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敏+董柳影+童坤坤+呂少娜
摘要:云南省農產品資源豐富,其作為云南省支柱性產業之一,對全省的經濟影響重大。隨著云南省成為“一帶一路”的戰略連接點,云南省農產品市場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農產品市場也會隨之越來越激烈,云南省農產品的營銷地位也顯地至關重要。本文就云南省農產品營銷現狀以及營銷的影響因素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云南省農產品營銷策略的優化建議。
關鍵詞:云南 農產品 營銷 現狀 優化措施
0引言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發展態勢良好,價格已呈上漲趨勢。“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農業現代化成為當下農業發展趨勢。追求農業現代化,不僅要實現在生產上的科學高效,在管理、經營、銷售等方面都要遵循科學高效的宗旨。而要實現這些,僅僅依托機械化、自動化的硬件是不夠的,還要依靠信息化和智能化等軟實力,而“互聯網+農業”就是一條重要路徑,在此之中當然也少不了政策的支持。隨著國家促進物流配送快遞業和農產品電子商務行業的興起,全國現代農業發展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本文重點則是以云南省為例進行分析,對云南省的農產品的營銷現狀進行研究,提出問題并借鑒國外的一些國家的農產品營銷策略,從而提出完善云南省農產品營銷的建議。
1云南省農產品營銷現狀
近年來云南省委、省政府對農產品高度重視和扶持,在商務、農業、稅務等相關部門積極協調溝通下,促進了農產品流通的便利,同時云南省內企業也加大了農產品的開發程度,合力之下,云南省農產品出口連續多年保持國內中西部榜首。云南省的松茸、咖啡、茶葉、蘑菇、花卉等特色農產品在市場一路走俏。但云南省農產品卻很難打開高端市場的“高規格”大門,就算自然條件下生長的鹿茸也曾被歐盟的新標準擋在門外,所以云南省農產品總體呈現出品種、質量不能完全適銷對路,出現低質品種多,優質品種少,普通產品多,特色產品少的現象,產品差異化策略值得提高。
2云南省農產品營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缺乏有效的市場細分和準確的產品定位
目前農產品市場同類型的產品居多,產品大多為同質產品,多數農產品生產者沒有對市場進行細分和準確的市場定位,這就導致不能很好的滿足顧客的需求。這主要是農產品市場渠道不夠優化,農產品的儲存設施及農產品營銷冷鏈設施和冷鏈裝備不足,硬件設施建設欠賬太多,原有設施設備陳舊以及農產品營銷中稅收運輸優惠不利等,政府營銷扶持力度也不夠。近年來,雖然政府已在農業生產方面出臺了很多促進農業生產發展的優惠政策,但對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促銷方面還顯得力度不夠。當前我國雖然建立起農產品質量生產和銷售的標準和認證體系,但是在標準使用建設管理這些方面需要花很多費用,農民承擔不起;農產品生產和流通成本也比較偏高。
2.2農產品品牌意識的缺乏
由于云南省農產品生產者缺乏品牌意識,不重視產品包裝和產品的附加價值,沒有意識到品牌對于提升農產品檔次、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價值的巨大作用,沒有把品牌看作是影響自身長期發展的資源,認為品名、商標、標識等品牌要素是外在形式,是無關大局的東西,不懂得品牌是生產者和產品走向廣闊市場和獲得消費者廣泛認知的通行證,以致諸多名、優、特農產品尚無品牌,在市場上沒有“名份”,無名難得有位,更談不上市場競爭和市場價值。
2.3綠色營銷觀念落后
由于中國綠色營銷理念發展較國外遲緩,云南省很多農戶和農業企業對于綠色和環保的概念意識薄弱,對現代綠色農產品的關注度不夠,還沒有從傳統的“產量牌”到現代的“環保牌”的綠色思想轉變。農業生產還停留在過去增產量的過程中,還在用激素、化肥、農藥等化學物質來增加農產品的產量,沒有利用現代化的綠色營銷理念,在質量安全及消費者的信賴的基礎上,提升品質,樹立品牌,提升價格,農業生產仍然較多的關注農產品產量的提高,而對質量安全、綠色環保以及消費者的需求并沒有足夠重視。
2.4農業信息網絡建設薄弱
生產者及時、準確地獲得市場信息很難,生產和消費市場信息不對稱。加上部分生產者素質和自我保護不夠,對各種各樣的信息不知如何分析、判斷、鑒別,只憑主觀判斷,往往不能有效進行市場細劃和準確的產品定位,造成大路貨居多、同質化嚴重,往往是人家賺錢后跟著學,結果再出來的產品卻不被市場接納。
2.5云南省農產品渠道層次過多,環節過長
云南省農產品的主要渠道形式是以多層中間商銷售為主的營銷渠道,從生產者到達消費者要經過多個環節。多層次的渠道模式帶來的直接后果是交易成本過高。流通時間過長,使得交易成本進一步擴大,農產品流通范圍受限。JNigelD.書中學習到,分銷渠道策略方面,一些農產品長期實行統購統銷各地現象,造成農產品流通滯后性,農產品生產者與購買者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生產流通渠道。
3云南省農產品的營銷策略的優化
3.1市場化和差別化營銷策略
云南省應該根據自己獨有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資源、市場和消費群體來確定農產品生產和營銷的方案,農產品生產者應根據市場價值的客觀規律來掌握價格的淡季、旺季的趨勢,種植反季節產品,爭取產品上市時間差,實現利益最大化。同時農產品生產者要根據消費者階層來細劃農產品的生產方向,不同的階層消費的農產品除了自身的基本價值以外所側重的點不一樣,工薪階層比較傾向的是一般農產品,追求價格實惠。年輕白領和高薪退休階層消費更加傾向于干凈、新鮮的農產品,更加注重視覺的感觀。而高薪階層的成功人士消費要求比較高,更加傾向于高檔、獨特、保健和欣賞價值高的農產品,尤其是能體現消費者的身份地位的農產品更加受其青睞。
3.2農產品營銷品牌化策略
品牌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之一,它不僅僅體現在產品識別上,更加體現了產品的服務、質量、市場信譽等潛在影響力。云南省有很多特色的農產品,如三七、酸角、普洱等,雖然大眾對云南這些當地特色農產品耳熟能詳,但是卻不能提出一個出眾的品牌,體現了云南省農產品品牌化概念欠缺的現象。眾所周知,好的品牌能夠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品牌營銷具有維權功能,通過注冊專利和商標,品牌可以受到法律的保護,防止他人損害品牌的聲譽或非法盜用品牌。云南省農產品生產者應該創立自己的品牌,加大品牌宣傳力度,美化農產品外表,迎合市場的發展需求,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當然農產品自身的質量也不可忽視,要二者并駕齊驅發展。
3.3農產品綠色的營銷策略
雖然我國關于綠色有機食品的銷售觀念起步晚,但如今消費者更加青睞于綠色健康食品,所以這一領域也是云南省農產品生產者和企業應該發掘的新興領域,因此,他們要抓住機遇,使用綠色營銷的方式推銷產品。本文認為云南省產品生產者和企業應做到如下幾點:一是首先在綠色農產品的生產、銷售以及物流運輸上都要貫徹綠色營銷理念,同時要密切注意綠色產品的市場動態,發現和識別消費者“為滿足的綠色需求”。二是根據云南省得天獨厚的的綠色資源、地理環境以及多民族特色的風土人情,秉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對云南省特有的農產品要細心研究、妥善保存以及大力推銷,以及農產品可以通過權威部門的質檢和認證,使用綠色標志進行綠色營銷,會增加消費者對這農產品的認可度。
3.4網絡營銷策略
云南網絡信號全部覆蓋,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網絡交流卻克服了交流問題時交通不便的困難。雖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現在市場瞬息萬變,如果云南省一些優秀農產品不借助電子商務平臺來做營銷,就算你質量好、口感佳也只是小眾范圍知道。同時農產品生產者和企業同時借助網絡這個平臺與分散在各處大山中農民交流分享技術信息、市場信息和產品信息,能夠及時的關注我國以及東亞等國的市場動向,根據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對種植品種方向做出適當的變化。現在云南省農村地區欠缺信息網絡,所以政府要改善農產品信息體系建設,使農業信息的受益人由管理階層向生產者和經營者轉變,各個涉及農業部門的縱向信息網也要加強橫向交流。
3.5渠道營銷策略
農產品營銷渠道是否暢通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農產品能不能及時銷售出去。營銷渠道的暢通和高效可以有效保證農產品供求關系的基本平衡,保護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使我國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平衡。云南省位于云貴高原,地勢高,交通不便,其農產品運輸存在相當的困難,政府要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建立完善的營銷體系,改造原有的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防止出現積壓現象,防止一些無良商家利用市場的漏洞,對云南農產品生產者進行惡意低價收購,損害農民的權益。農產品生產者學習西方的經驗走垂直一體化道路,減少不必要的環節,減少流通成本,尋找新的利潤點,同時也能降低產品的價格,使消費者受益
隨著云南省成為“一帶一路”的戰略連接點,云南省農產品市場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農產品市場也會隨之越來越激烈,云南省農產品的營銷地位也顯的至關重要。本文以云南省的農產品為背景,以影響農產品的影響因素分析,以及目前農產品的現狀,還有在營銷策略中存在的問題以此提出的提升策略。
參考文獻:
[1]徐海斌,張汛,王麗平.周內外農產品營悄現狀及發展新模式[J].江蘇農業科學,2009(6): 16-18.
[2]庫爾斯.農產品市場營銷學[M],北京:淸平大學出版社.
[3]戴孝悌.產業鏈視域中的日本農業產業發展經驗及其啟示[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23):12815-12818.
[4]周發明.構建新型農產品營銷體系的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07.
[5]張偉,索志林.我國農產品營銷渠道優化研究[J].商業經濟,2009(2):54-56.