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千萬子 王若斌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農業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201)
技巧啦啦操運動員運動損傷與防預相關研究①
林千萬子 王若斌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農業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201)
啦啦操逐漸在世界各地全面猛烈展開,是大學生喜愛的一項運動之一。在運動過程中,技巧啦啦操的運動損傷影響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該文希望通過這次研究能減少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的損傷程度。該文以江蘇省各大高校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為調查對象,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問卷調查法,數據統計法對啦啦操運動損傷發生的規律特點和原因進行深入的調查和分析,并對其項目損傷的成因提出了重視運動訓練前后的活動,提高運動員注意力,加強技術動作水平,改善場地器材設施,多舉辦模擬性比賽訓練,訓練符合要適當等相應措施,為預防和減少在技巧啦啦操運動中的損傷提供了有效的指導。
技巧啦啦操 運動損傷 防預
啦啦操運動在中國是一項新興的體育運動,起源于美國,已有100多年的運動歷史,在2001年由CSARA中國大學生健美操藝術體操協會將該運動從美國傳入中國并在中國迅速發展。[1]就啦啦操的定義和分類而言,現在我國分為兩種:一種是舞蹈啦啦操,它是一項在音樂的伴奏下,結合轉體,跳步,平衡,柔韌等方面的難度動作以及舞蹈的過度鏈接技巧,集中體現著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團隊精神,并追求團隊榮譽感的最高境界的體育項目。另一種是技巧啦啦操,指的是在音樂的伴奏下,以跳躍,托舉,拋接,疊羅漢等技巧性難度動作為主要內容,驚險優美的集體拋接,活潑有趣的單人技巧動作,富有震撼力的音樂,加上具有號召力的口號和標語,具有強烈的鼓勵性和感染性,展示著團結一致,激情奔放,青春向上的團隊精神。[2]該文論述了技巧啦啦操運動員運動損傷和防御相關研究,對江蘇省各大高校的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的損傷情況進行深入研究,為今后技巧啦啦操運動員損傷的預防提供強有力的理論依據。
1.1 研究對象
該文以技巧啦啦操運動員運動損傷與防預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讀了有關技巧啦啦操的相關書籍30本,并找出了和該文研究相關的具體內容,以技巧啦啦操和損傷為關鍵詞在各大網站搜索了549篇與此課題相關內容,作為該次論文的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該文以江蘇省南京體育學院,中國藥科大學,南通大學,江蘇科技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河海大學,南京財經大學的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為調查對象來開展問卷調查。隨機抽取其中技巧啦啦操運動員共600名,其中,以男生300名,女生300名為調查對象。共向學生發放問卷600份,回收600份,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為600份。筆者在2016年5月份以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的運動損傷與防預為問卷名稱針對損傷率,損傷的部位,類型和原因進行調查,并形成了調查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在發放問卷前咨詢了專家問卷的效度,專家對其內容和結構進行檢驗,再結合專家給的建議進行完善,并達到了體育科研方法效度的要求。筆者將同一批調查的對象分兩個時間段對他們進行同一次問卷的發放,兩次發放的問卷相關系數達到體育科研方法信度的要求。為該次的課題研究提供數據分析,并為提出正確的結論打下基礎。
1.2.3 數據統計法
將調查的數據運用EXCEl表格進行整合分析,總結出有效的數據,并對江蘇省各大高校技巧啦啦操隊學生的運動損傷狀況進行分析。
1.2.4 邏輯分析法
結合文獻資料,對數據統計處理的結果和訪談中得到的信息進行歸納和整理并做出邏輯分析,得出論文結論。
2.1 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的受傷率
筆者對江蘇省江蘇省南京體育學院,中國藥科大學,南通大學,江蘇科技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河海大學,南京財經大學的技巧啦啦操運動員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大學生技巧啦啦操的損傷情況十分嚴重,見表1,600名運動員僅40人未受過傷,受傷總人數為560人,受傷總次數為566次。其中,男生調查總人數為300人,受傷的人數為290人,受傷次數為296次,平均每人要受傷0.98次。女生的調查總人數為300人,受傷人數為270人,受傷次數為270次,人均受傷次數為0.9次。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男生的受傷的人數和次數比女生要多。男生一般都是底座,而底座承受的壓力和力量要比尖子多。

表2 身體各部位受傷情況統計表
2.2 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的受傷部位
筆者通過對各大高校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的調查發現,如表2,運動員的損傷部位一般在頭,頸,肩,肘,腕,前臂,腰,膝,腳踝,大腿,小腿和足。受傷部位也集中在了腰,肩,腕,腳踝,大腿,小腿,前臂和肘。其中,腕關節損害最為嚴重,占損傷總數的14%。底座隊員的腕關節損傷比較嚴重是因為技巧啦啦操的各項運動項目動作的完成都離不開底座隊員上肢力量的支撐。[3]其次損傷較嚴重的是腰部和踝關節,各占損傷總數的13%,中斷力量是完成動作的核心,每一個動作都要運用到腰部的力量,長期積累下來,就會出現損傷。損傷最小的是頭頸部位,占損傷總數的3%。頭頸部位受傷主要在技巧啦啦操中的尖子里面,尖子要在空中做一些拋接翻轉等動作要運用到頭部。
2.3 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的受傷性質
筆者通過對各大高校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的問卷調查發現,受傷的類型一般是挫傷,擦傷,髕骨損傷,軟骨損傷,肌肉拉傷,疲勞性骨膜炎,關節韌帶損傷,腰部損傷為主。見表3,其中受傷類型最多的為肌肉拉傷,這個類型受傷的次數為131次,受傷人次百分比為21%。其次是腰部損傷與勞損和關節韌帶損傷,受傷人次百分比為18%。軟骨的損傷類型最少,受傷人次百分比為4%。肌肉拉傷是指肌肉主動強烈的收縮或被動過度的拉長所造成的肌肉細微損傷或部分撕裂或完全斷裂,稱為肌肉拉傷。在體育運動中,如果準備活動不當 ,某部肌肉的生理機能尚未達到適應運動所需的狀態;訓練水平不夠,肌肉的彈性和力量較差;疲勞或過度負荷,使肌肉的機能下降,力量減弱,協調性降低會造成肌肉拉傷。
2.4 啦啦操技巧運動員運動損傷的成因分析
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發現,運動員損傷的原因分為運動前后的活動不充分,運動員不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注意力不集中,技術動作不到位,場地設施的欠缺,運動員的心理素質不好和運動員的運動負荷較大組成,我們可以把這些原因分為內部和外部原因進行分析。
2.4.1 內部原因
(1)放松和熱身活動不夠充分。
參加運動之前要做準備活動,不同種類的運動項目對準備活動的要求也不同。準備活動時間應該在15~30 min,強度要適中,做到出汗但不疲勞的一個指標,準備活動若是不充分,會導致身體的技能未達到運動所需的狀態,踝關節,腕關節,肘關節,膝關節,肩關節和腰部的符合過重。運動之后的放松練習可以幫助消除代謝的產物,避免肌肉酸疼的出現,如果不做放松練習,肌肉就總是處于緊張的狀態,會降低肌肉的彈性,影響肌肉力量的提高,容易導致肌肉拉傷。
(2)運動員對自己身體狀況不太了解。
有許多運動員對自己身體狀態不了解,高估自己一位孤行的去做一些身體適應不了的動作,極有可能造成危險。技巧啦啦操的尖子認為自己能力足夠而做一些翻轉騰空的動作,因角度和位置的偏移,使底座無法接住,最終導致危險的發生[4]。
(3)思想意識的松懈,注意力不集中。
無論是在練習或是正式的比賽中,尖子和底座都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若是在做拋接動作時,底座的意識松懈,沒有接住尖子,或者尖子在完成動時意識松懈,導致下落不受控制,這些都會造成極大的損傷。因此我們在做動作之前要確定每個人的注意力都是高度集中的,減少或避免損傷的發生。李翔,秦雅靜在《技巧啦啦操運動風險及防范研究》中也提到,在完成技巧動作前,確定團隊中每名隊員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沒有出現意識松懈的情況,這對動作的完成性和穩定性起著重要的作用。
(4)技術動作掌握不到位。
技術動作的錯誤,即違反了人體結構功能的特點及運動時的原理。在做動作時,應保持正確的基本姿態和技術。我們應該遵守循序漸進,從簡單到困難的動作原理,做動作不能急于求成,要先掌握基本動作,在適當的加上難度和更高的技巧。技術動作應該有連貫性,特別是運動員在完成快速轉換的過程中,若動作不連貫,身體會產生不適應,長期下來,也會造成損傷。

表3 受傷類型分析
(5)心理素質差。
啦啦操在世界全球范圍影響力日益增大,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心理素質不僅控制著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的功能,而且也會影響運動中和運動后的物質代謝。在比賽過程中,心理素質對于運動員是極為重要的。過度的心里緊張,可以因肌肉緊張而影響技術動作,緊張的肌肉使主動肌和被動肌之間的協調失衡,就加大了損傷的危險性。在做拋接動作時,因心理素質不達標,對隊友缺乏信任,做動作猶豫不決,就極有可能造成失誤動作,形成損傷。
2.4.2 外部原因
(1)場地,設施的欠缺。
技巧啦啦操以跳躍,托舉,拋接,疊羅漢等技巧性難度動作為主要內容,這就導致運動員的訓練難度和技術動作都要逐漸提高,在訓練過程中,難免有不安全隱患,因此,在保護尖子和底座的過程中,還需要有適合的場地和設施,太滑的場地會導致底座在接住尖子的時候站不穩,形成損傷。一般技巧啦啦操場地都需要在彈性和緩沖都較大的場地下進行。太硬的場地也會影響運動員的正常發揮,場地一定要適中。在做拋接托舉這類動作中,應該有墊子的保護,底座不能站在墊子上,會導致重心不穩。墊子應該在尖子的正下方,減少損傷。
(2)運動負荷量過大,運動時間長。
啦啦操是一個集體的團隊項目,教練員指導學員的時候應該因人而異,了解每個運動員能夠承受的量,給每個運動員制定一個相應的計劃,運動負荷要適中。有些教練員安排的與變動量過大,運動時間長,超過了運動員身體所能承受的符合,使其造成損傷。
2.5 技巧啦啦操運動員運動損傷的防預與治療
2.5.1重視準備活動,做好訓練前后的熱身準備和放松練習
準備活動的目的是進一步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使人的身體從靜止過渡到緊張的身體狀態,為之后劇烈運動做鋪墊。在啦啦操訓練前,可以做一些柔韌,伸展和力量型的動作練習,訓練后要針對某些部位和關節的疼痛適當的做按摩和拉伸練習,使肌肉緊張狀態消除。
2.5.2 加強運動員的集中注意力問題
在運動員訓練之前,要改善運動員的睡眠和營養,以加強集中注意力,教導運動員思想意識松懈的危險性。
2.5.3 加強技術動作的練習
技巧啦啦操損傷部位一般在關節和肌肉,因此我們在訓練時應該加大對關節肌肉的訓練,做一些關節的柔韌和力量練習。如:腕關節部位,許多運動員反應手腕疼痛,在練習時就可以讓運動員多做控手倒立,加大腕關節的力量訓練。
2.5.4 配備相關的運動場地,器材設施
技巧啦啦操對于場地的要求非常嚴謹,這主要是有它本身的運動特點決定的。好的場地與器材可以將傷害發生率減少近一半。所以大學里面配備合格的場地對于避免和減少損傷是很重要的。
2.5.5 運動員參加模擬比賽的訓練
技巧啦啦操運動員在完成高難度技術動作的時候難免會有恐懼,害怕的心理。我們要多模仿比賽的場地設施等方面讓運動員對比賽的情況更加熟悉,克服比賽時的緊張。
2.5.6 運動員的訓練安排要切合運動員的實際情況
要了解運動員的技術水平,承受負荷能力,身體機能狀況,心理情況,因人而異,合理安排。使運動員更好地掌握并熟悉基本技術,避免或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
3.1 結語
通過上述的問卷調查和邏輯分析等方法得出,技巧啦啦操運動員損傷部位最為嚴重的是腕關節,其次是踝關節和腰部。損傷的性質為肌肉拉傷的最多。應加強對中斷部分的訓練。也必須根據損傷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以減少對運動員的損傷。
3.2 建議
技巧啦啦操運動作為一種凝聚力的運動,反映出大學生挑戰極限,超越自我的價值追求。團隊在追求更高更難得技術動作時,風險性也是更高的,有時甚至還會威脅到運動員的生命安全,因此,教練員要合理安排負荷訓練,因人而異,不要盲目的訓練,要切合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加強對啦啦操運動員的肌肉力量,柔韌和協調性的訓練。加強對運動員心理素質上的訓練,如模仿比賽訓練。克服運動員對高度,緊張,恐懼,害怕的心理活動。
[1]張國清.技巧啦啦操運動損傷與預防的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21(12):16-17.
[2]馮素瓊.技巧啦啦操的常見運動損傷與防范[J].體育與健身,2009(3):103-106.
[3]趙笛.淺談技巧啦啦操底座運動員腕關節運動損傷[J].西部教育,2012(9):44.
[4]趙杰.技巧啦啦操難度動作的基本技術探析[J].競技論壇,2011(3):64-66.
G830
A
2095-2813(2017)06(c)-0012-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8.012
林千萬子(1994—),女,漢,江西萍鄉人,學士,學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王若斌(1994—),男,漢,河南鄭州人,學士,學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