效益指標視作主要的預算績效衡量標準。如果項目涉及的財政補助資金超過50萬元,就行分析項目的可行性,填寫好項目的評審報告,同時說明申請項目的理由、實施項目的計劃、采購方式等,通過主管部門的審核之后再上報財政部門。二是事中績效監控。跟蹤分析執行項目的情況,找出執行預算的薄弱環節,改進執行預算的方法,加快執行預算的進度,及時糾正實施項目環節發生的偏差,保證盡快順利完成項目。三是事后績效評價。對比事前設定的預算績效目標,進行績效自評,并總結完成預算績效目標的情況,分析沒有完成目標的原因,最后撰寫績效報告。如果涉及財政補助項目,要向主管部門提交預算績效評價報告。
(四)持續培育醫院預算文化
對于公立醫院而言,預算管理相對新鮮,部分工作人員甚至個別財務人員普遍不了解預算管理,往往由財務部門的預算員代為編制預算,或由經費歸口管理部門的兼職預算員編制本部門支出預算,只有交給醫院財務部門進行匯總。但因信息不對稱,導致財務部門不太了解公立醫院的醫療計劃、人員增減計劃、物資采購計劃、科研教育計劃、固定資產更新計劃等情況,無法編制全面預算;相關部門兼職預算員也因精力有限、編制預算的專業性較強等因素,編制的預算缺乏合理性、準確性。因此,培育預算文化、培養專業化的預算人才對公立醫院加強預算管理來說勢在必行。一是完善建立并執行科室兼職預算員制度,定期培訓這些人員,使其熟練掌握預算管理業務;二是擴充公立醫院財務部門預算員隊伍,使其獲得進修機會,避免公立醫院預算管理出現閉門造車的尷尬;三是持續培育并大力推廣公立醫院預算文化,確保公立醫院的更多人員知道預算、了解預算、熟悉預算。
三、結語
公立醫院要借助新醫改與頒布新預算法的契機,切實抓好預算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出預算管理在公立醫院財務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公立醫院有效提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盡快走上良性的發展軌道。
參考文獻:
[1]梁新佳,陸巖.公立醫院預算管理制度的不足與改進[J].中國醫院,2016 (12):57-58.
[2]范文淼.新醫改背景下的公立醫院預算管理改革[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 (12):138.
[3]薛林南,線春艷,郭宛麗等.加強公立醫院預算管理與成本管理聯系的思考[J].中國衛生經濟,2016(09):87-89.
(作者單位:河南省許昌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