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羽毛球作為一項體育運動項目,具有文化底蘊深厚、屬性高雅、追求時尚、重視健康的特征。由于羽毛球屬于一項充滿魅力的運動項目,因而廣受大學生喜愛,并已在高校體育課堂中普及開來。基于此,本文擬從優化高校羽毛球教學的必要性出發,分析高校羽毛球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高校羽毛球教學的具體對策,旨在提升高校羽毛球教學的質量與成效。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羽毛球;教學訓練;問題;對策
羽毛球運動對提升人的身體素質,塑造優美的形體等都有積極作用。近些年來,伴隨著體育選項課的迅速普及,包括羽毛球在內的多種體育運動項目開始進入高校的體育課堂,并成為大學生追捧與熱愛的體育活動項目。同時,由于羽毛球運動的技術性較強,動作要求比較細膩,變化多,速度快,競爭較為激烈。因此,要想實現大學生的羽毛球理論知識與技戰術能力的全面提升,不但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而且還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
一、優化高校羽毛球教學的必要性
(一)增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根據運動生理學的相關研究表明,經常參加羽毛球鍛煉的人的心率可達150—170次/分鐘,即便是不經常但偶爾參與羽毛球運動的人的心率也可達100—130次/分鐘。[1]由此可見,從運動生理學視角去看,羽毛球運動具有比較突出的價值,尤其是堅持長期的羽毛球運動,有助于增強人的心率功能,提升肺活量。與此同時,長期參加羽毛球運動,還能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綜合素質。
(二)強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經常進行羽毛球運動,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這是由于在羽毛球練習過程中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突發狀況,因而需要大學生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切實做到鎮定自若、臨危不亂及坦然處之,進而從容應對各種困難與問題。另外,較強的心理素質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穩定而良好的心態、正確而健康的人生觀。
(三)提升大學生的思想境界
羽毛球運動技術千變萬化、豐富多樣,這促使其具有較強的觀賞性。這就促使大學生在觀看羽毛球比賽的實際過程中,總能產生移情作用,進一步實現精神的升華與滿足。[2]失敗后的隱忍與沮喪,勝利時的雀躍與歡呼,特別是國歌的奏起能夠牽引大學生的靈魂,對其產生明顯的精神激勵作用,提升大學生的思想境界。
二、高校羽毛球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身體素質參差不齊
高校羽毛球課程一般都是選項課,因而需要結合大學生的個人愛好與興趣對課程教學進行具體安排,因為每個班級中的大學生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都不盡相同。從這個角度去看,身體素質的參差不齊給高校羽毛球教學造成了一定難度,因而如何激發身體素質好、技術高的大學生潛力,發揮其積極性與技術優勢;在課堂與課余時間幫助與輔導身體素質差、技戰術水平低的大學生,已成為當前高校羽毛球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之一,也是阻礙高校羽毛球教學有序開展的關鍵因素。
(二)教材內容相對單一
當前我國多數普通高等院校的羽毛球專業并未采用統一教材,而是自由選擇適合本院校的羽毛球教材。雖然我國目前使用的羽毛球教材針對性較強,但不論哪種版本的教材內容均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這與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不相適應。[3]因此,各大高校必須著眼全局,堅持理論知識與實踐鍛煉并重的教學原則,不斷豐富教材內容,有效激發大學生的羽毛球學習興趣,提升高校羽毛球教學的整體質量。
(三)師資力量較為匱乏
我國諸多高校由于羽毛球專業的開設時間較晚,畢業人數十分有限,導致設有羽毛球專業的高校普遍缺乏專項的羽毛球教學師資。同時,由于當前高校的人事管理日益高學歷化,造成本科學歷的畢業生很難被聘任為高校教師,但當前我國羽毛球專業碩士或擁有較強羽毛球技戰術水平的有關體育碩士更是屈指可數。從一定程度上講,師資力量較為匱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高校羽毛球教學的有效開展。
三、高校羽毛球教學的具體對策
(一)增強師資力量
增強我國高校羽毛球教學的師資力量可從以下幾點著手:一是定期考核羽毛球教師,重點對其教學成效與教學水平進行測評,督促教師自覺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二是定期培訓羽毛球教師,由于羽毛球運動處于不斷的發展變化中,因而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及時更新教師的知識與技能,對確保人才培養質量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三是定期舉辦羽毛球比賽活動,即積極組織羽毛球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比賽活動,促進教師的自我反思與技戰術水平提升。
(二)堅持因材施教
要想徹底改變因大學生身體素質、技戰術水平高低不一而造成的教學效果差的問題,必須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針對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比如,將身體素質好、技戰術水平高的大學生分為一組,將身體素質差、技戰術水平低的大學生分為一組,然后根據不同小組的實際情況,選用不同的訓練強度,促使大學生循序漸進的提升羽毛球技能。
(三)豐富教學手段
改進與創新高校羽毛球教學手段是提升教學成效的關鍵。諸如,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聲音、圖像、視頻等教學優勢,增強羽毛球教學的娛樂性與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羽毛球的興趣與動力。[4]同時,在羽毛球理論課堂上,也可采用傳統“板書式”教學手段與多媒體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模式,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
總而言之,高校羽毛球運動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與作用,能夠提升大學生的思想境界、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但是,由于諸多方面的因素限制,致使高校羽毛球教學存在一系列的問題與不足,如薄弱的師資力量、落后的教學模式、陳舊的教學觀念等大大限制了高校羽毛球的教學效率。因此,高校羽毛球教師必須采用有效舉措,高質高效地將這些問題加以解決,切實推動高校羽毛球教學的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雷.高校羽毛球教學方式的構建與創新[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0(02).
[2]余靜,蒲艷.高校開展羽毛球教學的重要性及需要解決的問題[J].當代體育科技,2013(03).
[3]宋永成,翟豐.江蘇省普通高校羽毛球選項課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7(03).
[4]張勁松,李國龍.高校羽毛球教學的實效性分析[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5).
作者簡介:王金朝(1979-),男,漢族,河南鄭州人,碩士,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羽毛球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